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璞 作品数:62 被引量:374 H指数:14 供职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一种甜荞杂交种的制种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甜荞杂交种的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亲本:选择性状互补的亲本;(2)隔离环境:包括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3)隔行种植,错期播种;(4)初花期行间覆反光膜;(5)去除异型花;(6)打顶:对母本行打顶... 屈洋 冯佰利 王鹏科 高金锋 高小丽 杨璞 杨清华 罗艳 李境 王可珍 马雯文献传递 绿豆荚果发育及籽粒灌浆特性 被引量:2 2019年 为探明绿豆开花后荚粒生长发育规律及籽粒灌浆和物质积累特性,以‘西绿1号’和‘安绿7号’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开花后绿豆荚色、粒色、荚长、荚宽、荚体积、籽粒体积、荚粒数、荚壳鲜重、荚壳干重、百荚鲜重、百荚干重、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等性状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绿豆荚果发育过程中荚壳和籽粒干物质分配以及籽粒灌浆速率变化,用Logistic方程拟合灌浆过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豆籽粒形成过程中,荚色从深绿色转为绿色再转为黑色,粒色从透亮青绿色到嫩绿色再到深绿色;荚长和荚宽为先增长后基本保持平稳的趋势,荚体积和籽粒体积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增长后下降再趋于平缓;籽粒含水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荚壳干物质分配指数不断降低,籽粒干物质分配指数不断增大,籽粒灌浆速率呈慢-快-慢的单峰曲线变化,在开花后15d左右达到峰值,灌浆过程符合Logistic方程。相关性分析表明,绿豆百粒干重与百荚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鲜重与籽粒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荚宽、荚体积、荚壳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与荚粒数呈显著负相关;百粒干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灌浆速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生长活跃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绿豆育种中应选育大荚品种,栽培中注重花后15d前后的肥水供应,以保证籽粒灌浆饱满,实现高产优质。 张鋆 黄梦迪 吴会琴 杨璞 高小丽关键词:绿豆 灌浆特性 荞麦重要生理特性及其相关功能开发应用研究 是世界性的杂粮作物,随着近十年内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荞麦的高黄酮特性、有益于人体的蛋白构成以及其他突出的营养品质都在昭示着荞麦产业势必影响到从人类生活健康到其他综合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各个领域.基于此,本文详细综述了荞麦... 徐笑宇 冯佰利 杨璞关键词:荞麦 生理特性 外源物对苦荞芽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为探讨外源添加物对苦荞芽中功能价值的影响。以苦荞品种榆6-21为试验材料,在芽期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和L-苯丙氨酸,研究了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苦荞芽的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蔗糖和L-苯丙氨酸浓度的增大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苦荞芽的黄酮含量及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蔗糖的质量浓度为4 g/m L,处理时间为9 d;L-苯丙氨酸的浓度为150μmol/L,处理时间也为第9天时荞麦芽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性也最强。因此,添加外源物质可以改变荞麦芽的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 周达 张东旗 杨清华 刘佳佳 冯佰利 杨璞关键词:苦荞 蔗糖 L-苯丙氨酸 黄酮 抗氧化性 糜子绿豆间作模式下糜子光合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探索不同间作系统对糜子光合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筛选适于西北旱作农业区糜子与绿豆最佳间作模式,以期为糜子高产高效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连续2个作物生长季,在陕西榆林小杂粮试验示范站设置4种间作模式,包括2行糜子间作2行绿豆间作(2P2M)、4行糜子间作2行绿豆间作(4P2M)、4行糜子间作4行绿豆间作(4P4M)、2行糜子间作4行绿豆间作(2P4M),单作糜子(SP)和单作绿豆(SM)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糜子绿豆间作系统下糜子地上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地下土壤水分分布和利用效率,分析糜子产量效益。【结果】与单作糜子相比,间作处理使开花期糜子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增加2.9%—13.5%、5.0%—32.3%、1.3%—6.3%和2.1%—8.7%,2P4M和2P2M处理使其达到最大值,提高了糜子叶片光合物质生产能力;糜子//绿豆显著增加糜子旗叶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L)及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使其间作糜子增强对光能的捕获和转化能力,减少无效的漏光损失和热量损耗,提高对高光的利用能力。间作复合系统降低糜子土壤含水量,且中层(60—140 cm)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上层(0—40 cm)与下层(160—200 cm),这与复合群体作物根系深浅搭配具有直接关系。间作有利于提高糜子的水分利用效率,2年间2P2M、4P2M、4P4M和2P4M处理平均分别比单作增加11.5%、2.3%、20.8%和30.1%,促使水分利用最大化;间作处理下的糜子生物量和产量也显著上升,4P2M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比单作增加6.7%,2P4M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比单作增加36.8%,增产效果明显,且间作绿豆作为劣势作物产量降低幅度较小,所创造出的土地利用率最大。【结论】糜子与绿豆间作能够增强糜子地上光合物� 宫香伟 党科 李境 罗艳 赵冠 杨璞 高小丽 高小丽 王鹏科 高金锋关键词:糜子 间作 叶绿素荧光 水分利用效率 播期对糜子农艺性状及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不同播期对糜子籽粒性状、农艺性状和籽粒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后续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陕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月20日(B1)、5月10日(B2)、5月30日(B3)、6月20日(B4)4个播期,全生育期保持土壤充足供水。