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纪辉

作品数:47 被引量:278H指数:9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资助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手术
  • 10篇扁桃
  • 10篇扁桃体
  • 9篇疗效
  • 9篇鼻内
  • 8篇切除
  • 7篇肿瘤
  • 7篇内镜
  • 6篇电刀
  • 6篇切除术
  • 5篇等离子刀
  • 5篇电凝
  • 5篇离子刀
  • 5篇慢性
  • 5篇鼻内镜
  • 5篇鼻肿瘤
  • 5篇鼻窦
  • 4篇息肉
  • 4篇疗效分析
  • 4篇儿童

机构

  • 34篇柳州市人民医...
  • 10篇广西医科大学
  • 8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3篇李纪辉
  • 25篇磨宾宇
  • 25篇冯海燕
  • 24篇朱汉平
  • 24篇孙文忠
  • 16篇韦富贵
  • 7篇朱汉平
  • 6篇陈美球
  • 6篇谢华
  • 5篇韦玉梅
  • 5篇陆成华
  • 4篇戴文斌
  • 4篇徐志文
  • 4篇邓鹏
  • 3篇戴善军
  • 3篇肖毅
  • 3篇韦韬
  • 3篇黄光武
  • 2篇吴鹰英
  • 2篇龚本雄

传媒

  • 4篇海南医学
  • 3篇华夏医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广西医学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制带吸引电凝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使用自制带吸引电凝治疗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5例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患者,用不锈钢制吸引器头(外径3~5mm)表面套上胶套尾部与电刀(使用电凝档)接触制作成带吸引电凝,在鼻内镜下于肿瘤边界前4~5mm将黏膜热凝后剥离,直至将肿瘤切除。结果 5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出血20~150ml,手术时间30~80min,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法制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可以有效控制出血,保持术野清晰,值得推广。
朱汉平孙文忠李纪辉冯海燕韦富贵
关键词:鼻肿瘤纤维血管瘤鼻内镜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鼻窦炎鼻息肉的效果被引量:28
2013年
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率逐年升高,鼻内镜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首选方式.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脏器功能衰老,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大,控制好并存疾病,降低手术风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本研究主要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围术期注意事项,以更好地提高手术安全性.
朱汉平孙文忠冯海燕李纪辉
关键词:鼻内镜鼻窦炎鼻息肉
窄带成像内镜在复发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在复发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可疑复发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进行窄带成像内镜检查,并与白光模式下病理检查作对照分析检查效果。结果:相比病理检查,窄带成像模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白光模式(P<0.05)。结论:窄带成像内镜在复发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利于提高成像的分辨率,从而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陈美球李纪辉冯海燕谢华磨宾宇韦玉梅
关键词:窄带成像内镜复发鼻咽癌
耳鸣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26
2018年
耳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给患者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耳鸣流行病学资料均是来自于美国以及欧洲,对亚洲耳鸣人群研究较少,仅仅是有少数地区对耳鸣进行相关的报道。由于耳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差异性,导致我国不同地区耳鸣的患病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近几年来,我国对于耳鸣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认为耳鸣的危险因素有家族遗传、抑郁、焦虑、吸烟、饮酒以及肥胖等,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耳鸣的危险因素均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针对耳鸣的患病率以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展开了研究。
李纪辉磨宾宇冯海燕朱汉平陈美球韦玉梅
关键词:耳鸣患病率流行病学
乌灵胶囊干预耳鸣模型大鼠听觉功能的变化及机制被引量:6
2019年
背景:临床目前尚无标准的治愈耳鸣方案。乌灵胶囊是从乌灵参中提取的经过现代生物学技术提取纯中药制剂,成分为乌灵菌粉,具有养心安神、补肾健脑功效。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对耳鸣大鼠听觉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对听觉通路中神经元可塑性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Wistar大鼠75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饮水抑制法制备耳鸣大鼠模型,成功造模后模型组15只与正常组15只灌胃生理盐水,卡马西平组15只灌胃卡马西平药液,乌灵胶囊低、高剂量组各15只分别灌胃40,80mg乌灵胶囊药液,持续给药4周。观察各组大鼠饮水抑制率Rb变化、旷场行为学变化、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初级听皮质病理、听皮质超微结构变化、听觉中枢的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及5-羟色胺的水平变化和听皮质、耳蜗核、下丘及上橄榄核内可塑性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乌灵胶囊低、高剂量组及卡马西平组大鼠在条件反射消减期(7d内)的反射抑制率Rb的均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②造模后第15天,模型组及各给药组的运动总行程、平均速度和直立次数均显著少于正常组,粪便粒数显著多于正常组(P<0.05),末次给药后,各给药组运动总行程、平均速度和直立次数均显著多于模型组,粪便粒数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③与模型组相比,乌灵胶囊低、高剂量组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及5-羟色胺水平显著增加(P<0.05),乌灵胶囊低、高剂量组大鼠听皮质、下丘及耳蜗核内细胞骨架蛋白表达降低(P<0.05);④结果证实,乌灵胶囊显著减轻耳鸣大鼠听觉通路中神经元细胞的损伤程度,改善听觉中枢超微结构,降低听性脑干反应阈值,从而提高耳鸣大鼠的听觉功能,改善了焦虑、抑郁的情绪,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下丘脑γ-氨基丁酸及5-羟色胺水平,改善耳鸣大鼠听觉通路中神经元可塑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实验已经柳�
