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静先

作品数:29 被引量:296H指数:10
供职机构:渥太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线粒体
  • 5篇运动性
  • 5篇力竭
  • 5篇儿童
  • 5篇步态
  • 4篇体膜
  • 4篇足底
  • 4篇足底压力
  • 4篇线粒体膜
  • 3篇递增负荷运动
  • 3篇脂质
  • 3篇走时
  • 3篇力竭性运动
  • 3篇骨骼肌
  • 3篇过氧
  • 3篇过氧化
  • 2篇动力学
  • 2篇动物
  • 2篇心肌
  • 2篇运动生理

机构

  • 19篇天津体育学院
  • 6篇渥太华大学
  • 5篇上海体育学院
  • 5篇香港中文大学
  • 5篇天津运动医学...
  • 3篇成都体育学院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国家体育总局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李静先
  • 11篇陈家琦
  • 7篇张勇
  • 5篇洪友廉
  • 3篇张薇
  • 3篇王琳
  • 3篇王琳
  • 3篇张薇
  • 2篇时庆德
  • 2篇辛东
  • 2篇徐冬青
  • 2篇莫仕围
  • 2篇卢景芬
  • 2篇周继和
  • 2篇李静先
  • 1篇周丽波
  • 1篇陈启明
  • 1篇陈启明
  • 1篇吕梅
  • 1篇李晖

