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鹏

作品数:16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手术
  • 7篇外科
  • 6篇外科手术
  • 3篇电磁铁
  • 3篇手柄
  • 3篇牵引电磁铁
  • 3篇切线
  • 3篇衔铁
  • 3篇面神经
  • 3篇内镜
  • 3篇结扎
  • 3篇结扎器
  • 3篇金属夹
  • 3篇镜检
  • 3篇拉杆
  • 3篇管腔
  • 3篇缝合器
  • 3篇鼻内
  • 3篇鼻内镜
  • 3篇持针

机构

  • 16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6篇高志强
  • 16篇沈鹏
  • 12篇查洋
  • 12篇吕威
  • 6篇亓放
  • 6篇姜鸿
  • 5篇冯国栋
  • 2篇翟梦瑶
  • 1篇梁英娟
  • 1篇刘志丽
  • 1篇程勇泉

传媒

  • 3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蝶窦壁的应用解剖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蝶窦壁相关解剖结构的分区及空间定位,为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提供立体解剖学依据。方法10具去脑颅底骨按九分区法划分蝶窦壁区域,测量蝶窦各壁之间相关的角度和距离参数;在1具新鲜完整尸头上模拟内镜下手术观察。结果视交叉平面-球形鞍底隆起角度为(121±8.52)°,海绵窦平面-鞍底平面角度为(129±9.35)°,斜坡凹陷平面-鞍底平面角度(124±7.54)°,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至鞍底移行处距离为(5.54±1.86)mm,至斜坡后缘的距离为(22.43±1.96)mm,至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后曲部的距离为(15.86±2.13)mm;根据测量结果可建立起蝶窦壁九分区法的立体模型。结论蝶窦壁九分区法的立体模型,丰富了鼻内镜下蝶窦壁九分区法的内容,使其更加方便应用于手术。
冯国栋高志强沈鹏查洋亓放姜鸿吕威
关键词:蝶鞍解剖学耳鼻喉外科手术内窥镜检查
振动声桥植入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
2011年
目前,在欧洲和美国被批准投入临床使用的振动声桥(vibrantsoundbridge,VSB)均是美国Symphonix公司于1994年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研制的一种半植入式人工中耳听觉装置,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通过欧洲CE和美国FDA认证,并于2009年在欧洲被批准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全球的植入患者已有数千例。2003年奥地利MED.EL公司从Symphonix公司购买了VSB品牌,该产品已通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并于2010年5月14-15日分别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进行国内首批4例VSB植入手术。
高志强沈鹏
自动结扎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结扎器,其包括拉线管、切线刀、拉线杆、拉杆、拉力开关和牵引电磁铁,拉线管的后端与牵引电磁铁的外壁相连,并且所述拉线管的管腔与牵引电磁铁的衔铁相对,切线刀通过一弹性柄固定于拉线管的内侧壁上,弹性柄与...
冯国栋高志强吕威查洋沈鹏
文献传递
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的立体解剖研究方法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一种立体解剖学方法,研究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中重要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为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提供立体解剖学参考。方法①改进MicronTracker双目视觉导航仪,并检验其测量角度与距离的准确性。②依次暴露10具(20侧)去脑颅底湿标本蝶鞍区重要结构,以S点(同侧鼻棘侧缘点)和M点(上颌线中点)为基准点,鼻底平面和正中矢状面为基准平面,应用MicronTracker双目视觉导航仪测量基准点到各解剖标志连线的俯仰角、方向角和距离,并行统计学处理。③利用3D—max和AutoCAD-2008软件建立蝶鞍区解剖结构的立体模型。结果①改进的MicronTracker双目视觉导航仪与游标卡尺及角度转台之间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②测量得到了蝶窦口、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球形鞍底、蝶窦后壁、斜坡中部顶点及外侧顶点等重要结构或标志的定位数据。③应用3D—max9.0和AutoCAD-2008软件建立蝶鞍区解剖结构的立体模型。结论应用改进MicronTracker双目视觉导航仪可得到蝶鞍区重要解剖结构定位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解剖结构的立体构象。
冯国栋高志强沈鹏查洋亓放姜鸿吕威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蝶窦蝶鞍解剖学
