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耀光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植物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1篇兜兰
  • 1篇兜兰属
  • 1篇芽诱导
  • 1篇叶表皮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植物多样性研...
  • 1篇植物叶
  • 1篇入侵
  • 1篇入侵植物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位
  • 1篇苔藓
  • 1篇苔藓植物
  • 1篇组织培养技术
  • 1篇微形态

机构

  • 5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科学院

作者

  • 5篇林耀光
  • 2篇罗应春
  • 2篇熊源新
  • 2篇王晓宇
  • 1篇杨吉刚
  • 1篇卢兰
  • 1篇廖海民
  • 1篇张真
  • 1篇石建明
  • 1篇苟光前
  • 1篇关萍
  • 1篇刘军
  • 1篇谢齐忠

传媒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黔渝湘鄂交界地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熊源新罗应春王晓宇林耀光
该研究在黔渝湘鄂交界地区的16个自然保护区等十几个采集地点,采集12000余号苔藓植物标本,鉴定得到该区苔藓植物76科,269属,1026个有效分类单位。其中,四川地区新纪录属一个,90个新纪录种;湖南省新纪录2科16属...
关键词:
关键词: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中国兜兰属23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兜兰属(Paphiopedilum)23种植物叶片进行观察,并对其中14种叶表皮微形态性状测量数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3种植物叶表皮均有较厚角质层,上表皮细胞多为多边形和卵圆形,无气孔分布,部分种叶上表皮细胞有表皮毛,表皮细胞表面会形成乳突状突起,并且一个细胞只形成一个乳突,多数种的叶表面会呈现明显或不明显的龟背隆起,细胞大小及细胞密度在不同种之间存在极大差异;气孔器广泛分布于下表皮,由保卫细胞构成,排列无规则,外壁呈不同程度加厚。主成分分析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共有4个,基于4个主成分进行聚类,结果可将兜兰属分为两大类,即宽瓣亚属(Brachypetalum)和兜兰亚属(Paphiopedilum),小萼亚属(Parvisepalum)被聚类于宽瓣亚属中。本研究表明兜兰属种间部分叶表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叶片表皮细胞的形状与垂周壁式样变异不大;受环境气候的影响,气孔器大小及气孔密度在不同种间的分布不同,表现出种间多样性,因此这部分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作为其分类的参考依据。
查应琴关萍陈业林耀光康念石建明
关键词:兜兰属叶表皮微形态系统聚类
贵州喀斯特地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罗应春熊源新刘军苟光前王晓宇林耀光张真
由贵州大学贵州喀斯特地区植物多样性研究项目组主持开发的“贵州植物数据库查询管理系统”是目前省内有关贵州植物分类方面收集信息量最大、最全、查询方式最为完整的一个植物分类查询管理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网上查询方式,这对今后...
关键词:
关键词:植物喀斯特地区物种多样性
马桑组织培养技术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为解决马桑种苗的市场供需矛盾,以马桑茎尖及幼叶为外植体,进行了马桑组织培养技术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用1%NaCl O消毒20 s加0.1%HgCl消毒15 min,污染率可控制在3%,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成活率在91%以上。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 6-BA+2.0 mg/L Kt+1.0 mg/L NAA+30g/L蔗糖+8g/L琼脂+0.05%PVP;芽的诱导培养基在MS+6-8g/L琼脂+20-30g/L蔗糖+0.01%-0.05%PVP,pH=5.8-6.0基础上,添加0.5 mg/L 6-BA+0.1 mg/LNAA或1.0 mg/L6-BA+0.2 mg/LNAA;但选择的不同激素浓度配比没有成功诱导出马桑的不定根,使得对马桑不定根的诱导培养成为本研究的难题。
林耀光谢齐忠卢兰
关键词:灭菌愈伤组织芽诱导
入侵植物辣子草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石蜡切片法以及扫描电镜技术观测了辣子草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以及种子形态,室内种子烘干与萌发试验测定种子的繁殖特性,野外调查了辣子草的生态位特点及其单株结实量。结果表明:贵州气候与辣子草原产地南美洲的气候极为相似,这奠定了辣子草在贵州成功并快速入侵的气候环境基础;辣子草生物量大,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值及重叠值最大,易形成单一优势群落;单株结实量高,种子轻小易随风扩散;种子萌发率高,且有一定的抗酸碱胁迫、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能力;辣子草的结构也体现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高凯悦林耀光杨吉刚吉志超廖海民
关键词:生态位繁殖特性环境适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