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耀良

作品数:375 被引量:3,507H指数:31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7篇期刊文章
  • 6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文化科学
  • 12篇建筑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93篇反应器
  • 90篇厌氧
  • 90篇污泥
  • 86篇硝化
  • 76篇废水
  • 71篇污水
  • 64篇水处理
  • 62篇脱氮
  • 59篇颗粒污泥
  • 46篇氨氧化
  • 45篇ABR
  • 44篇厌氧氨氧化
  • 42篇反硝化
  • 40篇除磷
  • 38篇厌氧折流板
  • 37篇废水处理
  • 33篇折流板反应器
  • 32篇好氧
  • 31篇厌氧折流板反...
  • 27篇亚硝化

机构

  • 162篇苏州科技学院
  • 155篇苏州科技大学
  • 50篇苏州城建环保...
  • 18篇哈尔滨建筑大...
  • 13篇江南大学
  • 9篇河海大学
  • 9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同济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台州学院
  • 3篇苏州淡林环境...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江苏理工学院
  • 2篇苏州市环境保...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河南城建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73篇沈耀良
  • 90篇吴鹏
  • 88篇王建芳
  • 61篇钱飞跃
  • 60篇徐乐中
  • 59篇陈重军
  • 29篇梅娟
  • 19篇王宝贞
  • 16篇黄勇
  • 15篇刘文如
  • 15篇赵丹
  • 11篇孙立柱
  • 11篇郭海娟
  • 9篇宋吟玲
  • 9篇姜滢
  • 9篇李勇
  • 9篇张敏
  • 8篇刘灿灿
  • 8篇金吴云
  • 8篇王惠民

传媒

  • 52篇环境科学
  • 26篇苏州科技学院...
  • 19篇污染防治技术
  • 18篇环境工程学报
  • 17篇水处理技术
  • 16篇中国给水排水
  • 15篇江苏环境科技
  • 1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1篇工业水处理
  • 10篇苏州城建环保...
  • 9篇环境工程
  • 8篇环境科技
  • 7篇环境科学与技...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5篇上海环境科学
  • 5篇化工高等教育
  • 4篇环境污染与防...
  • 4篇给水排水
  • 4篇重庆环境科学
  • 4篇高等建筑教育

