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其杰

作品数:86 被引量:1,193H指数:17
供职机构:深圳市康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7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6篇情感障碍
  • 15篇抑郁
  • 13篇双相
  • 8篇多态
  • 8篇双相情感障碍
  • 8篇转移酶
  • 8篇精神病
  • 8篇甲基转移酶
  • 8篇儿茶
  • 8篇儿茶酚氧位甲...
  • 7篇多态性
  • 6篇心境障碍
  • 6篇抑郁症
  • 6篇基因
  • 5篇躁狂
  • 5篇量表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抗抑郁
  • 4篇症状

机构

  • 55篇深圳市精神卫...
  • 11篇深圳市康宁医...
  • 10篇青岛市第二人...
  • 9篇深圳市精神卫...
  • 6篇上海市精神卫...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六...
  • 3篇广州市脑科医...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2篇湖南医学院
  • 2篇济南市中心医...
  • 2篇山东省精神卫...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作者

  • 85篇沈其杰
  • 34篇刘铁榜
  • 18篇胡赤怡
  • 14篇邓小敏
  • 14篇杨海晨
  • 13篇胡纪泽
  • 13篇吴怀安
  • 10篇陆亚文
  • 7篇荣晗
  • 7篇高欢
  • 6篇闫小华
  • 5篇杨孔军
  • 5篇廖春平
  • 5篇曹庆选
  • 5篇舒明跃
  • 5篇高欢
  • 4篇唐卓如
  • 4篇李文华
  • 4篇林雄标
  • 4篇张一凡

