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美娜

作品数:5 被引量:131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性状
  • 3篇高丹草
  • 2篇玉米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1篇玉米自交系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种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数量性状
  • 1篇苏丹草
  • 1篇主成分
  • 1篇主要农艺性状
  • 1篇主要性状
  • 1篇自交
  • 1篇自交系
  • 1篇聚类分析
  • 1篇基因

机构

  • 5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李美娜
  • 4篇逯晓萍
  • 3篇尹利
  • 1篇张雅慧
  • 1篇米福贵
  • 1篇云锦凤
  • 1篇霍秀娟
  • 1篇郭健
  • 1篇傅晓峰
  • 1篇肖宇红
  • 1篇吕琦
  • 1篇郭建

传媒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对 12份玉米自交系 12个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分析表明 ,穗位高、叶夹角、百粒重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较高 ,遗传范围广泛 ,直接选择的效果最佳。在 5种性状组合的间接选择中 ,有
李美娜逯晓萍张瑞霞霍秀娟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
高丹草(高粱×苏丹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定位与分析被引量:19
2007年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许多作物上已获得了高密度的分子遗传图谱,并定位了许多主要农艺性状的QTL,而在牧草上这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提高育种中对牧草产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择的效率,对高丹草的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株高、分蘖数、叶片数)进行QTL定位,确定其在染色体的位置及其遗传效应,探讨其杂种优势产生原因。在以高粱413A和棕壳苏丹草杂交获得的248个F2:3家系构建的作图群体中,应用AFLP和RAPD两种标记技术构建了高丹草(Sorghum×Sudan grass)的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168个标记,分布于10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836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98 cM。采用Joinmap/QTL4.0对高丹草单株产量及其三大构成因素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QTLs19个,分布在8个连锁群上,其中,第1和3连锁群最多,各为4个和3个。单个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5.20%~51.50%。检测到的19个QTL中,表现加性效应的有1个,占5.26%,部分显性效应的有3个,占15.79%,显性效应的有6个,占31.58%,超显性效应的有9个,占47.36%。超显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在高丹草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中占主导地位。
逯晓萍云锦凤肖宇红米福贵李美娜尹利
关键词:高丹草产量性状QTL定位
玉米主要性状基因效应及杂种优势分子标记的研究
本研究采用两个玉米杂交组合(196和吉63、2002-2-F和2000-1-M)和他们的各自杂交种F1、F2、与母本回交B1、与父本回交B2,共六个世代,十二个材料,通过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考察,对这些性状进行基因效应的...
李美娜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分子标记基因效应
文献传递
高丹草杂交种灰色关联分析与评判被引量:100
2006年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法对一年生新型饲用作物高丹草(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单株鲜重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而且还对高丹草的6个杂交种进行了灰色评判。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同一性状与单株鲜重的关联度不同,同一组合内的不同性状与单株鲜重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度顺序为:茎粗(r=0.809)>分蘖数(r=0.789)>叶/茎(r=0.752)>叶宽(r=0.725),叶长(r=0.725)>穗长(r=0.694)>叶片数(r=0.639)>小穗数(r=0.638)>株高(r=0.632)>生育期(r=0.607);在6个杂交组合中,皖草2号和2003-GB为较好的饲用作物组合,其余4个为一般组合,在高丹草生产中可推广皖草2号和2003-GB。
尹利逯晓萍傅晓峰李美娜郭建
关键词:高丹草农艺性状
高丹草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多元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了高丹草12个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2个性状分别载荷在3个主因子上,第1因子为绿色体产量因子,包括分蘖数、茎粗、叶片数、单株干重、单株鲜重、叶宽,第2因子为生育因子,第3因子为穗长因子或负因子;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各性状对综合性状的贡献;聚类分析把12个性状聚为3类,第1类为单株干重、单株鲜重、叶宽、叶片数、分蘖数、茎粗、小穗数,第2类为株高、叶长和穗长,第3类为叶茎比和生育期,且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此,通过对这些性状的选择,可以达到对饲用产量性状选择的目的。
张雅慧逯晓萍尹利郭健李美娜吕琦
关键词:高丹草主成分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