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满开泉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理
  • 4篇免疫
  • 4篇病理学
  • 3篇蛋白
  • 3篇组织化学
  • 2篇肿瘤
  • 2篇腺瘤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免疫组化
  • 2篇免疫组化分析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痴呆
  • 2篇垂体
  • 2篇垂体腺瘤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蛋白异常
  • 1篇蛋白异常表达
  • 1篇淀粉样

机构

  • 9篇北京医院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河北省医科院

作者

  • 9篇满开泉
  • 7篇刘冬戈
  • 6篇孙肇武
  • 2篇尤广发
  • 2篇臧旭
  • 1篇蔡葵
  • 1篇马正中
  • 1篇刘晓霞
  • 1篇庞建新
  • 1篇周小鸽
  • 1篇杨丽
  • 1篇吴浩强
  • 1篇张子诚
  • 1篇罗锡源
  • 1篇崔娣
  • 1篇周季
  • 1篇杨重庆
  • 1篇韦嘉瑚
  • 1篇吴淑敏
  • 1篇孙仁俊

传媒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心肺血管学报

年份

  • 1篇2002
  • 3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5
  • 1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垂体腺瘤中垂体激素与S-100蛋白免疫组化双重染色观察
1999年
目的:探讨滤泡星状细胞在垂体腺瘤分类中的意义及滤泡星状细胞与内分泌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方法,对42 例人重体腺瘤的垂体激素与 S100 蛋白表达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垂体腺瘤组织中的滤泡星状细胞有两种情况,一种为腺瘤组织中可见散在分布的滤泡星状细胞,并可见1 个瘤细胞既有 S100 蛋白表达,又含激素分泌颗粒;另一种为滤泡星状细胞构成了腺瘤的一种主要的细胞成分。结论:滤泡星状细胞与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可能在调整内分泌细胞的产生和激素释放方面起一定的作用;滤泡星状细胞腺瘤应作为垂体无功能腺瘤的一个单独类型。
刘冬戈满开泉孙肇武罗玉风臧旭
关键词:垂体激素垂体腺瘤S-100蛋白
Binswanger病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0
1999年
目的探讨Binswanger病的病理基础及发病原因。方法对9例老年人Binswanger病及13例非痴呆老年对照组的尸检材料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及测微观察。结果Binswanger病组的病灶主要位于皮质下白质、侧脑室周围、内囊、基底节、甚或累及脑干及小脑;其病理基础为脱髓鞘、微小腔隙性梗死灶、胶质细胞增生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白质深穿支小动脉壁明显增厚(19.50μm±4.31μm),与对照组(6.25μm±5.13μ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Binswanger病并不少见;慢性高血压动脉硬化,脑缺血是Binswanger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刘冬戈尤广发韦嘉湖孙肇武满开泉
关键词:BINSWANGER病免疫组织化学尸体解剖
进展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心肌梗塞发生中的意义
1989年
作者对41例有Ⅲ级以上狭窄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认真的形态学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在心肌梗组(18例)平均每例斑块总数为21.4,其中45.9%为进展性斑块;而15例非冠心病死亡病例平均每例斑块总数为10,其中只有14%为进展性斑块(P<0.001)。冠心病猝死组则界于两组之间,分别为20.1和34.2%。作者认为当冠状动脉Ⅲ级以上斑块数量多、并有较多的进展性斑块时易于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
马正中谢春光刘冬戈周季孙肇武满开泉吴淑敏刘志宏孙仁俊
关键词:心肌梗塞冠状动脉
皮肤T淋巴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分析
1995年
皮肤的T淋巴细胞肿瘤主要以T细胞源性肿瘤为主。以往都是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在邢染色下区别T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的出现为区别两种细胞及T细胞亚群,提供了一个可靠而直接的手段。本文应用高敏性的LSAB法,配合微波炉处理,对4例皮肤淋巴瘤石蜡切片进行免疫分型,及EB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测定。
张春玲满开泉庞建新
关键词:EB病毒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被引量:20
1999年
目的 探讨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的发病情况、神经病理学特征,比较银浸染色法和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法在AD 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北京医院病理科1982~1998 年间共有445 例60 岁以上老年人尸检,其中29 例符合Khachaturian 和Mirra 的AD 病理诊断标准,占6.5% 。参照Mirra 等的建议,对这29 例AD 患者脑组织于6 个标准部位取材,行银浸染色(Bodian,Bielschowsky) 及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并对老年斑及神经原纤维缠结进行计数分析。结果 老年斑有4 种类型;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比银浸染色更敏感,能清晰地显示4 型老年斑,而银浸染色仅能显示初级斑和神经突斑,显示小的弥漫斑和终末斑却不如免疫组化法;老年斑主要分布于海马、颞叶和额叶。神经原纤维缠结主要分布于海马、颞叶和杏仁核,其数量明显比老年斑少。本组29 例AD 中25 例有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病。结论 AD可能是中国人老年人痴呆的重要原因。蚁酸处理的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在AD的病理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刘冬戈吴浩强满开泉罗锡源杨丽孙肇武
关键词:痴呆早老性痴呆Β-淀粉样蛋白
瘤块型脱髓鞘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被引量:25
2002年
目的 观察瘤块型脱髓鞘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 ,探讨其病理特征及发生原因。方法 对 3例瘤块型脱髓鞘病变的临床特点 ,CT、MRI所见 ,治疗效果及随访材料进行分析 ,并用组织学 (HE、髓鞘和轴索染色法 )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 瘤块型脱髓鞘病变以急性起病为主 ,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神志恍惚、语言迟钝、瘫痪、病理征阳性等脑实质受损和脑局灶性定位的症状和体征。CT、MRI扫描为脑实质占位性病变。对激素治疗均有效。随访 6~ 31个月均未发现病情进展或复发。病理特点主要侵犯两侧大脑半球 ,病灶区域脑组织脱髓鞘 ,但轴索仍保留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大量淋巴细胞在血管周围呈套袖样浸润 ,并可见单核巨噬细胞反应。结论瘤块型脱髓鞘病变是具有独特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特点的炎性疾病 ;
刘冬戈杨重庆刘晓霞蔡葵崔娣满开泉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18例皮肤混合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5
1995年
18例皮肤混合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张小平,满开泉,申品德,张子诚,周小鸽皮肤混合瘤(mixedtumoroftheskin)又称软骨样汗腺瘤(chondroidsyringoma,CS),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汗腺瘤[1]。我们收集18例CS病例,进行...
张小平满开泉申品德张子诚周小鸽
关键词:皮肤肿瘤混合瘤免疫组化
老年人痴呆30例尸检分析被引量:23
1995年
对30例老年人痴呆及13例非痴呆老年人的尸检材料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发现老年人痴呆以血管性痴呆最多(13例,占43.3%),其次为阿茨哈默病(6例,占20.0%)、混合型痴呆(6例,占20.0%)及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例,占16.7%)。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痴呆的神经病理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刘冬戈尤广发韦嘉瑚孙肇武满开泉于经赢
关键词:痴呆病理学病因学老年人
非侵袭性、侵袭性垂体腺瘤与垂体腺癌的p53蛋白异常表达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
1998年
非侵袭性、侵袭性垂体腺瘤与垂体腺癌的p53蛋白异常表达及病理学观察刘冬戈满开泉孙肇武臧旭近年来的大量研究发现,p53基因异常和许多癌肿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而关于垂体肿瘤的p53基因研究报道不多。我们试图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非侵袭性、侵袭性垂体...
刘冬戈满开泉孙肇武孙肇武
关键词:垂体肿瘤P53蛋白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