系统研究糜子成熟期农艺性状指标、籽粒性状及籽粒淀粉理化性质,分析不同播期下糜子株高、穗长、穗柄长、穗分枝数、千粒重、籽粒长/宽/圆度等农艺性状指标,研究淀粉晶体结构,粒径分布、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淀粉的热焓特性及糊化特性的变化,总结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热焓特性及糊化特性与形态指标、粒径分布及粒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糜子的株高、穗长、穗柄长极显著增加,主茎分蘖、分枝显著减少,穗二级分枝数和籽粒粒宽显著降低。籽粒淀粉粒径分布均呈双峰分布,且与其他播期相比,B1播期下粒径>28μm颗粒的比例最高(25.5%),5—28μm颗粒的比例最低(67.5%)。播期不影响糜子淀粉的晶体类型,但是影响了X-射线衍射图谱的衍射峰强度。B1播期的直链淀粉含量(1.3%)极显著高于其余播期处理(0.18%—0.53%)。不同播期的籽粒淀粉的热焓特性相关指标中,糊化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和终值温度(Tc)整体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热焓值(ΔH)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播期下的糜子淀粉糊化特性各项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B3的峰值黏度(Pv)、谷值黏度(Tv)、最终黏度(Fv)和破损值(BD)显著高于其余处理,而回生值(SB)及糊化温度(PT)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随着播期的推迟,糜子淀粉的峰值黏度和破损值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B1淀粉的热糊稳定性最强,B3淀粉的冷糊稳定性最强,但热糊稳定性最差,B2淀粉的冷糊稳定性最差,B4的冷糊、热糊稳定性均处于中间水平。【结论】适宜的播期可以提供充分满足� 罗艳 屈洋 杨清华 张伟丽 宫香伟 李境 高小丽 高金锋 杨璞 王鹏科 冯佰利关键词:播期 糜子 淀粉 糊化特性 轮作连作荞麦田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土壤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14 2014年 为探明荞麦不同连作和轮作模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在连续4年定位试验基础上,通过平板涂布计数法和比色法,研究隔年作、轮作和连作荞麦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数随着荞麦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增加,尤其是荞麦连作田土壤微生物——细菌,开花期至灌浆期增长显著,并于灌浆期达到轮作细菌数的4.3倍。土壤酶活性连作总体偏高,脲酶、碱性磷酸酶表现尤为明显,均高于隔年作和轮作,且达到1%极显著水平。连作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与细菌呈显著正相关;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由此,荞麦短期连作下表现出的B/F[(细菌+放线菌)/真菌]比值更大,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更强,说明短期连作较利于荞麦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 高扬 高小丽 马瑞瑞 崔雯雯 高金锋 王鹏科 杨璞 冯佰利关键词:荞麦 连作 土壤酶 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农艺性状及灌浆期冠层温度分异现象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密度是影响糜子分蘖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索糜子高产个体和群体特性,以榆糜2号为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M1:基本苗15万株·hm-2、M2:45万株·hm-2、M3:75万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冠层温度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灌浆期群体冠层温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同一生育时期总体表现为M1>M2>M3。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单株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也存在较大差异,低密度(M1)下,糜子单株生长势较强,分蘖成穗率较高,单株穗重及单株粒重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分蘖成穗率降低,单株穗重及单株粒重较小,但高密度(M3)下群体产量较高。因此生产上应根据品种特性通过单位面积株数、穗数及粒重的协调发展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 张东旗 高小丽 梁鸡保 张盼盼 杨璞 高金锋 王鹏科 冯佰利关键词:糜子 种植密度 冠层温度 农艺性状 不同覆盖方式和施氮量对糜子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6年 于2011—2013年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覆盖栽培方式为主因素,氮肥应用水平为副因素,调查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下糜子光合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覆盖和不施肥相比,覆盖和施氮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至成熟阶段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同时显著降低胞间CO_2浓度(C_i),光合改善效果以"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和180 kg hm^(–2)氮肥施用量最为显著。覆盖和氮肥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量,降低糜子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提高了糜子花后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覆盖显著提高糜子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和穗长,其调控效应以"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较好;随施氮量的提高,糜子产量和千粒重先升后降,而穗粒数和穗长持续增加,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135~145 kg hm^(–2)。因此,建议黄土高原糜子最佳栽培措施为"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的二元覆盖集水保水系统结合135~145 kg hm^(–2)氮肥用量。 周瑜 苏旺 王舰 屈洋 高小丽 杨璞 冯佰利关键词:糜子 光合特性 干物质 甜荞与苦荞淀粉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研究背景】荞麦(Fagopyrum)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农作物,主要有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和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 L.Gaertn.)2个栽培种。荞麦富含... 高金锋 晁桂梅 杨璞 刘瑞 柴岩 冯佰利关键词:甜荞 苦荞 淀粉 理化性质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