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黎黎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碎屑
  • 3篇碎屑锆石
  • 3篇锆石
  • 2篇岩系
  • 2篇扬子地块
  • 2篇S7
  • 2篇M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兆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岩组
  • 1篇玉树地震
  • 1篇增温
  • 1篇增温异常
  • 1篇震前
  • 1篇三峡库区
  • 1篇碎屑锆石U-...
  • 1篇天然地震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华中构造力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6篇曾佐勋
  • 6篇潘黎黎
  • 3篇魏运许
  • 3篇张雄
  • 2篇王杰
  • 1篇彭练红
  • 1篇周强
  • 1篇陆彦俊
  • 1篇李绍凡
  • 1篇邓新
  • 1篇向世民
  • 1篇刘江平
  • 1篇李黎明
  • 1篇赵娟
  • 1篇刘浩
  • 1篇杨宝忠
  • 1篇徐大良
  • 1篇曾智辉

传媒

  • 2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芦山地震(M_S7.0)及玉树地震(M_S5.2)震前次声波异常信号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安装在三峡库区的次声波监测仪在芦山地震(2013年4月20日,MS7.0)和玉树地震(2011年6月26日,MS5.2)震前都接收到有效的异常信号。根据不同台站接收到的次声波异常信号,配合Matlab滤波和小波分析等手段,得出:芦山地震震前次声波信号的频率主要集中在(0~4)×10-3 Hz;玉树地震震前次声波信号的频率主要集中在(0~5)×10-3 Hz,且地震震级越大,震前次声波信号振幅越大。根据野三关和秭归的次声波监测仪在玉树地震震前接收到的次声波异常信号的时间差和震中与次声波监测仪台站之间的距离差,估算出玉树地震震前超低频次声波的波速约为6.4m/s。为探讨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行性,文中设计了一个大三角套小三角的次声监测阵列以实现震中定位。
潘黎黎曾佐勋王杰
关键词:玉树地震小波分析
三峡库区巴东地震(M_s5.1)成因机制及次声波信号被引量:3
2014年
2013年12月16日三峡库区巴东发生Ms5.1地震.根据eigen-6c2模型研究了巴东地区的8-638阶卫星重力异常,结果表明:该地区场源深度为10km的地壳为局部重力低异常,反映了该处物质密度较周围偏低,形成低密度层.同时,研究了该地区速度结构剖面,结果表明:巴东地区地壳5-9km及10-15km深处存在上下两个低速层,上部低速层与水库渗水有关,下部低速层与地幔热流体的上涌有关.低密度层和低速层的确定为韧性流变层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巴东地震是地壳深部能量的长期集聚与突发释放,属构造地震.然而,库水下渗引起的上部低速异常降低了断层活动的阈值,震前库水载荷的变化对此次巴东地震的发生起到了触发作用.通过对比次声波和地震波,我们得出次声波仪记录到的异常信号为本地次声波.
李献瑞曾佐勋周强贺赤诚刘江平赵娟潘黎黎
关键词:卫星重力异常天然地震
对湖北大洪山地区一套紫红色砂-砾岩系沉积年代的再认识--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湖北大洪山地区花山群六房咀组之上不整合覆盖了一套紫红色砂-砾岩。这套岩石的沉积时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是南华纪早期;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晚侏罗世。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这套碎屑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测年,获得有效年龄数据125组,年龄值变化范围较大(3223~771Ma),主要集中于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早期(约2500Ma)、古元古代(约2000Ma)和新元古代(约800Ma)3个时间段。对比鄂东南地区和三峡地区莲沱组岩石学特征和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认为其具有相似的物源,这套岩系沉积时代应该为南华纪早期而非晚侏罗世。综合分析扬子地块的前寒武纪年龄,认为扬子地块可能存在大量未岀露的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早期(约2500Ma)基底,约2500Ma的岩石应该是扬子地块深部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子地块存在广泛的古元古代(约2000Ma)岩浆活动,这期岩浆活动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聚合在扬子地块的响应。新元古代(约800Ma)扬子地块北缘存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同期裂谷,裂谷内基性岩可能为大洪山地区南华纪地层中基性岩砾石的物源。
张雄曾佐勋潘黎黎曾智辉彭练红徐大良魏运许刘浩邓新
关键词:莲沱组碎屑锆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扬子地块
孔兹岩系--贺兰山中段赵池沟岩组碎屑锆石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对贺兰山中段古元古代赵池沟岩组剖2两块变质沉积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研究认为:赵池沟岩组为华北克拉通孔兹岩系的一部分,其成岩时间为1.96Ga;碎屑锆石年龄谱显示赵池沟岩组具有和孔兹岩带东缘相同的物源属性,孔兹岩带内部古老岩浆活动是孔兹岩系沉积的主要物源基础;变质锆石数据支持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发生过两期变质作用,早期变质作用发生在约1.96-1.95Ga,晚期变质作用发生在约I.87Ga;Hf同位素数据表明西部陆块在2.5~2.3Ga有地壳增生.
李黎明曾佐勋陆彦俊魏运许向世民潘黎黎
关键词:孔兹岩系锆石HF同位素
芦山地震(M_S7.0)前甲烷释放与大气增温异常被引量:22
2013年
汶川地震(MS8.0)后甲烷等流体在地震中所起的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但是目前的观测研究中所用的数据多来源于地面或地下基站,站点分布零散,维护困难,难以开展大范围的实时监测。文中利用美国Aqua卫星红外探测器(AIRS)反演出的甲烷浓度数据,研究了芦山MS7.0级地震前龙门山地区甲烷浓度的变化与震前大气增温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该探测器可以观测到震前地下甲烷的释放,为地震前兆监测提供新途径;芦山地震前甲烷释放受断裂带控制明显,主要集中于龙门山断裂、荥经—马边断裂和金坪断裂及其周边;震前大气增温异常与甲烷释放关系密切。最后探讨了地下甲烷等流体的释放机理,认为甲烷等流体的释放与地震前上地壳岩石中裂隙的发育和扩展有直接关系。
王杰张雄潘黎黎曾佐勋
关键词:甲烷增温异常地震前兆AIRS
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奥陶纪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2
2016年
本文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有效年龄数据239组,年龄值变化范围较大(3146-474 Ma),主要集中分布于2633-2473 Ma(峰值2500Ma),1880-1521 Ma(峰值1650 Ma),1146-911 Ma(峰值970 Ma),896-720 Ma(峰值800 Ma)和682-474 Ma(峰值520 Ma)5个时间段。4件样品均记录了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年龄信息,同时以1146-911 Ma和896-720 Ma两个时间段年龄最集中,反映全球Grenville造山事件和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对研究区影响显著。此外,本次还获得大量泛非期(520 Ma左右)锆石年龄,认为全球泛非事件对华夏地块及其邻区影响显著,反映华夏地块与冈瓦纳大陆可能有一定亲缘性。结合前人资料,认为研究区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西南段碰撞拼合带,研究区地层同时接受两地块物质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华夏地块。
张雄曾佐勋刘伟潘黎黎杨宝忠刘建雄魏运许贺赤诚李绍凡
关键词:华夏地块扬子地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