传媒

  • 17篇中华精神科杂...
  • 13篇临床精神医学...
  • 8篇中国心理卫生...
  • 7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现代医用影像...
  • 3篇中国行为医学...
  • 3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国外医学(精...
  • 2篇新医学
  • 2篇中国民政医学...
  • 2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遗传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9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7篇2000
  • 6篇1999
  • 4篇1998
  • 4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睡眠剥夺对大鼠不同脑区microRNA-132microRNA-13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SD)对大鼠海马、下降脑、皮质microRNA-132(mir-132)、microRNA-134(mir.13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睡眠剥夺组(sD组)。用改良多平台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方法检测正常睡眠、睡眠剥夺大鼠海马、下丘脑、皮质mir-132、mir-134水平。结果SD组大鼠海马脑区mir-132含量较CON组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N51.87±8.13,SD67.25±7.59)(P〈0.01);sD组大鼠海马脑区mir-134含量较CON组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N1.82±0.15,SD1.45±0.12)(P〈0.01);SD组大鼠皮质、下丘脑脑区mir-132、mir.134含量与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mir-132水平分别为CON1.57±0.10,SD1.48±0.11,下丘脑mir-132水平分别为CON 1.37±0.09,SD1.36±0.11;皮质mir-134水平分别为CON98.26d-5.17,SD100.80±4.15,下丘脑mir-134水平分别为CON97.56±6.28,SD91.01±4.07(P〉0.05)。结论Mir-132、mir-134在睡眠剥夺模型大鼠海马的上升和下降提示这两种miRNAs在睡眠剥夺中可能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对这两种miRNAs在海马的含量测定有望为睡眠剥夺及其抗抑郁机制的研究找到新的线索。
荣晗刘铁榜杨海晨冯飞徐丹刘静静张建沈其杰
关键词:睡眠剥夺
A型性格与脑动脉硬化症被引量:5
1988年
应用“A 型性格问卷”对40例60岁以上的脑动脉硬化老人及40例60岁以上无脑动脉硬化老人作测定,发现 A 型性格在脑动脉硬化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5)。同时发现 A 型性格组高血脂,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的人数明显多于 B 型性格的人。我们的研究表明:A 型性格可能是脑动脉硬化的发病因素之一。本文对 A 型性格引起动脉硬化的机理作了讨论。
倪家鹤刘文英沈其杰
关键词:A型性格脑动脉硬化眼底动脉硬化脂蛋白硬化症
海洛因依赖患者的MMPI结果分析被引量:2
1994年
作者使用明尼苏达个性调查表对38名海洛因依赖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平均T分小于60分,其个性仍在健全人群范围内。男女患者Pd量表分高于常模,Si量表分低于常模。本文根据患者各临床量表的结构特征,初步归纳了海洛因依赖易罹人群的个性特点。
张一凡胡赤怡盛璐沈其杰
关键词:药物依赖海洛因MMPI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个性比较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点,提高临床上对双相抑郁的诊断识别率。方法对临床上确诊的单相、双相抑郁各30例,予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比较两组患者人格特点的差异,并分析人格评定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单相、双相抑郁患者抑郁、焦虑因子的平均值显示患者有轻度抑郁、焦虑情绪,并且严重程度相当。单相抑郁患者的E、N分及个性距离均显著低于双相抑郁患者[(46.67±7.91)分vs(54.67±12.66)分,(56.50±8.63)分vs(61.33±8.19)分,(11.77±6.69)分vs(18.06±7.15)分],而P分及L分的差异无显著性。双相抑郁患者在EPQ个性象限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外向不稳定象限(60%),两组患者个性象限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总体而言,抑郁患者的E分与抑郁、焦虑因子分有显著负相关(r=-0.45,r=-0.26),而N分与抑郁、焦虑因子分有显著正相关(r=0.48,r=0.35)。个性距离与抑郁因子有显著正相关(r=0.26),而与焦虑因子分相关性不显著(r=0.22)。结论在病情程度相当情况下,单相抑郁患者与双相抑郁患者EPQ个性有明显不同。虽然抑郁影响EPQ结果,但是在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鉴别方面对临床医生有一定帮助。
杨海晨刘铁榜沈其杰位照国廖春平刘仁刚
关键词:单相双相抑郁艾森克个性问卷
深圳市汉族人DXS1113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分析深圳市汉族人微卫星DNADXS1113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DXS1113的多态性。结果在100例(男女各50例)无血缘关系中国人中检出12种等位基因(154~178bp),在女性中检出20种基因型,其杂合度为0.74。结论  研究DXS1113的姿态分布本底资料对医学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具有重大意义。
吴怀安胡纪泽邓小敏张一凡沈其杰
关键词:微卫星DNA
抑郁症患者红细胞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红细胞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活性及其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可能联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0例抑郁症患者(其中单相42例,双相68例;患者组)和120名健康人(对照组)红细胞COMT的活性浓度,对测定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患者组男女之间、对照组男女之间,单、双相抑郁两组间的红细胞COMT活性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的红细胞COMT活性频率分布在2~23μmol·LRBC-1·h-1,其中在11μmol·LRBC-1·h-1附近分布最高;对照组分布在7~28μmol·LRBC-1·h-1,其中在16μmol·LRBC-1·h-1附近分布最高。患者组的红细胞COMT平均活性浓度为(11.0±3.7)μmol·LRBC-1·h-1,其中男性患者COMT活性浓度为(11.2±3.5)μmol·LRBC-1·h-1,女性患者为(10.6±4.0)μmol·LRBC-1·h-1。对照组的红细胞COMT平均活性浓度为(16.1±4.3)μmol·LRBC-1·h-1,其中男性为(16.5±4.6)μmol·LRBC-1·h-1,女性为(15.4±3.9)μmol·LRBC-1·h-1,患者组与对照组以及两组同性别之间的红细胞COMT活性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红细胞COMT活性浓度低于正常,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浆红细胞中COMT活性浓度降低有关。
闫小华吴怀安邓小敏沈其杰张宏久周凡刘仁刚
关键词:抑郁症红细胞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郁症患者红细胞COMT
氯氮平合并碳酸锂对急性躁狂症的治疗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探讨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 36例各型急性躁狂症患者 ,采用氯氮平合并碳酸锂进行为期 8周的治疗。以躁狂量表 (BRMS)减分率评定疗效 ,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及有关辅助检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 :治疗第 1、 2、 4、 8周周末有效率分别为 5 5 .6 %、 74.3%、 90 .9%、 10 0 .0 % ,显效率分别为 16 .7%、 31.4%、 6 9.7%、 90 .6 % ;常见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昏、心动过速、便秘、唾液增多、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心电图异常 ;治疗期间 ,9例发生某些神经毒性反应 ,8例出现抑郁发作 ,4例因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副作用而脱落。 结论 :尽管氯氮平合并碳酸锂对急性躁狂症疗效良好且起效迅速 ,但由于抗胆碱副作用明显 ,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心境障碍本身存在某些不良影响 ,所以临床上宜谨慎采用。
刘铁榜高欢沈其杰
关键词:急性躁狂症药物疗法氯氮平碳酸锂
同个体3种不同原发癌1例报告
1997年
同个体3种不同原发癌1例报告山东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266033)曹庆选李文华沈其杰纪洋徐培国多部位原发性癌临床上少见,我们得见1例。患者45年间先后患3种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癌,均经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病例报告患女,78岁。1951年(33...
曹庆选李文华沈其杰纪洋徐培国
关键词:多原发癌骨转移瘤宫颈鳞状上皮癌溶骨性破坏骨转移癌
双相情感性障碍患者的基因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
1994年
应用H-ras-I探针,分析了18例双相情感性障碍患者和20名健康人基组PvuII酶切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显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应用H-ras-I探针,分析了17例双相情感性障碍患者和18名健康人基组SacI酶切的RFLP,发现RFLP在两组资料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李治洪沈其杰
关键词:情感障碍多态现象
5个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与COMT关联的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本研究旨在探测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SP)的关系,搜寻中国汉族人精神分裂症易患性基因。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5个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进行初步研究。用改进的传递/不平衡(TD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5个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中,COMT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P=0.0455)。研究结果提示,在我们研究的家系中,22号染色体长臂(22q11.2)可能存在精神分裂症易患性基因。
吴怀安邓小敏阎小华刘铁榜胡纪泽高欢沈其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