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顺东

作品数:17 被引量:3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生物学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盆地
  • 15篇准噶尔盆地
  • 14篇准噶尔盆地北...
  • 14篇北缘
  • 8篇中新世
  • 6篇哺乳动物
  • 3篇第三纪
  • 3篇早中新世
  • 3篇生物地层
  • 3篇中中新世
  • 3篇晚渐新世
  • 3篇渐新世
  • 2篇地层研究
  • 2篇亚科
  • 2篇岩骨
  • 2篇英文
  • 2篇生物地层研究
  • 2篇化石
  • 2篇古生物
  • 1篇地层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印第安纳大学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作者

  • 17篇毕顺东
  • 14篇吴文裕
  • 14篇叶捷
  • 12篇孟津
  • 5篇倪喜军
  • 4篇刘丽萍
  • 1篇董为
  • 1篇魏涌澎
  • 1篇伍少远
  • 1篇李强
  • 1篇张翼

传媒

  • 13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化石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兔形类新材料被引量:3
1998年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线中中新世索索泉组顶部和哈拉玛盖组底部发现4枚尺寸较大、具有齿根的高齿冠兔形类牙齿(P2、2p3和p4/m1/m2)-,曾被鉴定为Amphilagus。研究表明,它们不是Amphilagus,而是与中亚的Desmatoloagus、欧洲的Amphilagus和对Titanomys及北美的Hesperolagomys、Gripholagomys和Russellagus都较亲近的一个属。命名为新属新种准噶尔褶齿兔Plicalagusjunggarensis。其主要特征是:p3冠面三角形,外褶沟的深度为齿宽的1/2,其后壁釉质层具小褶皱。
吴文裕叶捷孟津毕顺东刘丽萍张翼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鼠兔科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新生代生物地层研究及对相关环境演变的启示
叶捷吴文裕孟津倪喜军毕顺东魏涌膨李强孙继敏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第三纪中期古生物地层研究新成果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地层系统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50年代的石油普查时期。自1955至1958年,地质部631大队和新疆石油管理局所属各队在本区做了大规模地质填图。为本区的地层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尚缺少有力的古生物...
吴文裕叶捷孟津毕顺东
关键词:哺乳动物地层准噶尔盆地
文献传递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晚渐新世一刺猥岩骨形态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详细描述了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陡坎晚渐新世一刺猬的耳区岩骨结构。晚渐新世地层为该地区的新发现,描述的刺猬岩骨有以下特征:岬内侧面具岩骨前鼓突,腹面具岬动脉与镫骨动脉留下的沟痕,岩骨后鼓突发育并掩盖蜗窗,弓形小窝深大,乳状小突发育。岩骨的某些特殊特征可以用来鉴定某些哺乳动物类群,因此具有系统分类及生物地层意义。
孟津叶捷吴文裕毕顺东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北缘渐新世
准噶尔盆地北缘顶山盐池组中新世哺乳动物(英文)被引量:6
2009年
顶山盐池组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流域新建立的一个新近纪岩石地层单位(孟津等,2008)。2006年本文作者在该组地层中采集了以小哺乳动物为主的哺乳动物化石。这里记述的化石采自位于同一陡坎的相距约1.6 km的两个剖面上的3个化石点,分属两个层位。化石点XJ 200613(46°24.572′N;87°28.541′E)和XJ 200617(46°24.479′N; 87°29.818′E)都位于顶山盐池组的底部层位:前者位于该组底界2.3 m之上,后者则位于该组底部砂岩透镜体中。除少数大哺乳动物外,从这两个地点采集到的化石都是由筛洗法获得的小哺乳动物。另一个化石层位位于剖面的上部,在建组剖面中位于距底界34.5 m、距顶界12.4 m处,在该层位的化石点XJ 200614(46°24.757′N;87°28.476′E)采集到一些大哺乳动物的牙齿碎片。这里将底部和上部层位的化石分开描述。顶山盐池组底部XJ 200613和XJ 200617两个化石点有相当多共同的小哺乳动物(见表5),同归于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放在一起描述。该动物群总共有22个小哺乳动物化石种和4个大哺乳动物种,分属食虫目、翼手目、兔形目、啮齿目、食肉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7个目的16科:鼩鼱科、鼹鼠科、蝙蝠科、鼠兔科、沙鼠科、仓鼠科、睡鼠科、始鼠科、跳鼠科、林跳鼠科、松鼠科、梳趾鼠科、啮齿目不定科、鹿科、马科和熊科。其中小哺乳动物中有11个种和1个属与通古尔期的默尔根动物群分子相同(见表5):Alloptox gobiensis,Desmatolagus sp.,Heterosminthus orientalis,Protalactaga major,P.grabaui,Democricetodon lindsayi,D.toagt, Megacricetodon sinensis,M.pusillus,Plesiodipus leei,Miodyromys sp.和Keramidomys fahlbuschi。大型哺乳动物中能鉴定的属种Anchitherium和Hemicyon cf.H.stehlini也是通古尔动物群中曾有记载的属。此外有两种不能鉴定到属种的鹿科动物牙齿碎片。邱铸鼎等(2006)基于近20年来对内蒙古地区�
