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婧

作品数:32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检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水务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降解
  • 5篇毒性
  • 5篇生物降解
  • 5篇颗粒物
  • 4篇毒理
  • 4篇生态毒理
  • 4篇细颗粒
  • 4篇细颗粒物
  • 4篇小麦
  • 4篇接种物
  • 4篇化学品
  • 3篇毒理学
  • 3篇毒理学研究
  • 3篇遗传毒性
  • 3篇植物
  • 3篇生态
  • 3篇水生
  • 3篇微细颗粒物
  • 3篇陆生
  • 3篇陆生植物

机构

  • 32篇上海市检测中...
  • 1篇东华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墨尔本大学

作者

  • 32篇杨婧
  • 28篇陈晓倩
  • 23篇殷浩文
  • 12篇刘敏
  • 10篇杨和行
  • 9篇杨帆
  • 5篇赵华清
  • 4篇李康
  • 3篇王绿平
  • 2篇贾丽娟
  • 2篇邓芸芸
  • 1篇高品
  • 1篇张弘

传媒

  • 8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大气微细颗粒物典型样本的体外遗传毒性研究
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作为上海市环境空气污染的首要指标,呈现冬季污染最严重、夏季污染最轻的季节变化特征。本研究选择规范化程度相对较高、操作简便且假阳性率较低的SOS方法,对浦...
张瑛杨婧陈晓倩杨和行殷浩文
关键词:PM2.5遗传毒性
BP-4的模拟生物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研究紫外吸收剂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BP-4)的最大生物降解能力,采用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生物降解测试标准方法——303A模拟试验-污水好氧处理:活性污泥单元法,建立并进行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环境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新鲜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条件下,BP-4在第47天达到降解稳定期,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率平均值为36.90%±5.68%(n=18)。在以10种不同来源混合接种物条件下,BP-4在第41天达到降解稳定期,去除率平均值为33.11%±4.87%(n=17)。研究结果表明BP-4在环境中的降解能力有限,在本模拟方法试验条件下只能部分降解。
杨和行杨帆陈晓倩杨婧殷浩文张弘
关键词:DOC
全氟丁基磺酸钾对小麦、水稻的毒理学研究
试验选取全氟化合物(PFOS)的典型替代品之一: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K)作为受试物,对我国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水稻进行毒理学研究。试验采用OECD标准方法测试该物质对两种植物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FBS...
杨帆陈晓倩杨和行杨婧
关键词:陆生植物生态毒理EC50LC50
文献传递
全氟丁基磺酸钾对小麦、水稻的毒理学研究
试验选取全氟化合物(PFOS)的典型替代品之一: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K)作为受试物,对我国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水稻进行毒理学研究.试验采用OECD标准方法测试该物质对两种植物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FBS...
杨帆陈晓倩杨和行杨婧
关键词:小麦水稻生态毒理幼苗生长抑制率
文献传递
全氟丁基磺酸钾对小麦、水稻的毒理学研究
2016年
试验选取全氟化合物(PFOS)的典型替代品之一: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K)作为受试物,对中国2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水稻进行毒理学研究。试验采用OECD标准方法测试该物质对2种植物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FBSK对小麦幼苗鲜重的抑制率在100 mg/kg浓度组达到了44%(与空白组相比),在1.0 mg/kg浓度时达到了17%;对出苗的抑制率在100 mg/kg浓度组达到了80%(与空白组相比),在10 mg/kg浓度时达到了10%,1.0 mg/kg浓度时影响较小,抑制率为0%。与此同时,PFBSK对水稻幼苗鲜重的抑制率在100 mg/kg浓度时为30%,1.0 mg/kg浓度时抑制率为15%;对出苗的抑制率最高也仅达到22%,1 mg/kg浓度组出苗抑制率为0%。水稻出苗终点和鲜重终点的LC_(_(50))和EC_(50)值分别为21 376和8 624 mg/kg,而小麦的LC_(50)和EC_(50)值分别为35和262 mg/kg。一般情况下,受试物对2种植物出苗和幼苗生长的抑制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模拟试验放大了受试物对植物的浓度效应影响,在真实环境中所选受试物的毒性效应及其有限。由此判断,PFBSK在真实环境中的生态毒性效应有限,可作为环境替代物使用。
杨帆陈晓倩杨和行杨婧
关键词:陆生植物生态毒理EC50LC50
鱼类急性毒性体外替代标准试验方法的应用与适用性评价
