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容

作品数:78 被引量:265H指数:9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农科院中试项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专项资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2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篇油菜
  • 15篇杂交
  • 12篇杂交油菜
  • 6篇栽培
  • 6篇科技期刊
  • 6篇甘蓝
  • 6篇甘蓝型
  • 5篇黔油14号
  • 4篇栽培技术
  • 4篇制种
  • 4篇农业
  • 3篇性状
  • 3篇育种
  • 3篇载文
  • 3篇制种技术
  • 3篇黔油系列
  • 3篇办刊
  • 2篇新媒体
  • 2篇选育
  • 2篇英文

机构

  • 33篇贵州省农业科...
  • 13篇贵州省农业科...
  • 12篇贵州大学
  • 2篇遵义市农业科...
  • 1篇安顺市农业科...

作者

  • 49篇杨晓容
  • 17篇杨林
  • 17篇聂克艳
  • 15篇高红卫
  • 11篇黄泽素
  • 11篇冯卫
  • 11篇代文东
  • 9篇姜萍
  • 9篇刘忠丽
  • 8篇刘海
  • 8篇陈静
  • 8篇陈沫
  • 8篇孙小岚
  • 7篇王通强
  • 6篇李德珍
  • 6篇王海
  • 3篇颜艳
  • 3篇田筑萍
  • 3篇王海
  • 2篇肖华贵

