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彬彬
作品数:
10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日友好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萧建中
中日友好医院
宋璐璐
中日友好医院
邢小燕
中日友好医院
卜石
中日友好医院
谢玲玎
中日友好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6篇
会议论文
4篇
期刊文章
领域
7篇
医药卫生
主题
9篇
胰岛
7篇
细胞
4篇
胰岛Β细胞
4篇
糖尿
4篇
糖尿病
4篇
Β细胞
3篇
胰岛自身抗体
3篇
糖尿病患者
3篇
自身抗体
3篇
小鼠
3篇
小鼠胰岛Β细...
3篇
利拉鲁肽
3篇
抗体
3篇
检出
3篇
检出情况
3篇
1型糖尿病
3篇
1型糖尿病患...
3篇
病患
2篇
亚型表达
2篇
胰岛素
机构
10篇
中日友好医院
2篇
北京大学
2篇
中国医学科学...
1篇
江苏省人民医...
1篇
北京大学中日...
作者
10篇
柳彬彬
9篇
萧建中
7篇
宋璐璐
3篇
陈晓平
3篇
李世蕊
3篇
王昕
3篇
谢玲玎
3篇
卜石
3篇
杨文英
3篇
邢小燕
2篇
帅瑛
2篇
张敏
1篇
肖建中
1篇
帅英
1篇
潘琳
1篇
杨涛
传媒
2篇
中华糖尿病杂...
1篇
中华内科杂志
1篇
国际内分泌代...
1篇
2013年中...
1篇
中华医学会第...
1篇
中华医学会糖...
年份
3篇
2013
5篇
2012
2篇
2011
共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多种胰岛自身抗体检出情况
目的:在1型糖尿病诊断中,胰岛自身抗体的检测尤为重要。血清胰岛自身抗体测定如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常用于1型糖尿病的定性诊断。
陈晓平
王昕
柳彬彬
帅英
谢玲玎
卜石
邢小燕
杨涛
肖建中
利拉鲁肽对db/db小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db/db小鼠胰腺中microRNA(miR375、miR34a)表达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和利拉鲁肽组(LIRA,各10只)...
宋璐璐
柳彬彬
李石蕊
萧建中
文献传递
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多种胰岛自身抗体检出情况
目的:本研究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上述胰岛自身抗体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7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记录患者病史、一般资料、发病年龄、病程、症状...
陈晓平
王昕
柳彬彬
帅瑛
谢玲玎
卜石
邢小燕
杨涛
萧建中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胰岛自身抗体
检出结果
病理诊断
甜菊苷甙对INS-1r9细胞ACC亚型表达的影响及促胰岛素分泌的潜在机制
目的甜菊糖类在体内外有剂量依赖的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本研究探讨甜菊苷甙(rebaudioside,RD)对大鼠胰岛细胞瘤INS-1 r9细胞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亚型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胰岛素分泌的潜在机制。方法(1...
柳彬彬
宋璐璐
李世蕊
萧建中
文献传递
吡格列酮联合胰高血糖素样肽-1治疗对db/db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类似物利拉鲁肽与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联合治疗db/db小鼠糖尿病的效果。方法35只8周龄,体重(35.3±2.5)g的雄性db/db小鼠分为(1)对照组(n=8):给予生理盐水0.1ml,2次/d;(2)吡格列酮组(n=9):给予吡格列酮(饲料中含0.02%吡格列酮)+生理盐水0.1ml,2次/d;(3)利拉鲁肽组(n=9):给予利拉鲁肽300mg/kg,2次/d;(4)联合治疗组(n=9):给予吡格列酮(饲料中含0.02%吡格列酮)+利拉鲁肽300mg/kg,2次/d。利拉鲁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后皮下注射,每天8:00和16:00给药,持续4周。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r)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TT),评价胰岛B细胞的增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干预4周后,联合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4.5±0.6)%,糖耐量试验血糖曲线下面积(18144-91)mmol·min·L^-1,游离脂肪酸(202.0±20.4)μmol/L,TG(0.81±0.28)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3±0.4)%,(4042±183)mmo]·min·L^-1,(272.5±21.7)μmol/L,(1.35±0.21)mmol/L],P值均〈0.05;胰岛素曲线下面积(1639±372)汕g·min·L^-1,脂联素(16.7±2.0)mg/L,胰岛组织切片胰岛素阳性面积(59.5±1.5)%和胰岛新生13细胞比例(2.4±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34±201)μg·min·L^-1,(10.2±1.8)mg/L,(22.4±1.5)%和(0.8±0.3)%],P值均〈0.05。且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或高于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和α细胞分布,恢复正常的胰岛形态。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相比单药更好地改善db/db小鼠糖脂代谢,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并促进其增殖。
宋璐璐
萧建中
杨文英
张敏
柳彬彬
潘琳
关键词:
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甜菊苷甙对INS-1r9细胞ACC亚型表达的影响及促胰岛素分泌的潜在机制
柳彬彬
宋璐璐
李世蕊
萧建中
