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凭
- 作品数:35 被引量:109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投喂频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血浆抗应激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在水温(29. 96±0. 40)℃条件下,选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97. 79±59. 94)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经过60 d的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1次/2d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血浆抗应激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为1次/2d的成活率(99. 39±0. 01)%,均显著高于投喂频率为1次/d的(96. 75±0. 66)%和2次/d的(97. 08±0. 66)%(P <0. 05);各试验组间的特定生长率(SGR=1. 05~1. 19%/d)、肥满度(CF=1. 63~1. 77)、相对增质量(RWG=187. 65%~205. 04%)、日增质量(DWG=4. 33~5. 00 g/d)、体质量变异系数(SV=14. 50~18. 30)、日摄食率(FI=1. 07~1. 24%/d)、饲料转化效率(FCE=81. 77%~87. 38%)及饲料系数(FCR=1. 15~1. 25)均无显著影响(P>0. 05);在血浆抗应激酶活力方面,投喂频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浆中的碱性磷酸酶(AKP=8. 07~8. 26金氏单位/100 mL)、过氧化氢酶(CAT=1. 92~2. 52 U/m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3. 39~24. 34 U/mL)也均无显著影响(P>0. 05)。在本试验条件下,可以采用1次/2d的投喂频率来提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成活率。
- 仇登高温凭温凭朱志煌林琪刘银华陈新明吴水清
- 关键词:投喂频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 东山湾海马齿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效果研究被引量:18
- 2019年
- 针对规模化网箱养殖的自身污染问题,在东山湾八尺门鱼类养殖海区开展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生态浮床原位修复研究。经过一年的生长,八尺门修复区海马齿平均茎长1.28m,平均根须长0.52m,生物量达152.5×10^3g/m^2,通过生长吸收对C、N、P的积累量分别为5214.0、378.5、22.9g/m^2。经过两年的原位修复,浮床修复区海水的DO比对照区高11.9%;浮床对石油类、悬浮物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2.3%、14.9%和10.0%,对TN的去除率为11.7%,对NH4-N、NO3-N和PO4-P的去除率分别为19.9%、16.4%和9.2%;由于海水的流动性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浮床对TOC、NO2-N和TP的去除效果不理想。综上,海马齿生态浮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修复区海水水质,减轻网箱养殖水体的营养负荷。
- 杨芳杨妙峰杨妙峰林永青郑盛华温凭林永青罗冬莲
- 关键词:海马齿生态浮床
- 营养强化的轮虫在鲻鱼育苗中的效用被引量:14
- 2003年
- 经连续 2a采用小球藻轮虫、酵母轮虫和乌贼肝油 +小球藻进行营养强化的轮虫培育鲻鱼苗 ,直观比较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发育情况 .结果表明 :以乌贼肝油营养强化轮虫为饵的鱼苗 ,经 35d的培育存活率最高 ,为 2 5%~ 6 1 % ;以小球藻轮虫为饵的鱼苗次之 ,存活率为 1 3%~ 2 4% ;而以酵母轮虫为饵鱼苗的存活率是最低的 ,仅培育 1 0~ 1 5d ,仔鱼就全部死亡 ;以乌贼肝油营养强化轮虫为饵的鱼苗生长速度最快 ,个体大小整齐、肥满 ,变态时间比小球藻轮虫组提早 1~ 2d ,最长达 3~ 4d .
