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劲松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关节
  • 4篇骨折
  • 3篇股骨
  • 2篇腰椎
  • 2篇腰椎不稳
  • 2篇腰椎不稳症
  • 2篇融合术
  • 2篇手术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人工股骨头
  • 2篇膝关节
  • 2篇近端
  • 2篇老年
  • 2篇老年股骨
  • 2篇骨头
  • 2篇股骨近端
  • 2篇股骨近端防旋...
  • 2篇股骨头
  • 2篇关节镜

机构

  • 1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1篇林劲松
  • 8篇傅日斌
  • 6篇夏春
  • 4篇林原
  • 3篇郑欣鹏
  • 3篇王少杰
  • 2篇华强
  • 2篇赵慧毅
  • 2篇陈国能
  • 2篇陈辉东
  • 2篇李华
  • 2篇石磊
  • 1篇刘敏
  • 1篇张雪美
  • 1篇王振辉
  • 1篇马保新
  • 1篇翁其强
  • 1篇赵洪海

传媒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骨科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疼...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螺旋CT在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膝关节外伤在临床较为常见,及时有效的治疗关系到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对交叉韧带损伤的早期诊断和修复是手术的关键。膝关节交叉韧带主要分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和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这两者是保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
傅日斌夏春林劲松林原
关键词:前后交叉韧带膝关节外伤膝关节交叉韧带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功能
PLIF与TLIF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对比研究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1999年2月~2006年3月,217例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接受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76例经腰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组),另外141例经腰椎管内(硬脊膜外)椎体间植骨融合(P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217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间隙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PLIF组128例患者经6~82个月随访,平均64个月,发生硬脊膜撕裂4例,脑脊液漏1例,马尾神经及神经根一过性牵拉损伤3例。TLIF组67例经4~56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TLIF组与PLIF组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9.86%和86.7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2.75%和93.7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腰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明显降低因侵入椎管而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赵慧毅陈辉东华强陈国能林劲松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
改良Fulkerson截骨内移联合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平衡术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平衡联合改良Fulkerson截骨内移术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12年1月对43膝(31例)复发性髌骨脱位行关节镜下探查和髌骨外侧松解术,同期行改良Fulkerson截骨内移术。先行关节镜下探查,7膝髌骨嵴或内侧部骨软骨缺损,面积约0.8~2.0 cm2,陈旧性血痂或不规则的软骨覆盖,伴有游离的骨软骨块,取出;另有5膝关节软骨严重损伤(OuterbridgeⅢ~Ⅳ级),11膝轻中度软骨损伤(Ⅰ~Ⅱ级),予软骨成形处理,然后在镜下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及紧张的外侧结缔组织;再取胫骨结节外侧纵向切开约5 cm长,行改良Fulkerson截骨内移术,内移距离约2 cm,先用3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后,用3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中检查髌骨运动轨迹和稳定性。术后早期主被动活动患膝关节,扶拐6周后负重行走。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9个月(12~71个月),无一例再脱位,平均屈曲活动度丢失8°(0~25°),Lysholm评分从术前(44.5±10.9)分改善到(84.3±7.8)分差异(t=24.866,P=0.000);Tegner活动评分从术前(3.8±0.8)分提高至(7.9±0.7)分(t=22.157,P=0.000)。Q角由术前20.5°±2.5°减小至术后12.5°±1.4°(t=18.486,P=0.000),X线显示均已骨性愈合。结论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平衡术联合改良Fulkerson截骨内移术创伤小,可有效改善复发性脱位髌骨稳定性,进而缓解症状,改善患肢功能。
石磊夏春王少杰傅日斌林劲松
关键词:关节镜
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老年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预防血栓,观察组采用利伐沙班口服预防血栓。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的凝血指标,术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后1 d炎症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组间和组内凝血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6%(3/65)比15.4%(1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8,P=0.04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观察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17±0.02)μg/L比(0.22±0.01)μg/L、(20.2±2.3)mg/L比(23.9±3.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均有良好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但利伐沙班预防术后下肢DVT发生的效果更显著且口服用药更方便。
傅日斌郑欣鹏林劲松覃基政夏春
关键词:粗隆间骨折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 探讨经腰椎间孔入路行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2年2月~2005年3月,对腰椎不稳56例行腰椎后正中入路,经单侧腰椎间孔行椎体间植骨融合,腰椎后方上下椎板间、棘突间、关节突间植骨,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56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52例经6~37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未发生内置物断裂、松动移位和椎间隙高度丧失,骨融合率为90.38%。依据日本JOA疗效评定标准,优29例,良16例,可3例,差4例,总优良率为86.5%。结论 经腰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症,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明显降低因侵入椎管而带来的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赵慧毅陈辉东华强陈国能林劲松
关键词:腰椎不稳椎间融合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后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62岁以上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固定109例、DHS固定73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患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DHS组为5~12(8.6±1.7)cm,PFNA组为3~5(3.8±0.6)cm,P<0.05。手术时间:DHS组为55~120(71.6±15.8)min,PFNA组为35~70(45.2±9.6)min,P<0.05。出血量:DHS组为250~800(358.2±42.5)ml,PFNA组为80~300(109.6±17.1)ml,P<0.05。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为17~30(19.4±10.3)周,PFNA组为15~27(17.1±6.6)周,P<0.05。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DHS组术后2周内死亡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术后输血31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3例;PFNA组术后2周内死亡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0例,术后输血23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1例,骨折不愈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期患髋功能好等优点。
林劲松夏春傅日斌林原王少杰石磊李华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股骨转子间骨折不稳定骨折
生长抑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正>目的:观察 SST 在 OA 治疗中的有效性以及它的局部和总体耐受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 OA 患者100例,共132膝,膝关节腔内注射 SST 750μg,每周1次,连续6 周,记录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及膝关节...
翁其强马保新刘敏夏春王振辉林劲松
文献传递
人工全髋与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照观察(附138例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分别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疗效、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方面的差别,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共138例,以入院顺序进行排序,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指标为疗效、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且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均有较大的提高,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傅日斌林劲松林原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 11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和FHR治疗,PFNA组79例,FHR组35例。对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记录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失血量、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输血例数及每个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并在术后1、3、6、12个月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1]。结果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及骨质疏松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8.6个月。PFNA组较FHR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术后下地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FHR组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和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FHR更适合于重度骨质疏松、骨折粉碎尤其是合并股骨小粗隆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适合于骨骼质量好、股骨大粗隆相对完整、轻度移位者。FHR手术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优于PFNA内固定。
林劲松李华傅日斌林原
关键词:PFNA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高龄
一种改良型髋臼暴露锥钩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良型髋臼暴露锥钩,包括锥钩本体,所述锥钩本体一端为尖锥作为刺入端,所述锥钩本体另一端折弯作为把手用于旋转与拔取,所述锥钩本体上套接有用于隔挡神经的弧形挡块,所述弧形挡块横向截面上下两边为弧度相等的弧线...
郑欣鹏张雪美林劲松傅日斌赵洪海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