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棣华

作品数:51 被引量:146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香港保健协会资助项目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香港保健协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超微
  • 14篇超微结构
  • 9篇细胞
  • 8篇肿瘤
  • 7篇病理
  • 7篇垂体
  • 6篇腺瘤
  • 6篇免疫
  • 5篇凋亡
  • 5篇心肌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炎
  • 5篇腺炎
  • 5篇垂体腺瘤
  • 4篇细胞凋亡
  • 4篇免疫组化
  • 4篇肠肿瘤
  • 4篇超微结构研究
  • 3篇蛋白
  • 3篇丁醇

机构

  • 27篇苏州医学院
  • 21篇苏州大学
  • 5篇苏州医学院附...
  • 3篇徐州医学院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苏州中药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江阴市中医院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苏州医学院附...

作者

  • 51篇毛棣华
  • 18篇王响英
  • 14篇李苏安
  • 12篇吴淑燕
  • 8篇汪源长
  • 5篇李德春
  • 5篇肖东
  • 5篇惠国桢
  • 5篇陈易人
  • 5篇顾振纶
  • 4篇刘振延
  • 4篇钱曾年
  • 4篇汪良
  • 3篇胡振雄
  • 3篇吴浩荣
  • 3篇曹幼甫
  • 3篇顾永平
  • 3篇管洪庚
  • 3篇李向东
  • 3篇冯一中