年份

  • 5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13篇2020
  • 23篇2019
  • 47篇2018
  • 19篇2017
  • 17篇2016
  • 21篇2015
  • 26篇2014
  • 9篇2013
  • 22篇2012
  • 10篇2011
  • 14篇2010
  • 7篇2009
  • 17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11篇2005
  • 11篇2004
3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N比对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9
2005年
在厌氧 缺氧 (A2 )SBR反应器中考察了C N比对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C N比对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效果影响很大 ,控制C N比实际上就是控制了系统中反硝化菌和反硝化除磷菌 (DPB)这两类菌的优势生长 .要想获得理想的反硝化除磷效果 ,应尽可能使外碳源和硝酸盐不在同一时间内共存 ,否则需调整二者的比例才能获得氮、磷的完全去除 .本试验条件下 ,当MLSS约为 3g·L- 1 、SRT约为 14d ,若进水中耗氧有机物 (以COD计 )、NO- 3 N和可溶性P的质量比约为 2 5 0∶60∶8,系统的运行效果达最佳 ,去除N、P所需的耗氧有机物 (以COD计 )
郭海娟马放沈耀良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SBR反应器水处理技术
MBR去除水中新型微污染物PPCPs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2年
结合MBR和新型微污染物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特性,论述了MBR对水中PPCPs的去除效果,并分析其处理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
焦宁宋小康沈耀良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应用研究与展望被引量:1
2012年
综述了厌氧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并对厌氧工艺与好氧工艺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厌氧工艺的特性;阐释了厌氧工艺的应用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厌氧流化床反应器(AFBR).上流式厌氧滤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复合厌氧反应器。
吴鹏沈耀良
关键词:厌氧反应器废水
基质浓度对ABR反应器SAD协同脱氮除碳效能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为改善厌氧氨氧化对总氮(TN)去除不完全和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胁迫的问题,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接种成熟的厌氧氨氧化污泥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污泥,通过不同基质浓度控制,构建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系统(SAD),并考察不同进水基质(COD、NO-2-N、NH+4-N)浓度对耦合系统脱氮除碳效能的影响及污染物去除规律.结果表明,在ABR反应器中可实现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耦合反应,并缓解了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效应.当进水COD、NO-2-N和NH+4-N浓度为260、185和100 mg·L-1,比例为2.6∶1.85∶1时,三者出水浓度分别低于10、1.0和0.9 mg·L-1,TN去除率达到99%,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和C、N污染物的超低排放.不同基质浓度和比例条件下,目标污染物去除基本在第1隔室完成,去除率均在75%以上,且厌氧氨氧化反应在SAD耦合系统脱氮中占主导地位.
张敏姜滢汪瑶琪韦佳敏陈重军沈耀良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基质浓度贡献率
磁性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酰胺去除水体中腐殖酸被引量:1
2018年
针对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腐殖酸的高效去除,采用原位共沉淀法研发出一种磁改性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酰胺(MC-gPAM)的吸附剂,运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比表面积测试仪(BET)等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并借助批处理试验,探讨了MC-g-PAM对水样中腐殖酸的去除效能及机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C-g-PAM比表面积和比饱和磁化强度值分别为27. 065 m^2·g^(-1)和9. 63 emu·g^(-1). MC-g-PAM对腐殖酸的吸附过程是吸热过程,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的拟合度较高. 25℃时,MC-g-PAM对腐殖酸的理论饱和吸附量达到120. 77 mg·g^(-1).
尤雯刘海成刘海成沈耀良沈耀良
关键词:磁性吸附剂水源水
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中氮损失特性分析
2013年
对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氮的损失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容积负荷为1.2kg/(m^3·d)时,系统氮损失率保持在20%左右,而且在第45-58天期间氮损失率有上升趋势。分析认为氮的损失主要归因于发生在颗粒污泥内部的反硝化过程,而氨氮吹脱、厌氧氨氧化等对其贡献微弱。随着颗粒污泥粒径的逐渐增长和结构的愈加密实,反硝化效果不断增强。另外,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具有良好的COD去除效果,COD容积负荷为2.4kg/(m2·d)时,COD去除率稳定在70%左右。COD好氧降解量的减少被增强的缺氧降解过程(反硝化)所弥补。
刘文如丁玲玲王建芳沈耀良
关键词:亚硝化颗粒污泥氮损失反硝化
影响曝气生物滤池硝化性能的因素被引量:11
2008年
对影响曝气生物滤池硝化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对目前相关研究资料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曝气生物滤池硝化性能的控制方法以及工艺参数的适宜范围:BAF的滤料粒径2—3mm为宜,BAF运行应尽可能地使用较大的滤速,适宜的气水比为3:1,温度为25—30℃,填料层的高度2m左右比较适宜,不需要太高。对于去碳和硝化作用在同一滤池内进行的BAF,进水有机负荷(BOD)应该低于3.0kg/(m^3·d),而对于两段BAF,应控制去碳滤池出水的COD浓度小于60mg/L。
金吴云沈耀良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硝化性能影响因素
痕量金属缺乏症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及其控制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在简要描述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有机物降解及微生物增长对营养的需求的基础上,对由痕量金属缺乏症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在处理过程中生长速率缓慢的丝状菌大量繁殖,而生长速率快速的絮凝微生物受到抑制的原因。本文还介绍了用补充痕量金属的方法成功地控制丝状性污泥膨胀的几个实例。
沈耀良
关键词:活性污泥丝状菌痕量金属
主流条件下两级式PN-ANAMMOX工艺的高效能脱氮过程被引量:7
2018年
中低温条件下采用两级式PN-ANAMMOX工艺对低浓度NH_4^+-N(50 mg·L^(-1))污水进行高效脱氮过程研究.结果表明,20~14℃范围内PN-ANAMMOX工艺的脱氮负荷和TN去除率可分别维持在0.6 kg·(m^3·d)^(-1)和80%以上;两级式PN-ANAMMOX工艺在限NO_2^--N和限NH_4^+-N两种模式下均可保持稳定运行,其中限NH_4^+-N运行模式为污水极限脱氮需求奠定了良好基础.当温度降至12℃时,PN-ANAMMOX工艺的脱氮负荷下降至0.5 kg·(m^3·d)^(-1)左右,低温使得ANAMMOX反应成为工艺脱氮的限速步骤而对PN无明显影响.ANAMMOX污泥比PN颗粒污泥具有更高的温度敏感性,二者活性的温度系数分别为1.056和1.172.综上可知,对于低温条件下运行的两级式PN-ANAMMOX工艺,ANAMMOX菌体数量及活性是决定工艺脱氮负荷的步骤,而PN出水中基质组成(即NO_2^--N/NH_4^+-N之比和NO_3^--N浓度)是控制工艺脱氮效果的环节.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两级式PN-ANAMMOX工艺主流条件下实现高效能脱氮的分级分离式调控策略.
刘文如杨殿海沈耀良王建芳吴鹏钱飞跃陈重军
关键词:市政污水
培养短程硝化颗粒污泥的方法和一种连续流反应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养短程硝化颗粒污泥的方法,在好氧/缺氧交替运行条件下,逐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从而增大进水氨氮负荷,培养污泥颗粒。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连续流反应器。由于连续流反应器内存在着较强的水流剪切力,促进了短程硝化污泥...
吴鹏陈亚印雯沈耀良徐乐中王建芳钱飞跃陈重军
文献传递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