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玉美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基因
  • 3篇RFLPS
  • 2篇遗传病
  • 1篇带型
  • 1篇蛋白
  • 1篇药剂
  • 1篇药物
  • 1篇中毒
  • 1篇中国人
  • 1篇生物药剂
  • 1篇片段
  • 1篇嵌合
  • 1篇嵌合体
  • 1篇人工染色体
  • 1篇人基因组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药
  • 1篇肿瘤药物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杨玉美
  • 5篇余龙
  • 4篇赵寿元
  • 2篇邓余
  • 1篇唐丽莎
  • 1篇王柠
  • 1篇黄尚志
  • 1篇万波
  • 1篇张小晓
  • 1篇孙璐虹
  • 1篇慕容慎行
  • 1篇刘国仰
  • 1篇罗会元
  • 1篇王敏勤
  • 1篇王伟毅
  • 1篇杨焕明

传媒

  • 2篇复旦学报(自...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以“末端修饰法”构建人基因组的酵母人工染色体克隆
1997年
采用“末端修饰法”修饰酵母人工染色体(YAC)载体与基因组插入片段的酶切末端,并优化各个实验参数,成功地得到了4000多个YAC片段的克隆群,转化率为400~500转化子/μgDNA。经随机抽样初步鉴定:80%的阳性克隆能检出人工染色体,插入片段的大小范围为150~750kb,平均为450kb。载体连接实验检测表明,末端修饰法能有效防止“共连接”的发生。
张小晓余龙邓余刘国仰杨玉美黄尚志杨焕明罗会元赵寿元
关键词:酵母人工染色体克隆嵌合体
中国人群DMD基因含外显子片段的限制性带型和RFLPs研究(Ⅰ)──BglⅡ片段的杂交带型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的频率
1995年
采用DMD基因的全长CDNN(4kb)为杂交探针,分析了中国人群DMD基因含外显子片段(exon-containingfragment)的BglⅡ限制性片段和RFLPs.新揭示出四个BglII片段,DMD基因全长范围内含外显子的BglⅡ限制性片段总数至少为59个,这为制作DMD基因的BglⅡ部分限制图奠定了重要基础;另分析了四个BglⅡRFLPs在中国人群中的等位频率,在cDNA2b-3、cDNA4-5a和cDNA5b-7三个亚克隆探针的杂交带型中,杂合体频率预期值(EHF)分别是0.33、0.33和0.44,实际观察值为:040、0.40、0.48,表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在BglⅡ/2b-3和BglⅡ/4-5a的带型中,还分别发现一个新的罕见等位片段.
余龙邓余三柠杨玉美赵寿元
关键词:遗传病DMD基因带型RFLPS
应用cDNA检测RFLPs和核酸杂交剂量诊断DMD/BMD基因携带者的研究
1995年
用dystrophincDNA检出BglⅡ和XbaIRFLPs,结合DNA杂交剂量分析法,检测了申请作DMD/BMD杂合子鉴定的8个家系69人的基因型.通过8个RFLPs的基因内连锁分析和基因剂量分析,11名女性被诊断为DMD基因突变携带者,4名女性为可能携带者,12名女性被确认为正常个体,3名未到出现DMD临床症状年龄的男孩被诊断为正常个体.此外,在40名子代中发现2名女性有基因内重组,1名女性有一个源于当代突变的XbaI多态位点.
余龙王柠邓余杨玉美慕容慎行赵寿元
关键词:遗传病DMDRFLPS
一种重金属解毒药剂、其制法和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解重金属中毒的生物药剂,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人金属硫蛋白L(Metallothionein-L,简称为“MTL”)为主要成分的重金属解毒药剂。本发明的MTL是金属硫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它含有SEQ I...
余龙唐丽莎孙璐虹杨玉美万波
文献传递
中国人dystrophin基因RFLPs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1992年
我们用dystrophin基因的cDNA全顺序(长14 kb)为核酸分子杂交探针,对中国人dystrophin基因内的RFLPs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结果中给出了PvuⅡ/1 a、Taq Ⅰ/2 b—3、PvuⅡ/2 b—3、TaqⅠ/5 b—7、Xba Ⅰ/10五种杂交中所见的六个RFLPs 的预期杂合频率和受检女性的实际杂合频率;其中PvuⅡ/2 b—3(A 1=26.0 kb,A 2=3.8 kb)和Taq Ⅰ/5 b—7(A 1=10.0 kb,A2=8.4 kb)的2个RFLPs为本文首次报道。PvuⅡ/1 a的2个RFLPs 的等位片段频率与日本人的同类研究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Taq Ⅰ/2 b—3、Taq Ⅰ/5 b—7、Taq Ⅰ/8、EcoR Ⅴ/9和Xba Ⅰ/10的5个RFLPs 与高加索人的数据比较,发现其中4个RFLPs 的等位片段频率的差异有极其显著性。这提示了东西方人在dystrophin 基因的分子结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这些差异之中,Taq Ⅰ/2 b—3、Taq Ⅰ/8和EcoR Ⅴ/9检出的RFLPs 等位频率,中国人低于高加索人;而Xba Ⅰ/10检出的RFLPs 等位频率则显著高于高加索人;另外Taq Ⅰ/5 b—7检出的RFLPs的等位片段频率则与高加索人相近。实验结果还提示PvuⅡ/1 a、Taq Ⅰ/5 b—7和Xba Ⅰ/10这三种杂交,对于在中国人群中检测DMD/BMD 基因携带者以及产前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余龙王伟毅汪群斌王敏勤杨玉美朱景德赵寿元
关键词:中国人RFLPSDYSTROPHI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