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nm23基因变化与胃癌转移及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P53、nm23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胃癌切除术的手术标本(共9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P53阳性率为49.4%(46/93),nm23为56%(52/93)。P53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胃癌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nm23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93例胃癌组织中的淋巴结转移者63例,其中nm23表达阳性28例(44%),无转移者30例,其中nm23阳性表达24例(80%),二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nm23表达阳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5%和24%,而表达阴性者1,3,5年生存率为68%、41%和21%。二组间生存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nm23低表达有发生淋巴结转移倾向,P53高表达和nm23低表达患者预后差。P53、nm23基因变化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起重要作用。 王艳 张国民 买玲 汤翔忠 焦宏 王艳芳关键词:胃癌 预后 全文增补中 诱导人胎肝细胞修复损伤的非预定DNA合成的研究(摘要) 1992年 射线辐射、某些化学物质和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作用于活体细胞,可以造成不同类型的DNA损伤,但细胞内存在或可诱导产生一系列的代谢修复酶系,以修复细胞所遭受的损伤。 钱林法 张德馨 林焯唐 焦宏关键词:人胎肝细胞 DNA 食管癌患者淋巴细胞UDS和SCE的观察 1991年 实验研究表明,DNA损伤/修复和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非程序DNA合成(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DNA)都是反映DNA损伤/修复的较好指标。我国食管癌的流行病学调查、遗传度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河北、山西等省都有明显的食臂癌家族聚集和遗传易感现象。为此,本文测定并观察比较了食管癌患者、食管癌高发家族成员和正常人的紫外线或/和盐酸氮芥诱导的淋巴细胞UDS和SCE,从这一侧面探讨肿瘤的遗传易感性。 林焯唐 梁克理 蒋东霞 李锦洲 高其鑫 刘东亮 焦宏关键词:食管肿瘤 SCE 肝癌失访病例分析 1996年 孙喜斌 买玲 段文杰 王艳 焦宏关键词:肝癌 生存率 肝硬变 流行病学 恶性淋巴瘤患者输注/移植人胚胸腺细胞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 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采用OKT系列McAb检测了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输注人胚胸腺细胞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表明输注后,OKT_3^+,OKT_4^+细胞较前有显著提高,OKT_8^+细胞显著降低,OKT_4^+/OKT_8^+比值亦有显著提高,小淋巴细胞总数变化与OKT_3^+亚群的变化相一致,IgG也较前有所增加.这些变化,输注1个半月后较半月者更为显著.经肿瘤治疗,骨髓当处受抑状态,可将输注视为细胞移植范畴.胸腺内的早期T细胞可重组在受体胸腺组织内,实现免疫重建,纠正与Ts细胞分化有关的免疫抑制. 钱林法 吴细丕 焦宏 钟雪帆 阮励冰 尤育初 杨俊红关键词:淋巴瘤 胸腺 细胞移植 胎儿LAK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94年 自1989年1月至1991年10月,我们应用6-7个月龄的胎儿脾脏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共培养3天后制备成胎儿LAK细胞,静脉输注或肝动脉插管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18例。结果疼痛减轻16例,占88.9%;食欲增加14例,占77%;临床完全缓解2例,占11%;部分缓解14例,占77%;总有效率占88.9%(16/18)。而且LAK细胞治疗后患者周围血LKT4比率升高,OLT8比率下降。 祁岩超 王艳 王燕芳 焦宏 张小敏 尚佳 李怀斌 张延瑞 韩双印 刘福生 樵风桂 贾百灵关键词:胎儿 肝肿瘤 杀伤细胞 人胸腺激素F_(4-1)组份的生物学活性及其测定 被引量:1 1992年 依照人胸腺激素具有可诱导、促进人 T 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及至成熟的功能和原理,应用 E-花结(E-Rosette)形成试验来鉴定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人 T 细胞表面有与羊红细胞(SRBC)结合的受体(E-受体)即 CD_2抗原,亦称谓 T_1,或 Leu5抗原。用于检测人 T 细胞所测得的 E-花结数为总(total)花结(Et),代表其成熟的全部 T 细胞。当人胸腺素 F_4,组份稀释至0.01μg/ml 蛋白含量时,仍表现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其可表现有活性所需的最低蛋白浓度是动物(猪或小牛)胸腺素的1/50~1/10,这表明前者所表现的生物活性比后者要高许多,可能系活性蛋白质来源的不同或作用于人 T 细胞分化、发育表现有“种属特异性”。测定活性的试验中还发现人胸腺激素在某一低浓度范围内,其对T 细胞有促进作用,呈正相关性,若超过了此阈值,反而呈现抑制作用。人胸腺激素的此种生物活性的双向调节作用,在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钱林法 尤育初 焦宏 王艳 杨俊红关键词:生物活性 细胞亚群 分化抗原 肿瘤血管生成与nm23基因表达及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研究肿瘤血管生成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及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93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检测nm23-H1基因蛋白的表达,分析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伴有淋巴结转移组MVD、VEGF指数明显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而nm23-H1的表达则相反,同时nm23低表达组的MVD显著高于nm23高表达组,P<0.05。结论 MVD、VEGF和nm23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买玲 焦宏 汤翔忠 王燕芳 王艳 胡杰英关键词: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NM23基因 肿瘤血管生成 Survivin基因在食管小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8 2003年 探讨Survivin在食管小细胞癌中表达与细胞凋亡的意义以及与caspase-3和p53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凋亡关键蛋白酶caspase-3和p53蛋白在食管小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食管小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5.6%,caspase-3和p53阳性表达率为61.5%和53.8%。其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P<0.05,Survivin和p53表达以及与年龄、性别、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无相关性。结论:1)在食管小细胞癌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下调,凋亡蛋白酶caspase-3活性相对较高。2)p53表达和Survivin、caspase-3无相关性。 买玲 王艳 马杰 焦宏 乔思杰关键词:食管小细胞癌 SURVIVIN CASPASE-3 P53 胎儿食管粘膜上皮细胞DNA含量的细胞光度术及细胞增殖分析 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采用Feulgen-DNA含量细胞分光光度术动态地测量了林县不同胎龄人的食管上皮细胞DNA含量及其染色体倍性的精确变化,DNA含量及相关细胞频数关系用直方图显示吸收光度量。结论是:胎龄愈高,DNA含量愈集中分布,最大峰值的G_1的造型愈高,DNA值的标准差(s)和标准误(s_?)愈小。DNA含量在2~4C范围,符合一个增殖细胞群体的特征。食管上皮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由细胞分光光度计所测量的DNA含量的分级依据和细胞形态学特征所反映,同时探讨了在增殖与分化“失常”的微细形态学改变之前可能显示出精微的DNA含量的改变。 钱林法 张德馨 程爱民 焦宏关键词: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