传媒

  • 10篇苏州医学院学...
  • 6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上海实验动物...
  • 2篇中国野生植物...
  • 2篇中成药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肿瘤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8
  • 3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8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4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γ线对大鼠淋巴造血组织和睾丸损伤的形态定量学研究
1997年
60Coγ线(3Gy)照射大鼠,30天后,大鼠骨髓造血细胞仍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2);胸腺髓质面积比正常组显著缩小(P<0.05),脾脏脾小体面积亦变小(P<0.001),睾丸曲细精管收缩,生精细胞极度消减(P<0.005).电镜观察骨髓造血细胞严重变性和灶性固缩性坏死。说明形态定量可作为病理诊断和分级的客观指标。
曹幼甫顾永平陈政黄美英蒋滢毛棣华
关键词:睾丸淋巴造血组织
两种局部注射核素方法放疗对胶质瘤模型的治疗作用
2004年
为研究放射性核素经不同注射方法局部辐照后对瘤体治疗作用,建立了C 6胶质痛细胞皮下移植瘤大鼠模型, 分别采用直形注射针线状退行注射和弧形套针单点分段旋转扇形注射法,经皮向肿瘤内注射131Ⅰ-碘化油(0.1×37 MBq/cm3), 观察给药后一定时间段大鼠体重、肿瘤大小的变化和动物存活时间,同时以穿刺针和小剪刀取材按常规方法制备病理切片和超薄切片,观察两种给药方法肿瘤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直形针给药组大鼠在注射后2周多数表现为体重下降,肿瘤增大,最后都死于全身耗竭,而弧形针组大鼠体重相对稳定,肿瘤组织表现为均匀坏死,缓慢崩溃,动物存活期明显比前者长;直形针给药组肿瘤组织早期表现为大片的坏死,晚期表现为存活区域的增加,坏死区域与存活区域界限分明,两者间多有移行带,电镜下可见到形态典型的低分化C6细胞;弧形针分段扇形注药者早期、晚期组织均表现为大片坏死,肿瘤间质内可见到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各时间段的检测标本中都可见到一定数量的凋亡细胞,但比例远远小于坏死的肿痛细胞。结果提示,弧形针分段扇形注射是较为理想的给药方式;“坏死”是治疗剂量131Ⅰ-碘化油内放疗对痛体的主要效应。
吴淑燕张旭光王响英李苏安毛棣华
关键词:局部注射核素坏死胶质瘤
乙醇、三氟醋酸、四环素致胆囊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1996年
乙醇、三氟醋酸、四环素致胆囊纤维化的实验研究管洪庚,胡振雄,陈易人,汪良,毛棣华,李德春以乙醇、三氟醋酸(TFA)、四环素配成不同种类的混合型硬化剂灌注兔胆囊,观察囊壁组织学、超微结构的变化,评价其致胆囊纤维化效果,为临床开展“胆囊化学切除术”提供病...
管洪庚胡振雄陈易人汪良毛棣华李德春
关键词:乙醇四环素药物副作用
mIL-12基因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的抗结肠癌作用机制。方法鼠结肠癌动物模型建立后,待瘤体达近0.5cm时,每只瘤内注射携mIL12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细胞(PA317mIL12)1×107,于治疗后6h处死并取肿瘤组织行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FCM除分析肿瘤DNA含量、观察凋亡峰外,还同时进行AnnexinⅤ检测。结果PA317mIL12瘤内注射后6h,电镜下即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TUNEL检测也同样显示有呈棕色染色的凋亡阳性细胞出现,癌细胞凋亡指数达37.6%。FCM检测不仅显示了清晰的凋亡峰,且AnnexinⅤ检测也为阳性。结论PA317mIL12介导结肠癌细胞(C26)凋亡可能是IL12基因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邢春根陈易人俞秋新周丽英冯一中李峰毛棣华
关键词:MIL-12基因结肠癌细胞凋亡
垂体腺瘤细胞形态变化及Ki-67、MMP-9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形态学变化特征及细胞核内增殖抗原阳-6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侵袭性、非侵袭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形态变化与蛋白表达相关性及与肿瘤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手术标本125例,依据是否有侵袭性分为两组,通过光镜、电镜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特征及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陷-67、MMP-9蛋白表达。结果侵袭性组瘤细胞高核质比、多细胞性、核异型性、出现核仁等病理形态学特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在侵袭性组观察到核异型及核仁边集现象。同时发现侵袭性组Ki-67、MMP-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细胞形态变化与Ki-67、MMP-9蛋白表达变化呈正相关。结论垂体腺瘤Ki-67、MMP-9蛋白表达增高与肿瘤侵袭性存在相关性,细胞病理形态学变化对肿瘤侵袭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郑玉双惠国桢李向东惠品晶刘卫硕康苏娅毛棣华刘振延
关键词:垂体腺瘤病理形态KI-67
叔丁醇干燥微波超快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
王响英吴淑燕李苏安毛棣华
文献传递
伤寒杆菌耐药质粒pR_(ST98)与细菌外膜泡的关系
2002年
目的 研究伤寒杆菌耐药质粒 pRST98与细菌外膜泡 (OMV)形成的关系。方法 将 ( 1)携带 pRST98的野生型耐药伤寒杆菌———ST1及ST2 ;( 2 )不含 pRST98的野生型敏感伤寒杆菌———ST3及ST4 ;( 3 )不含质粒的大肠杆菌———E .coliK12 W14 85;( 4)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消除 pRST98的突变体菌株———ST1(R-)及ST2 (R-) ;和 ( 5 )经接合转移将pRST98导入敏感型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接合子———pRST98/ST3、pRST98/ST4 及pRST98/E .coliK12 W14 85用于实验 ,用透射电镜观测细菌在有无 pRST98时 ,OMV形成的差异。结果 携带 pRST98的耐药伤寒杆菌消除 pRST98前后 ,不含 pRST98的敏感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在导入该质粒前后 ,细菌形成OMV的数量和形态均无明显变化。
吴淑燕黄瑞王响英李苏安毛棣华
关键词:伤寒杆菌耐药质粒PRST98
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
1998年
淋巴细胞bcl-2蛋白表达增强能使其对常见的凋亡激发因素如电离辐射,糖皮质激素和多种细胞毒药物产生较强的抵抗性.研究表明bcl-2蛋白在T细胞生长发育、免疫记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异常与SLE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了不同病期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bcl-2基因表达情况,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探讨SLE免疫功能紊乱的基因调控机制,为今后SLE治疗提供新线索和途径.
汤宇澄殷志伟毛棣华杨晓慧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T细胞BCL-2蛋白
实验性大肠癌细胞动力学观察
1992年
应用~3H-TdR体内标记放射自显影术观察了DMH诱发的小鼠大肠癌、癌旁粘膜及正常小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动力学改变。其标记指数(LI)分别为13.43%、6.36%和3.57%,三者之间具显著性差异(P<0.01,P<0.05);标记细胞的分布,在正常结肠粘膜集中于结肠粘膜隐窝中、下部,癌旁粘膜出现标记区扩大和上移现象,在大肠癌组织中,标记细胞呈弥漫分布。本文结果支持大肠癌组织起源系原位发生之学说。
孔庆兖张人立柳红毛棣华吕真
关键词:细胞动力学大肠肿瘤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 探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骨髓组织超微结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对35 例儿童再障的骨髓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与3 例骨髓造血功能正常的其他血液病骨髓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儿童再障骨髓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改变,造血细胞改变程度慢再障高于严重再障,基质细胞改变程度严重再障高于慢再障;临床缓解和治愈的再障骨髓组织仍与正常不同。结论 再障患儿骨髓组织本身存在的内在缺陷是再障发病、药物不能根治、停药易复发的基本原因,再障骨髓超微结构的变化特征对于指导再障诊断的分型。
柴忆欢曹幼甫毛棣华朱玲王利
关键词: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组织超微结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