- 叶金聪蔡良候林向阳温凭
- 关键词:营养强化轮虫育苗鲻鱼存活率
- 永春湖洋溪黑脊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冬季鱼类资源调查被引量:2
- 2024年
- 为探究福建省永春县湖洋溪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以下简称保护区)渔业资源状况,2023年1月在保护区布设6个站位,采用流刺网、地笼网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现有鱼类28种,隶属于3目7科25属,其中鲤形目16属18种,占全部鱼类的64.28%;鲇形目为3属5种,占全部种类的17.86%;鲈形目5属5种,占全部种类的17.86%。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1043尾、70222.7 g,优势种为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一般种为黑脊倒刺鲃、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和鲫(Carassius auratus)。保护区内鱼类丰富度指数为2.770,均匀度指数为0.723,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513。外来鱼类在渔获物中占比较大,有齐氏罗非鱼、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和伽利略罗非鱼(Sarotherodongalilaeus)3种,表明保护区内已出现较为严重的外来鱼类入侵现象,应加强外来鱼类的管控,以保护黑脊倒刺鲃及其他土著鱼类。
- 郭少鹏方民杰黄智森曾庆民温凭李雷斌刘吉祥
- 关键词:鱼类资源调查黑脊倒刺鲃保护区
- 水产动物生命体的卫星搭载技术研究与诱变观察
- 2010年
- 在航天育种试验中,水产动物生命体由于所需生存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受到实验卫星或宇宙飞船条件的限制,送入太空中进行太空诱变育种试验存在时间窗口难对应、在天运行时间长、水携带难、水环境可控度差以及供给难保证等技术瓶颈而较难实施。当使用休眠技术、生态环境模拟技术和理化环境控制技术后,在无源条件下可以成功搭载水产动物生命体。本项研究先后在我国第21颗、第22颗、第23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上,开展22种水产动植物3次太空搭载试验,并有14个品种成活返回。返回样本经地面选育,已有4个品种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应用并取得显著效益。其中,太空蒙古裸腹潘具有繁殖速度快、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做为虾苗、鳝鱼苗饵料,虾、鱼苗成活率分别提高40%和20%以上。
- 郭明忠林燕林光纪杨火盛钟建兴郑养福郑乐云温凭
- 关键词:水产动物太空诱变卫星搭载生命体鱼苗成活率技术试验卫星
- 黑鲷土池育苗与浮游动物的关系被引量:2
- 2001年
- 据分析:三个土池的浮游动物常出现的有12个种类,以数量和出现的频率来划分,主要以桡足类为主,其次为多毛类、(虫虎)螺、贝类的D型幼虫。桡足类个体在0.5mm以下的分别为2~#土池约占53%:3~#土池占4B.8%;6~#土池占40.7%。鱼苗成活率以2~#土池最高达10.1%:其次为3~#土池达6.61%;最低的是6~#土池达5.83%。生长速度以3~#土池最快,全长为 3.44 cm;6~#土池全长为 2.97 cm;2~#土池最慢,全长为 2.54 cm。
- 叶金聪林向阳温凭蔡良候
- 关键词:黑鲷土池育苗浮游动物
- 鲈鱼亲鱼海水网箱培育研究
- 1998年
- 鲈鱼(Late olabrax japonicus)亲鱼在厦门火烧屿海水网箱中培育性腺能成熟,主要措施是在适当的放养密度下加强日常管理,掌握好饲料的日常投喂及注意病害防治。本实验开始于1993年11月—1997年1月,各年度(1993—1994、1994—1995、1996—1997年)雌亲鱼成熟率分别为36%、97%、76.3%、91.4%,雄系鱼成熟率为70—100%;获产率100%。
- 温凭蔡良候叶金聪林向阳
- 关键词:鲈鱼亲鱼
- 温、盐度对鲻鱼胚胎发育和孵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01年
- 本文探讨了不同温度、盐度条件下鲻鱼胚胎发育和孵化情况,结果表明:(1)鲻鱼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为18—25℃;(2)适宜盐度为25—40;(3)最适孵化条件为温度25℃和盐度30—35。
- 蔡良候叶金聪林向阳温凭
- 关键词:鲻鱼温度盐度胚胎发育孵化
- 白斑综合征病毒和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2024年
- 【背景】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病原体,对全球虾类养殖业构成重大威胁。WSSV可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迅速扩散,虾在感染WSSV 3~10 d内累积死亡率最高可达到100%。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开发快速、准确和敏感的WSSV检测技术对及时诊断和实施控制措施至关重要。【目的】建立一种WSSV和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提高WSSV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首先,基于WSSV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WSSV单重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经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证实,该方法对WSSV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内参基因引物和探针,并对引物碱基进行优化替换,建立WSSV-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结果】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双重检测体系对WSSV的检测下限可达15拷贝·μL^(-1),在6.6~6.6×10^(5)拷贝·μL^(-1)范围内,WSSV质粒标准品的起始模板量对数值与循环阈值(Ct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0)。同时,内参基因的引入可有效地区分样本中由核酸提取或操作问题引起的假阴性结果。【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WSSV-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为WSSV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对控制WSSV的暴发流行、保障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李海平葛辉温凭吴丽云李慧耀巫旗生张哲杨求华何丽斌徐春燕
- 关键词:TAQMAN探针病毒检测
- 一种用于网箱养殖区的生态浮床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网箱养殖区的生态浮床,其包括方形的框架,框架构成了A、B、C三个区,这三个区以中间的两根横管为分界;在A区和C区框架内设有泡沫板,在泡沫板上设置多个植物固定孔;还包括渔网,该渔网的四周和框架连接固...
- 温凭罗冬莲郑惠东杨芳林永青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