2023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2021年颁布虹鳟鱼鳃上皮细胞系RTgill-W1急性毒性试验标准方法(OECD 249,2021)作为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或其预试验的体外替代方法,因试验体系小、通量高、周期短而具良好的应用潜能。但方法被认为对神经毒物可能存在预测偏差,尚无对金属化合物的应用报道。此外,细胞毒性数据与鱼体内数据的相关性未知。目前尚无采用该标准方法的实际应用报道,故方法实际适用性不明确。因此,采用涵盖水生毒性试验常用参比物、金属化合物、神经毒物在内的10种化学品进行该方法应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参照标准方法,同一实验室结果具可重复性及再现性。除通过细胞凋亡途径导致毒性效应的多菌灵外,其余化学品细胞急性毒性EC 50值与标准鱼种(OECD 203推荐鱼种及稀有鮈鲫)急性毒性LC_(50)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2)为0.7009~0.7975)。细胞急性毒性EC 50与鱼类急性毒性LC_(50)存在数值差异(差异在10倍以内),但同一实验室采用标准方法建立化学品细胞毒性与标准鱼种的体内急性毒性良好转换关系后,可通过细胞急性毒性准确预测鱼体内急性毒性。此外,OECD 249方法可拓展用于评估高分子量、难溶化学品是否可透过生物膜并产生毒性,决定其登记申报时是否可豁免水生毒性试验。
杨婧陈晓倩刘敏沈璐赵华清殷浩文杨雪菲
关键词:鱼类急性毒性
化学品固有生物降解性试验OECD标准方法的适用性检验与改进
2020年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颁布的3项固有生物降解标准测试方法中,改进的MITI(Ⅱ)(OECD 302C)方法因适用于难溶、易吸附和弱挥发等物质的固有生物降解性评估,成为目前适用范围较为广的方法。但OECD 302C对接种物规定特殊,需周期性采集不少于10个位点、不同类型的接种物进行驯养,采集、驯养和维持成本及操作复杂程度相对高,而OECD 302C方法获取的化学品生物降解率并未优于其他2项固有生物降解方法。因此,对10位点采集并驯养不同时间的接种物及污水处理厂曝气池采集的活性污泥进行微生物学特征比较,采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及磷脂脂肪酸分析系统研究2种不同接种物的代谢活性及群落多样性,同时比较2种接种物对6种化学品的固有生物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驯养接种物在驯养14 d后,活性与多样性开始下降,与真实环境来源接种物(10位点采集且未驯养接种物,即驯养0 d的接种物)的微生物群落差别较大。驯养1个月后的接种物在碳源利用活性、降解能力上与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新鲜采集的活性污泥无明显差异。故笔者认为,在试验条件下,OECD 302C标准方法中的驯养接种物未达到预期目的,未经驯养的活性污泥更能反映真实环境,未来可以活性污泥作为该方法的接种物进行后续降解方法改进的研究。
杨婧陈晓倩殷浩文张瑛杨希晨刘亚楠赵伟刚
关键词:活性污泥群落特征
大型溞21天繁殖毒性的替代研究
大型溞繁殖毒性数据是进行新化学物质危险(害)性鉴别、分类、标签和现有化学物质风险和安全评价的基础,是对化学品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科学依据。但是由于传统的大型溞繁殖毒性测试一般需进行21天,具有周期长、操作复杂、成本高等特...
张瑛杨婧陈晓倩杨雪菲
关键词:大型溞繁殖
上海大气微细颗粒物典型样本的体外遗传毒性研究
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作为上海市环境空气污染的首要指标,呈现冬季污染最严重、夏季污染最轻的季节变化特征。本研究选择规范化程度相对较高、操作简便且假阳性率较低的SOS方法,对浦东监测...
张瑛杨婧陈晓倩杨和行殷浩文
关键词:PM2.5遗传毒性
上海大气微细颗粒物典型样本遗传毒性的季节变化研究
2018年
为探究上海市冬、夏两季惠南和浦东2个位点PM_(2.5)不同组分的遗传毒性,利用SOS显色反应分别测试了PM_(2.5)在相同颗粒物浓度下的总颗粒物、有机提取组分和水溶性组分的遗传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冬、夏两季惠南总颗粒物诱发遗传毒性效应的最低浓度均为2mg·mL^(-1),浦东总颗粒物诱发遗传毒性效应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 mg·mL^(-1)和2 mg·mL^(-1);惠南及浦东2个位点冬、夏两季的水溶性组分均在最高浓度2 mg·mL^(-1)下呈遗传毒性阳性;2个位点冬、夏两季的有机提取组分在0.000 2 mg·mL^(-1)至2 mg·mL^(-1)浓度范围内均未表现出遗传毒性效应.为进一步比较暴露于等体积的空气时,冬、夏两季惠南及浦东大气颗粒物的不同组分遗传毒性的相对强弱,比较了每立方米空气中以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质量表示的不同组分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上海浦东点与惠南点的大气微细颗粒物的遗传毒性呈现季节性规律,冬季颗粒物的遗传毒性显著高于夏季,而且冬、夏两季总颗粒物及水溶性组分中具有遗传毒性的化学成分及其浓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现有研究中上海地区多个位点微细颗粒物中污染物浓度或含量冬季普遍高于夏季的研究结果,推测上海各地区的大气颗粒物遗传毒性均具有类似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有机提取组分的遗传毒性效应不明显,大气微细颗粒物的遗传毒性可能主要来自于水溶性组分.上海的郊区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相同季节浦东市区与惠南郊区的污染水平相当,遗传毒性也处于相近水平,推测相同季节上海浦东市区与惠南郊区大气颗粒物中的致遗传毒性成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张瑛杨婧陈晓倩杨和行殷浩文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遗传毒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