磨宾宇韦韬李纪辉冯海燕陈美球韦玉梅
关键词:耳鸣听觉通路乌灵胶囊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扁桃体及扁桃体增殖体射频凝固术
2001年
李纪辉
关键词:射频治疗仪凝固术
单鼻腔切口半面翻揭术与鼻侧切开术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单鼻腔切口的半面翻揭术与鼻侧切开术两种进路联合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病变的优缺点。方法:单鼻腔切口半面翻揭联合鼻内镜手术3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恶性肿瘤13例,乳头状瘤9例,其他良性肿瘤10例;鼻侧切开术联合鼻内镜手术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恶性肿瘤13例,乳头状瘤7例,其他良性肿瘤1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疗效。结果:两组术野暴露范围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所有面部均遗留术后切口瘢痕。结论:单鼻腔切口半面翻揭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选择性的单侧鼻腔鼻窦肿瘤不遗留面部瘢痕、出血减少,术野暴露及手术效果与鼻侧切开雷同,可替代鼻侧切开手术。
孙文忠徐志文韦富贵李纪辉朱汉平邓鹏
关键词:鼻侧切开术鼻腔鼻窦肿瘤
CO_2激光辅助Fisch人工镫骨技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观察
2018年
目的探析在治疗耳硬化症中应用CO_2激光辅助Fisch人工镫骨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中的56例耳硬化症患者。观察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值。结果经过统计学检验,术后患者言语平率平均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值,平均气骨导差值以及半年后复查听力结果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应用CO_2激光辅助Fisch人工镫骨技术对治疗耳硬化症患者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术后没有较大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远期疗效确切且稳定,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技术意义,是较为可靠的治疗耳硬化技术的手段之一,因此颇具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李纪辉磨宾宇冯海燕朱汉平韦顺莲黄训健
关键词:耳硬化症CO2激光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6
2013年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10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鼻内窥镜组与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内窥镜组与传统手术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主要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内窥镜组的平均得分较传统手术组更低,术后1个月两组主要症状得分差异不明显,术后3个月两组鼻塞、鼻分泌物、嗅觉障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头晕头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塞、鼻分泌物、嗅觉障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4项主要症状两组差异均具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鼻内窥镜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良好,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李纪辉朱汉平磨宾宇孙文忠韦富贵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窦炎鼻息肉
扁桃体部分切除术10年后远期疗效观察(附1例再次手术标本组织学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扁桃体肥大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扁桃体肥大引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接受手术的儿童146例,分为2组,观察组(69例)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TT),对照组(77例)行扁桃体完全切除术(TE)。10年后调查家长满意程度、填写儿童OSAHS生活质量调查表(OSA-18)、测量残余扁桃体大小,复查多导睡眠监测(PSG)。对以上2组之外的1例TT术后再次手术病例的标本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问卷及PSG显示2组患者呼吸阻塞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TT组的满意程度高于TE组;所有患者未出现呼吸道感染次数较术前增加的现象;TT组有9例(13.04%)扁桃体增生至Ⅱ°,其余为Ⅰ°。TT组有1例术后第14个月出现扁桃体化脓感染,治疗后无再发,无再次手术病例。TT组7例、TE组8例术后偶有打鼾及张嘴呼吸,PSG检查不符合OSA诊断,肥胖及变应性鼻炎为主要原因。再次手术的标本切片在HE染色下观察未发现瘢痕阻塞及感染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CD20表达量无变化,CD3表达量减少。结论TT术和TE均可以有效地改善儿童OSA阻塞症状,TT术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且再增生比例极低,可作为治疗儿童扁桃体肥大的主要方式之一。
磨宾宇戴善军杨立李纪辉朱汉平田芳云肖毅黄训健周世平王倩怡
关键词:扁桃体部分切除术远期疗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