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淑燕

作品数:43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机械工程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电气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6篇油膜
  • 16篇润滑
  • 12篇油膜厚度
  • 9篇动压
  • 9篇轴承
  • 9篇面接触
  • 7篇流体动压
  • 6篇动压润滑
  • 6篇润滑油膜
  • 5篇气穴
  • 5篇阶梯轴
  • 5篇阶梯轴承
  • 4篇流体动压润滑
  • 4篇光干涉
  • 3篇润滑油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水帘
  • 3篇配料
  • 3篇膜厚

机构

  • 40篇青岛理工大学
  • 8篇青岛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青岛建筑工程...
  • 1篇帝国理工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烟台中科先进...

作者

  • 43篇杨淑燕
  • 19篇郭峰
  • 8篇王海峰
  • 7篇姜培刚
  • 4篇马冲
  • 4篇白清华
  • 3篇谭金伟
  • 3篇潘广超
  • 3篇朱慧强
  • 3篇王健
  • 3篇马伟立
  • 3篇张亚伟
  • 2篇张凤生
  • 2篇付忠学
  • 2篇黄柏林
  • 2篇高伟伟
  • 2篇高伟伟
  • 2篇陈阳
  • 2篇庞晴晴
  • 1篇李霞

传媒

  • 6篇摩擦学学报
  • 3篇润滑与密封
  • 3篇表面技术
  • 3篇装备制造技术
  • 2篇液晶与显示
  • 2篇第五届全国信...
  • 1篇起重运输机械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工业控制计算...
  • 1篇矿山机械
  • 1篇电工技术杂志
  • 1篇工矿自动化
  • 1篇材料科学
  • 1篇2009全国...
  • 1篇第十一届摩擦...
  • 1篇第九届全国摩...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8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4
  • 1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凹槽对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厚度的影响被引量:18
2011年
利用自行研发的面接触光干涉油膜厚度测量系统,对表面凹槽滑块的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厚度进行了试验测量,试验中以静止的微型凹槽滑块平面和旋转的光学透明圆盘平面构成润滑副,且两润滑平面始终保持平行;在固定的载荷(速度)条件下,对油膜厚度-速度(载荷)曲线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凹槽的宽度,深度,方向和位置等因素对油膜厚度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采用经典Reynolds方程对油膜厚度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理论值在某些条件下并不能解释试验结果.
杨淑燕王海峰郭峰
关键词:面接触动压润滑油膜厚度
固液润湿性对流体动压润滑薄膜的影响被引量:28
2010年
利用自行开发的微型面接触润滑油膜测量系统,研究了固液润湿性对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厚度的影响.试验中以静止的微型滑块平面和旋转的光学透明圆盘平面形成润滑副.固液的润湿性通过接触角判定,不同材料的微滑块平面和润滑液体形成不同的界面.在保持载荷和面接触楔形角不变的条件下对油膜厚度-速度关系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对于固液润湿性强的界面,形成的油膜厚度与经典润滑理论有较好的一致性;当固液润湿性明显降低时,测量得到的油膜厚度减小.对于试验中观察到的界面效应,应用界面滑移理论进行了初步分析.
杨淑燕郭峰马冲王海峰
关键词:面接触油膜厚度光干涉润湿性
固液润湿性对流体动压润滑薄膜的影响
杨淑燕郭峰马冲
关键词:面接触油膜厚度光干涉
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的LED驱动电路设计被引量:5
2008年
以液晶显示器(LCD)背光模组为应用背景,分析了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特性,指出电流控制是LED亮度调节的最佳方式。为了获得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调光效果,设计了一个三级结构的LED驱动调光电路。实验表明,利用所设计的LED驱动电路不但可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而且可以减小LED主波长以及色坐标的漂移,有效控制LED的辉度。
王海峰杨淑燕张凤生
关键词:液晶显示器背光发光二极管电流控制