吴文裕孟津叶捷倪喜军毕顺东魏涌澎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北缘中新世哺乳动物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食肉类被引量:8
1998年
1995年和1996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沿岸中中新世地层中新发现的食肉类,经研究有8属9种,包括一新种:Nimravussp.、Pseudaeluruscuspidatussp.nov.、Protictitheriumintermedium、Protictitherium小种、Thalassictischinjiensis、Gobicyonsp.、Oligobunis?sp.、Alopecocyongoeriachensis和Simocyon小种.新材料虽较破碎,但其发现扩大了一些已知属种的地层和地理分布范围。通过对标本的观察和对比,对各属种的系统发育作了讨论。各属种与通古尔、丁家二沟、下草湾等动物群以及欧洲、南亚相关动物群的食肉类分子的比较结果尚不能肯定含化石地层的确切时代,但有可能早于通古尔组。
王晓鸣叶捷孟津吴文裕刘丽萍毕顺东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中中新世食肉类系统发育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晚渐新世睡鼠化石的发现被引量:4
2000年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富蕴县境内乌伦古河北岸铁尔斯哈巴合北的原乌伦古河组中发现了中国境内迄今为止最早的睡鼠化石Glirulus sp和Gliridae gen-et sp. indet。前者以三枚臼齿M2、M3和ml为代表,后者仅拥有一枚P4。依共生动物群的组成和性质其时代应为晚渐新世。
吴文裕叶捷毕顺东孟津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晚渐新世化石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早中新世的刺猬化石被引量:5
2000年
记述了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吃巴尔我义早中新世索索泉组的两种双猬化石: Amphechinus hohlini sp, nov.和A cf. A. minimus在大小和 12> c> p2等形态 上与甘肃塔朋布鲁克晚渐新世的A.kansuensis相似,但其p2其p2与p4之间没有齿缺,颏孔的位置在p4的后齿根之下,下颌在p4~ml的下部较为平直,与后者有明显的差异。 A.bohlini的材 料较多,根据其个体的变异范围,有助于澄清对A. kansuensis与A. minimus的认识。另外,A. bohlini在确定地层时代方面也有潜在的意义。 A. cf. A. minimus的尺寸以及il、p4和ml的 形态都与A,minimus接近,但其水平支略粗壮,颏孔位置较靠后,位于ml前根之下。
毕顺东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早中新世化石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早中新世的Metexallerix一新种被引量:7
1999年
记述了准噶尔盆地北缘吃巴尔我义索索泉组的 Metexallerix junggarensis sp. nov。该种在形态上较兰州早中新世的M.gaolanshanensis原始,较蒙古早渐新世三达河组的Exallerix hsandagolensis进步。其亲缘关系与亚洲的短面猬类较近,而与北美的短面猬类较远。应用分支系统学的方法分析了短面猬亚科各属间及其相关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短面猬亚科为一个单系类群。依据新种的进化水平,索索泉组动物群的时代应晚于三达河动物群,而早于兰州动物群。
毕顺东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北缘早中新世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晚渐新世两种啮形类耳区的形态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Two petrosals from the Late Oligocene of the northern Junggar Bas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are described and are assigned to ?Yindirtemys and ?Sinolagomys or Desmatolagus based on sizes and morphologies. The unit formed by a fused bulla and petrosal, the spongy bullar wall and the anterior position of the entrance for the stapedial artery into the tympanic cavity indicate that petrosal A is most likely from an ochotonid. Absence of grooves and formina for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round the promontorium suggests petrosal B probably belongs to the ctenodactylid Yindirtemys. If the identifications are confirmed, these specimens represent the first records of ear regions in the two taxa.
孟津吴文裕叶捷毕顺东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北缘晚渐新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