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潇远
- 作品数:66 被引量:152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切口折叠型人工晶体固定植入术临床研究
- 袁军杨潇远王骞陈鹏
-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与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膨期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与联合房角分离两种手术方式对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130例...
- 王素娟杨潇远陈鹏
- 关键词:继发青光眼超声乳化房角分离小梁切除
- 小梁切除术与Ahmed植入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TRA)术与Ahmed阀(AGV)植入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post-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glaucoma,PKG)的临床疗效与角膜植片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PKG患者47例47眼,按手术方式分TRA组与AGV组,TRA组22例,AGV组25例,随访(24.3±5.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眼压、并发症、角膜植片状态,以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角膜植片预后危险因素。结果TRA组与AGV组均以感染性角膜病变居多,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5.45%、52.00%(χ^(2)=0.201,P=0.654);烧伤次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8.18%、16.00%(P>0.05)。TRA组与AGV组基线眼压分别为(34.95±5.36)mmHg(1 kPa=7.5 mmHg)、(33.93±4.88)mmHg(P=0.231);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1.83±5.14)mmHg、(17.23±3.93)mmHg,TRA组与AGV组眼压组内术后均较术前降低,术后3个月、1 a、2 a,AGV组较TRA组眼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RA组与AGV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4%、88.00%(P=0.033)。术后早期以TRA浅前房发生为主,晚期以滤过泡包裹常见,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眼压失控患眼联合睫状体光凝,角膜植片总存活率分别为90.90%、96.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仅感染性病变及眼压反复升高是植片愈合不良风险因素。结论AGV植入术较TRA术更利于PKG术后眼压控制,且浅前房发生率低,但角膜植片混浊与手术方式无关,感染性病变、术后眼压反复升高是角膜植片混浊的危险因素。
- 李海军任静董良杨潇远祝磊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
- 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2年
-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性疾病,是农村常见的4大眼病之一。影响外观,结角膜刺激症状及视力下降是患者就诊的常见原因,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有效方法,目前手术方法多种多样,但均存在一定的复发率,近年我们采取显微镜直视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改善结膜刺激症状,降低复发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刘建君陈梦平杨潇远
-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
- 中医药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2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33只眼)曾经用过激素药物治疗而疗效欠佳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辨证分型为阴虚阳亢、气滞血瘀、气虚血亏3型应用中药进行治疗,同时配合灯盏花素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观察1~2个月,追踪随访4~12个月,基本治愈1例(1只眼),显效17只眼,有效13只眼,无效2只眼,总有效率93.9%。结论对应用激素药物疗效欠佳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重新应用中药进行治疗仍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复发少,是治疗本病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 陶荣三陈鹏秦玉枝杨潇远
- 关键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药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
- Acri多焦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视觉质量评价
- 2012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出术后植入Acri多焦人工晶状体(IOL)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6例(72眼),行白内障摘出后随机选择一眼植入单焦IOL,对侧眼1个月内手术植入多焦IOL。结果多焦IOL组裸眼近视力明显优于单焦IOL组,两种IOL在中度、高度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焦IOL植入可有效提高白内障摘出术后患者的远、近视力,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
- 杨潇远陈鹏袁军王骞
- 关键词:视力
- 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VEGF因子后组织病理学研究
- 2016年
-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变化。方法 60例(66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33眼)。对照组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组应用玻璃体腔注射VEGF因子(Avastin),10 d后进行玻璃体切割技术,在术中取患者的增殖膜进行相关病理学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增殖膜以及新生血管和其血管内皮细胞、原始组织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新生血管数目为(3.52±1.21)个,血管内皮细胞为(26.01±4.33)个,原始组织细胞为(18.32±3.62)个;对照组新生血管数目为(8.29±2.19)个,血管内皮细胞为(74.21±14.32)个,原始组织细胞为(26.12±4.67)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因子能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术中以及术后出血,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薛山陈鹏刘文杨潇远高延庆王骞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膜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多重PCR体系检测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 本实验建立两个多重PCR体系(体系1和体系2),对真菌性角膜炎4种主要致病菌属DNA进行检测,并观察其特异性,对所建立的多重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利用临床培养菌株验证该体系的可行性。同时探索简单有效的真菌DNA的提取...
- 杨潇远
- 关键词:DNA提取
- 文献传递
- 真菌性角膜病常见致病菌属种快速鉴定体系的构建
- 王丽娅张英朗李振勇李智涛杨潇远杨子建屈超义王云龙孙声桃
-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根据角膜真菌感染常见致病菌种的调查,筛选出镰刀、曲霉、青霉、弯孢4种菌属的特异性引物,利用4对引物建立了两个多重 PCR扩增体系,根据DNA模板在两个多重PCR体系中扩增出的不同特异条带进行菌属鉴定...
- 关键词: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病
- 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
- 陈鹏袁军王骞杨潇远刘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