离子液体和ZDDP的摩擦学性能及协同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离子液体和ZDDP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以及协同作用机制,以降低ZDDP在工业润滑油中的用量或开发新添加剂。方法选用聚α烯烃(PAO-4和PAO-8)为基础油,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和季膦盐油酸离子液体(Ionic Liquid,IL)为添加剂,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添加剂对基础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及协同作用机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EDS对磨斑表面进行形貌和化学组分分析,利用表面粗糙度轮廓仪对磨斑进行了三维扫描并测量了其粗糙度,利用球盘式光干涉测量装置研究了添加剂对成膜特性的影响。结果 40℃时,ZDDP和IL复配物的摩擦系数介于ZDDP和IL之间。100℃时,基础油PAO4失效,添加ZDDP和IL复配物后,其摩擦系数降低至0.085,低于单独添加IL和ZDDP时的摩擦系数。基础油PAO8的摩擦系数约为0.11,单独添加IL与添加ZDDP和IL复配物后的摩擦系数非常接近(约为0.09)。SEM图像显示,在40℃和100℃时向基础油中添加ZDDP和IL复配物,工况下对应的磨斑直径最小,且表面粗糙度值均小于基础油和基础油中添加ZDDP。卷吸速度为300 mm/s和450 mm/s时,单独添加IL或添加ZDDP和IL复配物,可提高润滑油的中心膜厚,有效缓解乏油状况。结论与基础油相比,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ZDDP和离子液体复配时具有很好的减摩抗磨协同效应;混合润滑条件下,向基础油PAO中单独添加IL或ZDDP和IL复配物时,可有效减缓接触区内的乏油状况。
杨淑燕张东郭峰
关键词:润滑油ZDDP摩擦学性能成膜特性
离子液体和ZDDP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性及成膜机理探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顺应当前尽可能选用低黏度润滑油而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进一步探讨离子液体作添加剂时的摩擦润滑机理。方法选用低黏度的聚α烯烃(PAO-4和PAO-8)为基础油,以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和季膦盐油酸离子液体(IL)为添加剂,在四球试验机上分别测量了40、100℃下的摩擦系数,并对比磨斑直径,对磨损表面进行SEM和EDS分析。利用轮廓仪对磨斑表面进行三维扫描,并分析其表面粗糙度。结果与基础油对比,离子液体有效降低了摩擦系数,而传统添加剂ZDDP则导致摩擦系数上升。在部分工况,尤其是高温环境下,离子液体和ZDDP均可有效降低磨损。EDS和表面粗糙度结果可推断:ZDDP和IL在摩擦表面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摩擦反应膜。结论离子液体可以明显改善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ZDDP和IL产生的不同摩擦膜引起了摩擦性能的不同,二者的成膜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张东杨淑燕郭峰
关键词:ZDDP成膜机理磨损
织构化轴承间气穴压力的测量装置
2015年
本测量装置在原有的面接触油膜厚度测量台的基础上进行了机构优化,形成了新的测量装置,利用阻旋杆和磁力压杆组成自调心平行机构,利用织构压力测量盘代替原有的微型滑块,能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对气穴区的压力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较准确的测出气穴区的平均压力,为仿真计算和工业优化提供较可靠的实验依据。
张亚伟杨淑燕陈阳
关键词:气穴表面织构
表面具有凹槽的平行轴承润滑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研究气穴对微尺度下表面纹理中润滑性能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微型滑块面接触润滑膜厚测量系统对具有4种不同凹槽表面的微型滑块与光滑玻璃面形成的油膜厚度进行测量,并利用高速CCD对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气穴现象进行观察和拍摄;选用不考虑负压的Reynolds边界条件和考虑气穴的JFO边界条件对二维Reynolds方程分别进行数值求解,并与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有气穴发生时基于JFO边界条件的数值解更接近实验测量值,实验过程中拍摄的气穴图片也印证了这一结论。气穴负压对气穴区宽度影响较大,对入口处的压力峰几乎无影响,而体积弹性模量对入口处的压力峰略有影响,而对气穴区宽度无影响。
张亚伟杨淑燕郭峰
关键词:气穴油膜厚度
组态王在配料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4年
介绍了一种低成本的水泥生料配料控制系统 ,该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构 :上位机为研华IPC— 6 10工控机 ,通过组态王对配料生产进行实时监控 ;下位机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配料控制器 ,完成对各路原料的称量和放料控制 ;上下位机之间采用RS4 85网络进行通信。实际运行结果表明 ,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结构紧凑灵活 ,经济效益显著 ,有一定推广价值。
杨淑燕高伟伟姜培刚
关键词:组态王变频器单片机RS485网络组态软件
平面荧光灯背光模组设计被引量:1
2008年
平面荧光灯(FFL)本身为面光源,可以节省光学组件的使用,进而减少背光模组的厚度,顺应了液晶显示器(LCD)向大屏幕显示器市场进军的潮流。文章以介电隔板充氙荧光灯为例,介绍了FFL的发光原理,并进行了14cm(5.6in)平面荧光灯的结构设计和驱动电路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FFL背光模组能够提供均匀平面光,且所提出的数字调光技术能够获得较宽的调光范围,对大屏幕LCD背光技术有借鉴意义。
王海峰杨淑燕张凤生李智
关键词:平面荧光灯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