不同冻融条件对同种异体面神经许旺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索一种可简单准确地调控离体面神经许旺细胞(SchwannCells,SC)活性的方法并观察含不同活性SC的面神经在同种异体移植中的效果。方法(1)将动物分为新鲜神经组(F组)、冻融一次组(FTⅠ组)和冻融五次组(FTⅤ组),定量测定冻融法对面神经SC活性的影响,每组3条面神经用钙黄绿素-乙酰羟甲基酯(Calcein-AM)染色,以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荧光强度,反映SC活性。(2)每组9只大鼠接受单侧同种异体面神经移植,术后2、4、8周各取3只大鼠的面神经移植物中段行髓鞘锇酸染色,观察轴突再生情况。结果平均荧光强度:F组为140.93±17.55/μm2,FTⅠ组56.99±7.10/μm2,FTⅤ组28.46±4.11/μm2;术后第8周F组、FTⅠ组和FTⅤ组中段的轴突计数分别为225±41、357±76和303±51;术后第8周,FTⅠ组神经新生轴突分布较FTⅤ组和F组更为均匀,髓鞘厚度和轴突横截面积更大,髓鞘更为成熟。结论快速冻融法可以有效和准确地调控面神经SC的活性,冻融一次可以将神经SC活性降低到新鲜面神经的40%,而反复冻融五次可降低到20%;调控SC的数目可能影响同种异体面神经移植的效果。
高志强程勇泉冯国栋查洋亓放姜鸿吕威沈鹏
关键词:面神经许旺细胞活性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自动结扎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结扎器,其包括拉线管、切线刀、拉线杆、拉杆、拉力开关和牵引电磁铁,拉线管的后端与牵引电磁铁的外壁相连,并且所述拉线管的管腔与牵引电磁铁的衔铁相对,切线刀通过一弹性柄固定于拉线管的内侧壁上,弹性柄与一细...
冯国栋高志强吕威查洋沈鹏
文献传递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63只,建立大鼠面神经横断伤后端端吻合模型,分为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对照组、地塞米松(Dex)2mg组和Dex5mg组,分别将浸泡于NS、2mg/ml及5mg/ml地塞米松磷酸钠溶液至饱和后的明胶海绵敷于各组动物的端端吻合口处。术后1、2、3、7天取远端近吻合口处神经行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及ED1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髓鞘和巨噬细胞;术后2、4、8周光镜下(锇酸染色)观察远端相同部位神经再生情况并进行轴突计数。结果光镜下观察,术后第1天髓鞘形态变化不明显,术后第2天出现明显变性崩解,至第3天崩解加快,第7天已见不到完整的髓鞘,仅余部分髓鞘碎片。术后第1天巨噬细胞数量较少,第2天开始增多,第7天较前3天显著增多。三组间髓鞘残余及巨噬细胞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周,各组均出现新生髓鞘,三组间轴突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局部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髓鞘清除速度、巨噬细胞及轴突再生数量没有明显影响。
刘志丽高志强冯国栋查洋亓放姜鸿吕威沈鹏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地塞米松神经再生
植入式人工听觉装置被引量:13
2010年
听觉是人类的重要感觉,听力下降或完全丧失会对患者的语言交流、生理和心理等造成严重影响。提高或恢复耳聋患者的听力,一直是耳科医生努力的方向。近30年来,随着听力学、耳外科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以人工耳蜗为代表的多种植入式人工听觉装置已经应用在临床,满足不同耳聋患者的需要。
高志强沈鹏
关键词:植入式耳聋患者听力下降语言交流外科技术人工耳蜗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包括拾线器、持针器和缝针,还包括彼此之间形成关节的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以及位于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之间的弹簧,拾线器包括具有出针孔的外管、位于外管内的拾线拉杆以及拾线机构,持针器包括持针器...
冯国栋高志强吕威查洋沈鹏
文献传递
成年豚鼠膝状神经节及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体外培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比不同培养条件下膝状神经节细胞(geniculate ganglion cells,GGCs)和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SGCs)的体外生长情况以确定适宜的体外培养条件。方法解剖成年豚鼠颞骨内段面神经和耳螺旋神经节,采用0.25%胰酶或1g/LⅠ型胶原酶消化,随后用无血清培养基(DMEM/F12+B27)或含有阿糖胞苷(Ara-C)的低浓度血清培养基(DMEM/F12+胎牛血清)进行培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细胞。结果使用DMEM/F12培养基添加B27或添加低浓度血清与Ara-C都可以在体外成功培养GGCs与SGCs,细胞接种48h内可以贴壁生长,形成典型神经元形态。与无血清培养法相比,含有阿糖胞苷的低浓度血清培养组的细胞衰退现象出现较早,非神经元细胞的生长更加显著。得到的细胞经鼠抗神经元细胞核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反应证实为GGCs与SGCs。结论采用联合有丝分裂抑制剂的低浓度血清培养法或无血清培养法都可以成功培养成熟GGCs和SGCs,为体外研究面神经和内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翟梦瑶高志强梁英娟沈鹏
关键词:膝状神经节螺旋神经节细胞神经元形态体外培养无血清培养基神经元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