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滔

作品数:11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动脉旁路
  • 7篇动脉旁路移植
  • 7篇动脉旁路移植...
  • 7篇移植术
  • 7篇旁路移植
  • 7篇旁路移植术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7篇冠状动脉旁路
  • 7篇冠状动脉旁路...
  • 7篇冠状动脉旁路...
  • 5篇心肌
  • 4篇心功能
  • 4篇心肌梗死
  • 4篇移植术后
  • 4篇术后
  • 4篇梗死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心血管

机构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1篇杨滔
  • 9篇孙寒松
  • 4篇赵世华
  • 4篇陆敏杰
  • 3篇唐跃
  • 3篇查正彪
  • 2篇袁昕
  • 2篇许建屏
  • 2篇宋云虎
  • 2篇潘世伟
  • 2篇王巍
  • 2篇武恒朝
  • 2篇李宝童
  • 1篇欧阳文斌
  • 1篇张凤文
  • 1篇潘湘斌
  • 1篇杨研
  • 1篇胡盛寿
  • 1篇王坚
  • 1篇张兴

传媒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心脏大会...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时机探讨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手术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寻找室间隔穿孔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连续收治的112例行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术后30 d死亡情况及心肌梗死位置进行分组,分别分析生存组与死亡组、前壁心肌梗死组与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组的差异,以及不同心肌梗死位置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寻找心肌梗死发作至手术时间间隔对术后死亡预测的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分组,依此寻找最佳手术时机。结果:总体术后30 d死亡率为7.14%,3年生存率91.20%,5年生存率87.80%,估算平均生存时间(147.25±5.94)个月。死亡组(n=8)较生存组(n=104)年龄大,女性患者比例高,心肌梗死发作至手术时间间隔更短(P均<0.05)。前壁心肌梗死组(n=86)较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组(n=26)术后30 d死亡率高(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较短心肌梗死发作至手术时间间隔、年龄、女性、既往脑血管意外病史是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风险预测因素。ROC曲线截断值为37.04 d,相较于心肌梗死发作至手术时间间隔> 37 d的患者,间隔≤37 d的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更高(3.45%vs. 20.69%,P=0.044),中期随访平均生存时间更短[(156.56±4.69)个月vs.(120.53±14.10)个月,log-rank P=0.001],不过进行倾向性匹配后两者生存曲线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138.59±13.01)个月vs.(124.96±13.91)个月,log-rank P=0.331]。结论:对积极治疗反应良好的室间隔穿孔患者应首选延期手术治疗。心肌梗死发作37 d后为延期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
鞠帆袁昕李宝童罗晓康武恒朝杨滔孙寒松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手术时机
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缺血性轻中度二尖瓣反流效果分析
目的:目前关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治疗存在争议,集中体现在缺血性中度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上,选择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还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同期二尖瓣手术一直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旨在评估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
肖付诚孙寒松武恒朝王坚杨滔查正彪
延迟增强磁共振显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延迟增强磁共振显像(DE—MRI)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方法:2009-11至2011-11,35例合并心功能小全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在CABG术前行DE—MRI检查,CABG术后6个月再次行DE—MRI检查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同时行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血管造影检查以了解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最终纳入31例患者进行分析(4例患者因桥血管闭塞而排除)。整体心功能改善的患者共22例.木改善的患者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受累节段、存活心肌节段、搬痕心肌竹段以及延迟增强(DE)评分是影响患者心功能改善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湿示瘢痕心肌节段数是预测患者心功能改善的唯一独市影响因素(比值比=6.097,95%可信区间:1.066~34.866,P=0.04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瘢痕心肌节段≤4可很好地预测患者心功能改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和88.9%。结论:基于DE—MRI检查的瘢痕心肌节段数能够预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行CABG术后的心功能改善,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杨滔陆敏杰孙寒松唐跃潘世伟赵世华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2011年
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后,因大量终末分化的心肌细胞坏死后再生能力有限,使心功能严重下降,引发左室重构和扩大,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预后很差。现有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急诊溶栓和介入)虽能挽救部分缺血心肌,但本身不能实现心肌再生。近年来,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进行心肌重建应运而生,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杨滔孙寒松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多能干细胞急性心肌梗死后诱导性干细胞移植
