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协珍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人Ⅳ型胶原单抗研制及其特性被引量:1
- 1998年
- 本文用胃蛋白酶提取的人胎盘Ⅳ型胶原免疫Balb/c小鼠,免疫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经有限稀释法克隆获得两株分泌抗人Ⅳ型胶原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CO_5和CO_6。用小鼠腹水和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纯化制备的两种单抗均属小鼠IgGl,K键,分别针对Ⅳ型胶原分子上的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两种单抗特异性强,与人Ⅰ型、Ⅱ型、Ⅲ型、Ⅴ型、Ⅵ型、Ⅷ型胶原、Ⅳ型胶原7S区及人白蛋白等相关蛋白无明显交叉反应,且单抗效价高,亲和力强。
- 顾永年王灵台杨协珍陈建杰吴军包林平施惠康丛笑倩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 血清补体含量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含量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观察60例CAA患者血清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含量,并分析血清C3含量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CAA患者血清C3、C4和Ig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且血清C3含量与外周血CD8+细胞表达成正相关(r=0.30,P<0.05),与CD4/CD8比值负相关(r=-0.31,P<0.05),但与CD8+HLADR+细胞表达无关。结论:CAA患者血清补体含量与其B细胞功能和CD8+T细胞的免疫应答水平相关,其降低可能与机体本身的免疫保护机制有关。
- 胡琦王运律章晓鹰杨协珍
- 关键词:补体免疫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分型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血细胞减少程度、既往药物治疗和机体免疫水平等因素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总结病史,并运用免疫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7例肾阳虚证和23例肾阴虚证CAA患者血清补体C3、C4含量、免疫球蛋白(Ig)含量以及外周血(PB)T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①CAA肾阳虚和肾阴虚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病程、血细胞减少程度和既往用药均无差异。②两组血清C3、C4含量和T细胞亚群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前者C3、C4含量明显降低,后者CD8+细胞高表达且血清C3含量与PBCD8+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30),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31),P<0·05。两组Ig含量以及NK细胞表达均降低且无组间差异。结论:CAA中医辨证分型和免疫指标血清补体C3、C4含量和T细胞亚群CD4+、CD8+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血细胞减少程度、既往用药无关。
- 胡琦王运律邓頲孙思明章晓鹰杨协珍
- 关键词:贫血慢性辨证分型补体
- 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 本文探讨了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文章观察了48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并分析了其与坏疽程度及感染代谢的关系.
- 樊建开徐兆东蔡惠群杨协珍薛慈民
- 关键词:糖尿病肢端坏疽T细胞亚群
- 文献传递
- 药物中毒性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意义
- 目的:明确药物中毒性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性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中毒性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药物中毒性肝炎病人外周血单...
- 兰晶朱鑫焱张立友聂红明杨协珍金树根
- 文献传递
- MH60.CSF_2细胞株对IL-6依赖性变异的观察
- 1998年
- IL-6依赖性MH60.CSF_2细胞株用於测定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生物活性具有灵敏度高、方便易行等优点,但该株细胞在传代培养中易逐渐丧失对IL-6的依赖性。我们将此株细胞亚克隆后,动态观察各代细胞对IL-6依赖性的变化,确定其用於IL-6测定的最好代数、细胞用量和培养时间。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材料:MH60.CSF_2细胞株由山东省医科院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田志刚教授惠赠。小鼠rIL-6标准品购自德国Bochringer公司。
- 顾永年章晓鹰杨协珍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活性测定
- 补肾复方冲剂治疗肾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01年
- 研究补肾复方冲剂治疗肾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临床疗效。治疗组30例用补肾复方冲剂治疗,对照1组15例用复方皂矾丸治疗,对照2组15例用康力龙治疗,并观察3组治疗前后末梢血象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补肾复方冲剂的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及对照1组、对照2组的基本治愈率、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67%、26.67%、80%,0、13.33%、40%,0、13.33%、46.6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观察中未发现补肾复方冲剂有明显毒副作用。提示补肾复方冲剂治疗肾阳虚型再障安全有效,有开发应用前景。
- 邱仲川赵琳陈佩胡琦曹妹芳王运律应平平何勇杨懿萍杨红杨协珍吴翰香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肾阳虚中医药治疗
- 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肢端坏疽程度及感染程度的关系。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 、CD8。 结果 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CD8细胞明显升高。CD4 /CD8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白细胞较高组CD3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5 )。不同坏疽程度组间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不同感染程度组间白细胞较高组CD3明显降低 (P <0 0 5 )。 结论 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 。
- 樊建开徐兆东蔡惠群杨协珍薛慈民
- 关键词:糖尿病肢端坏疽T细胞亚群
- 肝炎灵和苦参素及苦参碱的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的比较研究
- 目的:比较肝炎灵和苦参素及苦参碱的体外对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培养上清液HBsAg、HBeAg和HBVDN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以拉米呋啶作为西药对照组,采用四氮唑还原法(MTT)检测药物对2.2.15细胞生...
- 金树根聂红明胡锦辉郭永贞仲俊杨协珍高月求陈建杰
- 文献传递
- 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被引量:26
- 2003年
- 目的:通过观察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来分析其在肝脏损伤诊治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来检测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肝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上升,而以伴细菌感染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上升最为显著。相关分析发现,血清TNFα上升与急性肝损伤(ALT、AST、AKP、GGT)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与免疫细胞激活和慢性炎症指标(PBMC活化、γ球蛋白、IgG、IgA、CIC)和肝纤维化(HA)及肝再生(AFP)正相关,而与肝合成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E)和血象(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免疫应激/消耗指标(淋巴细胞CD4+CD28+、α2球蛋白、β球蛋白、补体C3)负相关。结论:血清TNFα在肝病的诊治应用意义有限,主要反映受内毒素等毒素刺激网状内皮系统致其激活的程度,不宜应用于肝损伤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定。
- 徐学刚张美稀董惠芳杨协珍金树根陈建杰王灵台
- 关键词:肝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ELISA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