传媒

  • 28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农技服务
  • 3篇传播与版权
  • 2篇种子
  • 2篇新闻研究导刊
  • 2篇科技传播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采写编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全媒体探索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农业科学》来稿中参考文献著录问题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了解《贵州农业科学》来稿中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和使作者充分了解《贵州农业科学》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结合修改后的《贵州农业科学》文后参考文献新著录规则,对2008年第1期刊发的60篇论文原稿中的参考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第1期引文率为90%,篇均引文量为8.25篇,引文正确率约为20%。并对问题引文进行了分析。
聂克艳杨林杨晓容高红卫
关键词:著录规则
基于信息传播角度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及其优化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科技期刊作为社会了解世界前沿科技水平的重要窗口,其编辑出版过程为社会所关注,其信息选择、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传播效果检验四个部分都是传播学的具体体现,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努力,可以帮助科技期刊实现更为良好的发展。
孙小岚杨晓容冯卫刘忠丽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传播
运用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被引量:10
2004年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 ,对 2 0 0 2~ 2 0 0 3年度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的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1 )组合黔油 5A× 2 34 5的综合性状最好 (r =0 .85 6 ) ,其次是组合黔黄 30 3A× 2 36 2 (r =0 .848) ,31 86A× 2 478组合的综合性状最差 (r =0 .6 1 8) ;(2 )与产量关系密切程度的顺序为千粒重 >一次有效分枝数 >单株有效角果数 >角果长度 >每角粒数 >株高>主花序长度 ;(3)油菜籽含油量与千粒重的灰色关联度为 0 .6 6 5 ;(4 ) 4个甘蓝型油菜新核不育系的利用潜力序为黔油 5A >2 4A、黔黄 30 3A >31 86A ;1 0个甘蓝型油菜品系利用潜力序为 2 34 5、2 35 8、2 36 2 >2 31 9>2 40 5 >2 41 0、2 478>2 482 >2 46 6、2 46 7。
杨晓容黄泽素王通强代文东李德珍
关键词: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系性状
基于PEST-SWOT矩阵分析期刊融合发展与策略:以《贵州农业科学》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融合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趋势,是逐渐模糊边界新兴发展的专业方向,也是科技期刊发展的新方向。为期刊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在采用PEST分析的基础上,引入SWOT分析法,将两者结合构建PEST-SWOT矩阵模型,以《贵州农业科学》为例,系统分析地方科技期刊管理模式不同因素的作用,提出应该选择“多元型战略”,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避免或降低外部威胁的打击,分散风险;坚持改革措施,积极创新融合发展的新技术途径;坚持与时俱进,积极稳妥推进与地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积极协调深入与第三方技术企业融合发展的新策略。
刘忠丽杨晓容杨林孙小岚姜萍聂克艳王海
关键词:科技期刊
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在为自己生产出越来越多生活资料的同时,产生有害物质的数量和种类也大幅度增加,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基因工程技术是在DNA分子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的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微生物净化环境的能力是用于环境治理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简要介绍基因工程的原理、步骤与内容,概述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期能对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杨林聂克艳杨晓容高红卫
关键词:基因工程环境保护
新形势下农业学术期刊的持续发展——《贵州农业科学》“十五”成就与“十一五”规划
在新形势下,不断提高期刊质量,创精品期刊, 实现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科技期刊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全面总结《贵州农业科学》“十五”取得的成绩、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贵州农业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明...
高红卫陈德寿杨林聂克艳杨晓容
关键词:编辑出版
文献传递
《贵州农业科学》的主要引证指标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为提高《贵州农业科学》的办刊水平,客观、公正地了解《贵州农业科学》的发展状况,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6-2010年《贵州农业科学》主要引证指标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08年载文量为298~434篇,平均358.7篇/年;改为月刊后的第1年(2009年)最高,达880.5篇/年。总被引频次2007年为1 014次,2009年和2010年分别达2 108次和2 693次,改月刊后总被引频次同比增长更快。2006年影响因子为0.318,2007年后均保持在0.5以上,呈缓慢的上升趋势,2010年达0.622。2006年即年指标仅0.027,2007年达0.085,但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被引期刊数2006年仅239个,2010年达474个,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被引半衰期呈波浪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基金论文比,2006-2008年分别为0.62~0.69,2009年和2010年分别达0.74和0.84,呈逐渐增长的趋势。
杨林刘海冯卫杨晓容高红卫陈静姜萍聂克艳王海陈沫
《贵州农业科学》1980—2011年载文被引文献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为《贵州农业科学》的研究、发展及编辑组稿提供参考依据,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引文分析法,对《贵州农业科学》1980—2011年刊载论文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32年中《贵州农业科学》共计刊发论文7 526篇,其中被引用论文4 325篇,被引率为57.5%;总下载频次为277 974次,总被引频次17 929次,总被引频次率为4.145;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主要为农业科学研究及试验、农作物等9个方面,共计占88.53%;被引论文的频次以1~20次为主,占总被引论文的98.27%;被引论文的机构主要为高校和研究所;被引用的项目论文达2 170篇,占被引总论文的50.17%;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最高的前10篇被引论文大多是当时的研究热点综述论文。结论:经过40年的发展,《贵州农业科学》已产生一批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论文,同时形成了一定的作者群,为期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冯卫杨晓容陈静杨林姜萍聂克艳高红卫刘海王海陈沫
关键词:被引率总被引频次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玉米杂交组合筛选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2年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 ,根据育种目标 ,模拟出“理想品种”中各性状参数和各个性状的不同权重系数 ,在筛选新组合时 ,对多个相关性状进行定量分析 ,减少人为因素对筛选的影响 ,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糯甜玉米杂交组合F1代的各主要性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 ,比较其灰色关联度 ,结果表明 ,组号为F133的杂交组合综合性状最好 (G1=0 .872 ) ,F113次之 (G1=0 .811 1) ,F119综合性状最差 (G1=0 .4 88 6 6 ) 。
彭忠华杨晓容戴保威顾金春冯修纪龙宣宇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玉米杂交组合
气候及栽培因子对黔油14号母本结实率及制种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为探索在不利气候条件下提高制种产量,对黔油14号不同播期下母本结实率受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4:00时的气温对黔油14号制种母本有效角率和角粒数影响较大,其中11~25℃的田间温度对有效角果的形成有利,11~20℃的田间温度对提高角粒数有利;14:00的田间相对湿度在40%~90%的范围内对制种结实率有利。当母本播期为9月12日,处于11~20℃的温度范围内形成的有效角果数多,且角粒数多,制种产量最高。
代文东代继跃黄泽素王璐璐杨晓容李德珍
关键词:杂交油菜气候播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