瘢痕心肌对心功能不全的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瘢痕心肌对心功能不全的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本院成人外科中心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心功能不全的心肌梗死患者134例,术前行延迟钆强化心脏MRI(LGE-CMR)检查,用国际通用的17节段分析法评估患者的瘢痕心肌以及心室功能。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心功能恢复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最终128例患者纳入分析。CABG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有27例(心血管事件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101例(无心血管事件组)。对影响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运动不良节段数、室壁运动评分、受累心肌节段数、瘢痕心肌节段数、延迟钆强化(LGE)总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均是影响患者CABG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均<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瘢痕心肌节段数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72,95%CI:1.312~4.288,P=0.004)。ROC曲线分析显示,瘢痕心肌节段≥6个时,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瘢痕心肌节段≥6个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1%和95.0%(AUC=0.926,P<0.001)。平均随访(103.5±11.8)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所有患者CABG后累积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为78.9%。瘢痕心肌节段数<6个的患者的累积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明显高于瘢痕心肌节段数≥6个的患者(95.1%vs.12.0%,P<0.001)。结论:对于心功能不全的心肌梗死患者,基于LGE-CMR的瘢痕心肌节段数是CABG后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滔袁昕陆敏杰李宝童张兴杨研赵世华孙寒松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肌瘢痕化对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患者外科治疗影响的研究
目的:迄今为止,大多数临床研究采用存活心肌的多少来预测心肌再血管化后的心功能改善,鲜有研究通过瘢痕心肌的多少来探索心功能的改善与提高。本研究拟探讨对比剂延迟强化磁共振显像(late gadolinium-enhanced...
杨滔
关键词: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肌瘢痕化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近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目的:大多数临床研究采用存活心肌来预测缺血心肌再血管化后的心功能改善以及长期预后,鲜有通过瘢痕心肌来探索患者术后生存的研究。本研究拟采用对比剂延迟强化心血管磁共振显像技术(LGE-CMR)去评估瘢痕心肌组织,探讨心肌瘢痕...
杨滔陆敏杰孙寒松赵世华唐跃潘世伟
老龄主动脉瓣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老龄主动脉瓣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VR-CABG)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和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2至2014-09期间232例年龄≥65岁以上行AVR-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影响人群早期和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住院死亡7例(3.0%),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呼吸机通气时间延长(28例,12.1%)和出血(14例,6.0%)较常见。远期随访225例,随访率91.1%,随访3个月-10年,平均随访(41.2±29.0)个月,其中随访期间心原性死亡6例(2.7%),术后远期不良事件以心功能Ⅲ-Ⅳ级或心绞痛复发为主(8.9%)。Logistic分析表明女性[P=0.019,(比值比OR)=2.5761、术前心房颤动(房颤)(P=0.012,OR=3.541)和体外循环时间(P=0.000,OR=3.781)是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高脂血症[P=0.025,风险比(HR)=2.535]、吸烟(P=0.009,HR=3.414)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P=0.013,HR=3.562)是影响AVR-CABG术后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老龄患者行AVR-CABG术总体效果令人满意。女性、术前房颤和体外循环时间是影响这类高危人群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吸烟和PCI史是影响人群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查正彪杨滔孙寒松宋云虎王巍许建屏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预后
MRI心肌延迟增强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
目的:评估磁共振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钆延迟增强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心功能改善的...
杨滔陆敏杰孙寒松唐跃潘世伟赵世华
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行经皮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成功实施的单纯TT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的患者3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34.8±13.8)岁,平均体重(58.3±11.5)kg。术后即刻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治疗效果,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在TTE引导下行经皮PFO封堵术。5例患者因声窗不清晰,而加用食道超声辅助引导。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穿刺至拔除鞘管)为(22.1±6.0)min。1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微量残余分流,24 h后消失;1例术后发现少量心包积液,对症治疗后好转。35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3±0.5)d,均康复出院,未出现外周血管损伤、心脏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卒中、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单纯TT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安全、有效,可以避免使用X线及对比剂,近期效果满意。
杨滔欧阳文斌赵广智张凤文潘湘斌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经胸超声心动图经皮介入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