京尼平抑制饱和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京尼平减轻棕榈酸对HepG2细胞毒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4组,分别用牛血清白蛋白、棕榈酸(1mmol/L)、京尼平(20μmol/L)或京尼平(20μmol/L)预处理30min后棕榈酸(1mmol/L)孵育24h,检测细胞活力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孵育16h后经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孵育6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糖调节蛋白(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基因表达,PCR结合电泳检测x盒结合蛋白(XBP)-1剪接体。结果和空白组(牛血清白蛋白)相比,棕榈酸可降低HepG2细胞活力(P〈0.05)、增加LDH释放(P〈0.01)和HepG2细胞凋亡(P〈0.05),上调GRP78、CHOP的表达(P〈0.001)及XBP-1的剪接;和棕榈酸组相比,京尼平增加细胞活力(P〈0.05)、减少LDH释放(P〈0.05),显著抑制细胞凋亡(P〈0.01),降低GRP78、CHOP基因(P〈0.01)的表达。PCR产物电泳显示京尼平减少了XBP-1的剪接。结论京尼平对棕榈酸诱导的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有关。
宋璐璐
萧建中
杨文英
张敏
柳彬彬
关键词:
脂毒性
京尼平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利拉鲁肽在体内外调节microRNA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db/db小鼠胰腺及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中micro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4周龄雄性db/db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0.1ml生理盐水或300ng/g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每E12次。8周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TPGTT)。8周末处死小鼠,免疫组化法分析小鼠胰腺B细胞增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小鼠胰腺microRNA(miR.375和miR-34a)的表达。INS-1细胞分别给予0.5mmol/L棕榈酸培养0、48、72h或100nmol/L利拉鲁肽预处理12h后,给予0.5mmol/L棕榈酸培养72h,RT—PCR测定miR-375和miR-34a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数据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小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分别为7.3%±0.3%和4.7%±0.6%,t=16.47,P〈0.01);IPGTT血糖曲线下面积降低[分别为(4568-4-197)和(1927±127)mmol·L-1·min-1,t=26.53,P〈0.05];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增加[分别为(1080±247)和(2818±378)μg·L-1·min-1,t=7.73,P〈0.05]。免疫组化法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小鼠胰岛素阳性面积增加(分别为1.40±0.30和0.37±0.09,t=19.14,P〈0.01),Brdu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增加(分别为2.40%±0.22%和0.73%±0.10%,t=4.97,P〈0.01)。利拉鲁肽组小鼠胰腺miR-375与miR-34a表达较对照组分别降低50%(分别为1.1±0.3和2.2±0.5,t=3.08,P〈0.05)和71%(分别为1.1±0.3和3.8±1.2,t=2.80,P〈0.05)。棕榈酸培养使INS-1细胞miR-375表达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增加,利拉鲁肽可抑制棕榈酸诱导的miR-375表达(F=7.20,P〈0.01)。结论microRNA可能是利拉鲁肽调节β细胞增殖的靶点之-。
柳彬彬
宋璐璐
萧建中
李世蕊
杨文英
关键词:
利拉鲁肽
胰岛Β细胞
微RNAS
利拉鲁肽对db/db小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宋璐璐
柳彬彬
李石蕊
萧建中
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多种胰岛自身抗体检出情况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多种胰岛自身抗体的检出情况和不同类型T1DM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的67例T1DM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免疫沉淀法(RIP)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和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A)等6种胰岛自身抗体情况。结果本组T1DM共67例,其中经典型T1DM53例,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12例和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2例。起病年龄2~77岁,体质指数(BMI)(22±4)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lc)9.7%±2.4%,空腹C肽(0.3±O.4)μ/L。GADA(ELISA)阳性51例(76.1%),GADA(RIP)阳性35例(52.2%),IA2A阳性19例(28.3%),ZnT8A阳性16例(23.9%),IAA阳性16例(23.9%),ICA阳性10例(14.3%)。前4种抗体检测方法至少1种阳性者共56例(83.6%)。51例ELISA法GADA阳性包括了35例RIP检测GADA阳性中的33例、19例IA2A阳性中15例及16例ZnT8A阳性中的14例。经典1型糖尿病在发病初至半年内需要胰岛素治疗,而LADA平均在发病3.9年后需要胰岛素治疗。2例FT1D患者起病急,发病时血糖分别为41.1和23.1mmol/L,HbAlc分别为7.8%和6.5%,空腹及餐后血C肽均小于0.03μg/L或不能测出。结论ELISA检0n.0GADA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联合多种抗体检测对T1DM诊断作用有限。FT1D起病急骤,代谢紊乱更为严重。
陈晓平
王昕
柳彬彬
帅瑛
谢玲玎
卜石
邢小燕
杨涛
萧建中
关键词:
糖尿病
自身抗体
C肽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