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振华
-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监察法治视域下党规、国法的衔接贯通
- 2020年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党规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规制度体系,为党规、国法衔接提供了法理依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监察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纪检类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的模式下,纪检监察机关要从案件管辖、留置措施及其证据标准衔接、案件移送等方面入手,强化党规、国法的衔接贯通。
- 汤振华涂云新
- 关键词:监察法法治中国
- 宪政视角下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被引量:2
- 2006年
- 陪审制度是西方宪政发达国家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是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西方国家陪审制度移植的结果。由于缺乏相关完善配套立法、制度的支撑,这一制度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在宪政视角下,探究这一制度的存在基础及其价值,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位,形成正确的发展理念,是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充分发挥其效能的基本路径。
- 汤振华
- 关键词:陪审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宪政
- 论宪政视角下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通过《宪法》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并赋予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广泛的自治权。在民族自治地方所享有自治权中,立法自治权居于...
- 汤振华
- 关键词:宪政视角民族自治
- 文献传递
- 民族自治地方妇女权益保障调查研究——以广西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 2007年
-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是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之必需。民族地区妇女权益保障是我国妇女权益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保障民族地区妇女合法权益,对于建设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民族自治地方妇女权益保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 苏振宏汤振华
- 关键词:民族自治地方妇女权益保障
- 法治视野下的和谐社会
- 2006年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对自由、民主、正义、公平等理性价值的追求,蕴涵多元、宽容、均衡、善治、秩序等基本理念。法治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和谐社会与法治精神在实践层面、目的层面、制度层面存在内在的契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法治精神,走法治之路。
- 张俊平汤振华
- 关键词:和谐社会法治契合
- 依法行政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被引量:1
- 2006年
- 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与关键。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行政要以“以人为本”为基本宗旨,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汤振华裴斐
- 关键词:依法行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 从私有财产权入宪看我国公民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 2006年
-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宪法修正案的规定,使私有财产权从一般的民事权利上升到宪法权利。不承认财产权,个人难以获得人格的独立,人的自由意志也必然趋于任性。财产权是个人自由和生命权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私有财产权是现代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由权和生命权的基础的巩固和夯实,有力于促进人权的完善。
- 裴斐汤振华
- 关键词:私有财产权入宪法律保护
- 民族自治地方农村税费改革问题调查研究——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 2006年
- 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农村重大制度创新。民族自治地方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农业税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民族自治地方农村税费改革意义重大。民族自治地方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重大成效,但依然面临发展困境。要克服发展困境,确保民族自治地方农村税费改革顺进行,必须做好相关配套改革。
- 潘弘祥汤振华
- 关键词:民族自治地方税费改革
- 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探索被引量:5
- 2011年
-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民族高校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加强对民族高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民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破解。
- 王莎佳汤振华
- 关键词:民族高校
- “扩容”与“限制”之间的地方立法权——以设区的市政府规章制定权为核心的反思
- 2020年
- 2015年修改后的《立法法》,将地方立法的主体进一步扩大到设区的市,并将设区市的政府规章权限限于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事项,该项法律修改赋予了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明确了地方立法的权限和范围,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体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聚焦于设区的市在规章制定权方面的变革,试图探寻其背后的理论基础,期待为地方政府规章提供制度上的落脚点和支撑点,推动我国地方法治建设。
- 汤振华
- 关键词:立法法政府规章行政立法权限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