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锋
- 作品数:45 被引量:12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主动警务在美国的应用状况与风险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作为对传统警务的反思与批判,主动警务更加强调三个基本要素:狭义的犯罪预防、动员第三方资源、针对更深层次的犯罪原因,即“预防、合作、治本”,并在美国警察部门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主动警务可以区分为地点导向、问题导向、人员导向、社区导向等四种基本模式,并且在评估研究中得到了许多支持的结论,但是,主动警务也面临着一些潜在风险。了解某些先行者在应用主动警务时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本土警务创新和犯罪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杨学锋赫鑫
- 关键词:社区警务警务改革风险分析
- 新千年以来的中国犯罪动态分析——以定基增长率为切入被引量:3
- 2018年
- 为追踪分析处于持续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大陆地区的犯罪动态并提炼具体的犯罪规律,进而为调整犯罪对策提供必要的经验依据,使用描述统计及单位根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基于2000~2016年的公安犯罪统计数据而得到的定基增长率时间序列。新千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犯罪率水平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其中的主要贡献源于经济动机驱动型犯罪的高增长,对照之下,少经济动机的犯罪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以犯罪率增长率为切入点分析新千年以来的犯罪动态新动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杨学锋
- 关键词:犯罪率时间序列
- 情境预防中的犯罪脚本分析方法初探被引量:9
- 2020年
- 本文借鉴了认知科学中图式理论的犯罪脚本概念,更加全面地关注犯罪实施的整个过程,从而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发现潜存于不同犯罪阶段的介入点,进而有助于设计出更为精准的情境预防措施。随着犯罪脚本资料来源的进一步扩展,犯罪学家们勾勒了许多具体类型犯罪的脚本轨道,成功地提高了情境犯罪预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我国犯罪治理工作应该对犯罪脚本分析方法给予必要的学术关注与实践应用。
- 杨学锋张嵩悦
- 关键词:犯罪治理图式理论
- 年龄犯罪曲线的思辨解读与实证方法被引量:2
- 2021年
- 围绕着年龄犯罪曲线的学术争论,晚近兴起的发展犯罪学在现象、原因、方法论、犯罪对策等诸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见解。以个体犯罪频数为纵坐标时,年龄犯罪曲线在形态、参数、个体三个层面均难以满足"无变假设"。诸如一般紧张、社会纽带、社会学习理论等在内的传统犯罪社会学理论,以及诸如双路径、逐级年龄非正式社会控制理论等在内的发展犯罪学理论,为年龄与犯罪的关系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理论解释。而组基轨线模型和增长曲线模型,是发展犯罪学家在分析年龄犯罪关系纵列数据时常用的专业统计方法。发展犯罪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于风险因素的早期犯罪预防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引与经验支持。
- 杨学锋杨茗美
- 美国警方犯罪统计中的两大法则
- 2008年
- UCR项目是由美国联邦调查局统一负责的警方统计制度,经过近80年的发展和完善,其组织机构、覆盖范围、统计项目、犯罪统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发布出版以及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地位。该项目中的两大法则——等级法则、时空分离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警方犯罪统计的实践和数据。
- 杨学锋
-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犯罪现象描述中的应用
- 2008年
- 杨学锋
- 关键词:犯罪现象刑事司法机关社会治安状况社会危害性普通百姓犯罪状况
- 学习“学习理论”:从差别交往到社会学习被引量:8
- 2018年
- 学习理论是当代犯罪社会学的主流理论之一。萨瑟兰最早于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差别交往理论"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五十余年后,当代美国犯罪学家埃克斯提出并持续完善了该理论的最新版本——"社会学习理论"。西方犯罪学界对这两种学习理论进行了充分的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与之相比,中国大陆地区的犯罪学文献大多限于前者,而对后者则着墨不多。因此,系统地梳理从"差别交往理论"到"社会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将有利于更新中国大陆地区犯罪学界对于学习理论的认知。
- 杨学锋
- 关键词:社会学习
- 以LSI-R为量具的缓刑犯违规风险评估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对西方罪犯危险性评估领域的第三代量具的最重要代表——LSI-R量表进行的本土化实证研究发现,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并在解释缓刑犯违规行为方面表现出显著的预测效度。研究还发现该量表的某些维度存在着信度和效度不足的问题,并且缓刑犯的年龄也是预测其违规行为的显著有效因素。尽管LSI-R量表可以为中国的罪犯风险评估提供有益的借鉴,但是在应用于中国现实之前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实证检验。
- 杨学锋张金武
- 关键词:信度预测效度实证研究
- 威慑刑论的犯罪学证明被引量:7
- 2017年
- 威慑效应是刑事司法措施实现其犯罪预防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然而,从犯罪学实证研究的总体上来看,威慑刑论得到的经验支持至多是中等程度的。具体而言,刑事司法措施的客观确定性及其主观认知对于社会层面的犯罪率以及个体层面的犯罪行为(意图)具有中等程度的威慑效应;此外,刑事措施的严厉性及其主观认知则很少表现出显著的威慑效应;最后,由于对于刑事措施及时性的经验研究数量明显不足,因而尚无法得出较为确切的结论。总之,由于在威慑刑论的模型下,刑事司法措施的主客观性质所能解释的因变量方差比例通常较低,因而尽管犯罪学经验研究支持刑事司法措施具有边际威慑效应的假设,但是将其作为抑制犯罪的根本对策则缺乏足够的犯罪学证据。
- 杨学锋
- 两种控制理论的竞争与整合:以青少年越轨为解释对象
- 2021年
- 作为控制理论的两个最重要版本,自我控制与社会纽带理论之间的竞合关系尚未得到本土犯罪学界的充分关注。为了检验它们在本土语境下的适用性,以概率抽样方法在某南方城市选取了千余名中学生作为样本,分别以越轨行为的流行性或多样性为因变量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Logistic回归与负二项回归分析表明,两种控制理论均能独立有效地解释青少年越轨行为;然而,无论是自我控制理论暗含的对于社会纽带理论的排斥,还是两者之间的交互效应模型,均没有获得充分的经验支持。对照之下,观察变量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以社会纽带为中介变量的部分中介效应模型具有稳健的统计显著性。概括而言,基于中介机制的控制理论整合更加值得未来的本土化实证研究持续关注。
- 杨学锋张金武
- 关键词: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