传媒

  • 8篇中国运动医学...
  • 5篇天津体育学院...
  • 3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中国皮革
  • 1篇体育科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理学报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1
  • 3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SR研究急性运动及恢复期大鼠RBCM脂流动性的改变被引量:4
1998年
本文以大鼠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为模型,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测定急性运动中及不同时程恢复期红细胞膜(RBCM)脂流动性的改变。RBCM脂尾部流动性在短时间中等强度运动(三级负荷末)即有明显下降(P<0.05),在运动后恢复期进行性加重,并于运动后12h达极显著改变(P<0.01):此时膜脂头部流动性也明显下降(P<0.05)。之后二者均有恢复趋势,提示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对RBCM脂流动性有重要影响,并且RBCM脂流动性与膜功能相互作用。
李晖辛东李静先李静先
关键词:电子自旋共振红细胞膜膜脂流动性
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1996年
采用大鼠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为模型,分别测定了大鼠急性运动后即刻、12、24和48小时骨胳肌脂质过氧化水平即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不仅运动后即刻MDA明显增加,而且其后12~24小时的MDA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至运动后48小时仍未恢复正常。
周丽波李静先
关键词:运动生物化学递增负荷运动脂质过氧化骨胳肌
儿童在背负四种不同重量书包下行走时的生理反应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和方法:用连续心率监测和气体分析的方法测量了15名12岁男孩,在分别负载相当於他们体重10%,15%和20%重的书包,并以不背书包为对照的情况下,以1.1m/s的速度步行20min中,停止步行后3min和5min的心率、能量消耗和人体工作强度(%最大摄氧量)的变化。受试者的血压亦在步行前,步行后即刻、3min和5min予以测量。结果:当受试者负载20%体重书包行走至5min时,其能量消耗,摄氧量的变化和相对工作强度较负重0%、10%和15%体重行走有显著性差异。
洪友廉陈家琦李静先李静先徐冬青张薇
关键词:心血管反应能量代谢儿童
急性运动心肌缺氧对大鼠心肌纤维和线粒体膜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0
1997年
采用递增负荷耗竭运动模型为急性缺氧应激源,观察了SD大鼠急性运动至力竭后心肌组织和线粒体膜过氧化脂质含量,线粒体内膜NADH-CoQ还原酶活性变化和心肌纤维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心肌能量需求过高性缺氧应激后大鼠心肌组织匀浆和线粒体膜过氧化脂含量分别增高140.9%和39.4%(P<0.01和P<0.05),线粒体内膜NADH-CoQ还原酶活性降低61.6%(P<0.05),心肌纤维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呈缺氧损伤性改变。研究提示。
张勇张薇时庆德李静先陈家琦
关键词:心肌缺氧线粒体膜过氧化脂质
老年男性和年轻男性行走时足底动力学特征差异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比较老年男性和年轻男性在行走时足底动力学特征的差异,探讨增龄对足底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鞋垫式压力测试系统比较13名老年男性和14名年轻男性在串联行走时左脚的受压时长、受压支撑百分比、开始受压支撑百分比、结束受压支撑百分比、最大压强、最大压强支撑百分比、平均最大压强、时间压强积分、最大压力、最大压力支撑百分比、平均压力和时间压力积分的差异。结果老年组除内侧足弓外所有分区的受压时长明显大于年轻组,同时外侧足跟、外侧足弓开始受压支撑百分比明显大于年轻组,而内侧足跟、第2、3跖骨受压结束百分比明显小于年轻组;老年人整个足底最大压力和平均压力以及第2、3跖骨平均最大压强和最大压力明显小于年轻组。老年人整个足底、第4、5跖骨和4个小脚趾的时间压强积分以及整个足底、足跟和4个小脚趾的时间压力积分明显大于年轻组。结论前后脚串联行走时,足底筋膜机能减退可能是老年人姿势控制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趾长屈肌和趾短屈肌的屈趾作用增强对老年人姿势稳定性提高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王少君苏丽娜李静先徐冬青
关键词:足底压力动力学生物力学
高跟鞋穿着对人体姿势稳定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高跟鞋是女性日常生活中最常穿着的鞋款之一,研究发现穿着高跟鞋会改变人体正常的姿势,是引起下肢骨骼肌肉系统损伤的因素之一。本文对目前高跟鞋对人体姿势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意在探讨穿高跟鞋所致损伤与其发生的生物力学机制,以期为鞋类的设计提供科学建议,从人体科学的角度为女性预防高跟鞋相关损伤提出合理建议。
陈奕旸李静先王琳
关键词:高跟鞋鞋跟高度生物力学
不同足落地模式跑者在不同路面跑步时足底压力特征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足落地模式跑者在不同路面跑步时足底压力的特征。方法:研究纳入41名习惯后足落地跑者(rearfoot strike,RFS)、37名习惯非后足落地跑者(non-rearfoot strike,NRFS),使用足底压力系统测量不同足落地模式跑者在4种不同硬度地面[混凝土、橡胶、人造草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缓冲垫(EVA)泡沫板]跑步时足底峰值压力(MF)、压力时间积分(FTI)、峰值压强(PP)、压强时间积分(PTI)和接触面积(CA)的差异。结果:仅PP在足跟,PTI在前足外侧区域落地模式和跑步地面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与NRFS跑者相比,RFS跑者全足CA(P<0.001)、全足MF(P=0.005)、全足FTI(P<0.001)显著较大,后足和中足区域所有指标均显著较大(P<0.001),前足区域PTI和FTI显著较小,前足内侧PP和MF显著较小。相较于其他3种硬度路面,EVA有更高的全足CA(P=0.016)、更低的全足PP(P<0.001),在前足中部和外侧MF、PTI、FTI均显著较小(P<0.001),中足内侧和前足内侧CA显著较大(P<0.001)。结论:后足落地跑者在不同硬度地面跑步时足底压力均显著较大,且集中在足跟的压力可能传递到膝关节使其承受较大负荷。尽管非后足落地跑者足底压力较小,但其足底压力主要集中在前足内侧区域。EVA泡沫板路面虽在前足有较低的峰值压力,但由于其硬度较小,跑步时内侧纵弓高度会显著降低。因此,跑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跑步路面和足落地模式,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魏震李静先王琳
关键词:足底压力
健康成年女性穿倒跟鞋和普通运动鞋行走时的运动学参数及下肢肌电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受试者穿着倒跟运动鞋和普通运动鞋在跑台上行走时,躯干和下肢的运动学特征,以及躯干和下肢肌肉活动特征。方法:13名健康女大学生志愿受试者,分别穿着倒跟和普通两种运动鞋在测试跑台上以1.33 m/s的速度行走。采用摄像机和Ariel运动解析系统记录和分析矢状面的行走的运动学参数。采用BTS表面肌电系统采集和分析优势侧竖脊肌、腹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外侧头表面肌电。结果:与普通运动鞋相比,穿着倒跟鞋行走时,步频加快、步幅缩短;躯干和髋关节最大伸展角度、膝关节最大弯曲角度、踝关节支撑相的背屈角度以及踝关节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5);胫骨前肌、腓肠肌的外侧头和股二头肌积分肌电、肌肉激活时间和平均振幅显著增加(P<0.05)。结论:穿着倒跟鞋行走改变了躯干和下肢的运动学特征,并增加下肢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和股二头肌的活动。
洪友廉王琳李静先
关键词:运动学肌电躯干下肢
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时大鼠血液氧化、抗氧化能力及RBCM生物物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6
2001年
利用自旋标记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测定急性运动中及不同时程恢复期血浆抗坏血酸自由基(AFR)和脂质过氧化水平(MDA)的改变,同时观察红细胞膜(RBCM)脂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浆AFR信号强度和MDA水平在力竭运动后即刻均显著升高(均P<0.005),运动后30min仍维持高水平(均P<0.05),随后二者逐渐恢复,呈平行变化。RBCM脂尾部流动性在短时间中等强度运动(三级负荷末)即有明显下降(P<0.05),运动后恢复期进行性加重,并于运动后12小时达非常显著改变(P<0.01);此时膜脂头部流动性也明显下降(P<0.05),之后二者均有恢复趋势;提示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对RBCM脂流动性有重要影响,并且在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中,AFR可作为一个有效的抗氧化指标,同时也反映了运动过程中及恢复期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平衡。
李晖辛东李静先陈家琦
关键词:抗氧化能力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生物物理特性
运动性疲劳状态下线粒体膜生物学特征的研究Ⅰ: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变化被引量:11
1994年
大鼠在三级递增负荷跑台上运动至力竭。研究发现,大鼠运动耗竭时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增高39.4%(P<0.05)和29.5%(P>0.05)。同时测定心肌和骨骼肌组织MDA,也存在相同变化规律。表明,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对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LPO)具不同影响,可能与运动中组织的不同代谢应激有关。
张勇李静先陈家琦
关键词:递增负荷运动力竭骨骼肌线粒体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