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动结构的妇科诊疗扩阴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联动结构的妇科诊疗扩阴装置,包括外框板、内框板、主动转轴、从动转轴、电池盒、接电触筒、导向筒、扩阴片、同步带轮A、同步带轮B、同步传动带、无线内窥镜探头、LED灯,所述外框板的左右框... 牛兆园 林伟 姚玉霜 王妍 刘婷婷文献传递 妊娠合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HS)是以反复发生的血管外溶血性贫血、间歇性黄疸和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液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为红细胞膜骨架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网状结构的竖向结构发现变化,导致红细胞变为球形。因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症状不典型,常规实验室检查不易发现,常常导致误诊、漏诊。妊娠合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例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孕妇,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为临床上妊娠合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诊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刘丽丽 牛兆园 刘婷婷 杨晶关键词: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 妊娠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对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术后康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手术(VM)对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术后康复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598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组,行VM手术的302例患者纳入阴式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296例患者纳入腹腔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检测患者卵巢功能,术后3个月时月经正常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时子宫肌瘤复发情况。结果阴式组患者术中循环血容量丢失、术中耗时、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留院观察时长、术后疼痛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腔组(P<0.05);两组患者肌瘤剔除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阴式组AMH与E2水平高于腹腔组,FSH与LH低于腹腔组(P<0.05);阴式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月经正常恢复率明显高于腹腔组(P<0.05),术后6个月时复发率低于腹腔组(P<0.05)。结论VM手术治疗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患者术后恢复较LM手术更快,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小,其安全性较好,且能有效预防术后复发。 白晓燕 尹倩倩 袁明圆 牛兆园关键词: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平滑肌瘤 术后康复 复发率 上皮性卵巢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卵巢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用SPSS10.0软件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计算各因素的风险系数并转化为评分,以评分计算生存概率。结果临床病理分期较早,细胞高分化,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无淋巴结转移,手术残余病灶≤2cm,术后规范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残余病灶大小、术后化疗情况、病理类型均是预测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分析相关因素,并计算评分,可以预测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概率。 牛兆园 戴淑真 宋克娟 王灵芝 毕淑娜 田甜关键词:卵巢肿瘤 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预后 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清宫术129例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清宫术的安全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的129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分为成功组(n=118)与失败组(n=11),比较两组的孕龄、孕囊大小、术前血β-HCG、病灶处子宫前壁肌层厚度、术中出血量及清宫失败后的处理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妊娠年龄、孕囊大小、术前血β-HCG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的患者停经时间短于失败组,病灶处子宫前壁肌层厚度优于失败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失败病例中,5例行开腹剖宫产瘢痕妊娠组织去除术;5例口服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成功;1例因清宫术中大出血行动脉栓塞后行开腹剖宫产瘢痕妊娠组织清除术。结论当CSP孕龄<7周,肌层厚度≥4.0 mm,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安全性较高。对于清宫失败的CSP,如病灶局部血流信号丰富宜行手术治疗;如病灶局部血流信号不丰富,可行药物保守治疗。 李云辉 戴红英 李伟伟 牛兆园 杨萌萌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 清宫术 超声 年轻女性子宫癌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子宫癌肉瘤又称为恶性混合型中胚层瘤(uterine carcinosaroma, UCS),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较为罕见,尽管UCS的发病率不到所有子宫恶性肿瘤的5%,但其死亡率超过16%。病理上具有特异性,包含癌和肉瘤两种成分。其临床症状与子宫内膜癌相似,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阴道排液、腹胀和下腹痛等。其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早期转移,主要影响绝经后妇女,年轻女性中极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年轻女性子宫癌肉瘤,通过对该病例进行分析,以期为以后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Uterine carcinosarcoma (UCS), also known as malignant mixed Müllerian tumor, is a rare type of gynecological malignancy. Although the incidence of UCS is less than 5% of all uterine malignancies, its mortality rate exceeds 16%. Pathologically, UC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both carcinoma and sarcoma components. Its clinical symptom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endometrial cancer, mainly including vaginal bleeding, vaginal discharg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lower abdominal pain. UCS is highly malignant and prone to early metastasis, primarily affecting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very rare cases in younger women. This article reports a case of uterine carcinosarcoma in a young woman, and through analyzing this case, it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clinical research on uterine carcinosarcoma. 金虹雨 杨晶 牛兆园关键词:子宫癌肉瘤 阴道流血 子宫恶性肿瘤 小干扰RNA靶向EGFR基因逆转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载体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影响卵巢癌耐药细胞株EGFR基因的表达并逆转其顺铂耐药的可行性。方法:体外构建EGFR小发卡状RNA(shRNA)的表达质粒,脂质体法介导将其转染入SKOV3/DDP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空质粒转染组、非特异性转染组和特异性转染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GFR mRNA的表达;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法(ICC)检测EGFR蛋白的表达;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各组细胞对顺铂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EGFR shRNA转染组细胞EGFR mRNA的表达与其他两组相比明显减弱(P<0.01),EGFR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顺铂敏感性比正常对照组提高了约2.5倍。结论:针对EGFR合成的siRNA能够有效地抑制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能恢复其对顺铂的敏感性。应用RNAi技术,能够逆转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戚玉言 陈爱平 张红玲 张春梅 牛兆园关键词:卵巢肿瘤 EGFR RNA干扰 顺铂 PDGF、HMGB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EMs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纳入同期健康体检女性68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中PDGF、HMGB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EMs患者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深部浸润病灶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EMs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PDGF、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有深部浸润病灶EMs患者血清PDGF、HMGB1水平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深部浸润病灶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DGF、HMGB1均为EMs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DGF、HMGB1表达与EMs患者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和深部浸润病灶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EMs患者.血清PDGF、HMGB1呈异常高表达,且与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和深部浸润病灶密切相关,可为本病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新靶点。 张达 袁芳 杜艳辉 罗友军 吕映频 林伟 牛兆园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妊娠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诊疗经过。检索国内外妊娠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相关文献,分析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及母儿预后等资料。结果(1)病例报告:患者33岁,孕37周^(+2)时因“发现盆腔包块7个月,阴道流液半小时”入院。入院当日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盆腹腔肿物切除术。术后随访26个月,未见明显复发迹象。(2)文献复习:检索到相关文献13篇,共15例(含本例)。15例患者发病年龄32岁(19~47岁),其中5例有肌瘤切除史。12/15孕期无明显症状,于分娩时或产后发现;3/15孕期出现明显症状,以腹痛为主。6/15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位异常、羊水过少等产科相关并发症。2/15例为辅助生殖技术妊娠。11/15分娩孕周>32周,3/15分娩孕周<28周,1/15因严重并发症于孕10周终止妊娠。12/15采取剖宫产术+肌瘤清除术,并保留子宫和附件;3/15例采取了子宫切除术(其中2例同时切除双侧附件)。7例病理表现为广泛、大量分布的小肌瘤,类似恶性肿瘤浸润,直径0.5~1.0 cm;5例有多个较大肌瘤,伴随散在分布的小肌瘤。结论妊娠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是一种较罕见的良性疾病,常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术前较难诊断,多于术后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可能误诊为恶性肿瘤。通常选择剖宫产术+肌瘤切除术治疗。 袁明圆 耿昕 台秀丽 牛兆园关键词:腹膜肿瘤 平滑肌瘤病 上皮性卵巢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影响因素,计算各因素的风险系数并转化为评分,计算各评分范围的生存概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1993年1月-2000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牛兆园关键词:卵巢肿瘤 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预后因素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