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网膜
  • 3篇下腔出血
  • 3篇膜下
  • 3篇出血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痉挛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痉挛
  • 2篇内皮
  • 2篇痉挛
  • 1篇丹参
  • 1篇动脉系统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郧阳医学院
  • 2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东莞市桥头医...

作者

  • 7篇王万铭
  • 2篇刘久波
  • 2篇冯文忠
  • 2篇李卫华
  • 2篇何国厚
  • 2篇唐荣华
  • 1篇严世荣
  • 1篇屈红
  • 1篇杨青山
  • 1篇陆正齐
  • 1篇魏九金
  • 1篇王爱民
  • 1篇胡学强
  • 1篇王光海
  • 1篇潘庆敏
  • 1篇唐容华
  • 1篇祝河忠

传媒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眩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倍他司汀片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眩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4月.我院经彩色经颅多普勒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眩晕84例,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倍他司汀片口服,每次1片,2次/d。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口服,每次150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体征、脑血流图、血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等。结果:(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9%(39例)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8例)(x^2=8.92,P<0.05)。(2)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值均<0.05)。(3)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7.14%(3倒)。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16.7%(7例),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倍他司汀片应用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眩晕治疗,具有疗效显著.疗效稳定,安全,耐受性佳等优势,较丁咯地尔在该病治疗中具有更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王万铭祝河忠潘庆敏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脑缺血发作眩晕培他司汀
脑醒塞病人红细胞NA<'+>-K<'+>,CA<'2+>-MG<'2+>ATP酶、ET、脂质、血糖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
刘久波何国厚王万铭杨青山王爱民
该成果对49例脑梗塞患者和29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浆ET、血脂、氧化型代密度脂蛋白、红细胞膜Na〈’+〉-K〈’2〉ATP酶、Ca〈’2+〉-Mg〈’2+〉ATP酶等指标进行研究。其结果显示:ET、氧化型低...
关键词: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血糖ETATP酶红细胞
丹参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中药丹参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兔枕大池2次注血法制作实验性兔SAH模型,放免法测定SAH后2d、4d、7d时的血及脑脊液中的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CRP)的含量,并于第2次注血后30min从耳缘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以后1次/d(2ml/kg),至第7d,测定时间点同上。结果 丹参组在第2次注血后血浆及脑脊液中ET含量较对照组高,较单纯注血组低,而CGRP较对照组低,较单纯注血组高。结论 丹参可以通过抑制ET升高和CCRP降低达到防止SAH后CVS的目的。
王万铭冯文忠屈红李卫华唐荣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丹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实验性SAH脑脊液TGF-β1检测与慢性脑积水形成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探讨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过程中脑脊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变化及与慢性脑积水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正常大鼠组、生理盐水组、SAH组脑脊液TGF-β1的浓度,应用多媒体彩色图文分析系统对软脑膜胶原纤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SAH组大鼠脑脊液TGF-β1第1天都明显升高(P<0.05),第6天下降,第10天又开始上升并持续到第20天(P<0.05),而不同时间点生理盐水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变化(P>0.05),且SAH后脑脊液TGF-β1的升高与软脑膜胶原纤维增生呈同步性。结论:SAH大鼠脑脊液中TFG-β1的表达呈双时相,第一时相与外周血小板进入脑脊液有关,对损伤脑组织的早期修复起促进作用;第二时相与被激活的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脉络膜细胞释放TGF-β1有关,且持续高水平表达与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密切相关。
冯文忠王万铭王光海李卫华唐荣华
关键词:SAH脑脊液TGF-Β1慢性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转化生长因子-Β1
MRI和BAEP在多系统萎缩不同类型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SA)的临床特点,以及磁共振成像(MRI)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不同类型MS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MSA的临床资料、MRI和BAE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累:50例MSA中,散发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SOPCA)25例,占50.0%,临床上以小脑型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BAEP最敏感,MRI次之;纹状体黑质变性(SND)15例,占30%,以肌张力增高为主,MRI最敏感,BAEP次之。Shy—drager综合征(SDS)10例,占20%,以直立性低血压和头晕为主,BAEP最敏感。而且将SND与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IPD)的BAEP相比,前者的敏感性明显升高,差别有显著性。结抡:MSA分型不同临床表现各有侧重,MRI及 BAEP在 MS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极重要价值。
陆正齐王万铭魏九金胡学强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纹状体黑质变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脑血管痉挛
2003年
细胞间黏附分子-1是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可反映脑血管痉挛程度,并可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抭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抭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有潜在价值。
王万铭唐容华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
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及钠钾泵钙泵活性改变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及红细胞膜钠钾泵、钙泵活性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非平衡法测定了 4 1例脑梗死患者及 2 6例对照组的血浆内皮素水平和红细胞膜 Na+-K+ATPase、Ca2 +-Mg2 +ATPase活性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红细胞膜 Na+-K+ATPase和 Ca2 +-Mg2 +ATPase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且血浆内皮素的水平增高与 Na+-K+ATPase和 Ca2 +-Mg2 +ATPase活性呈负相关 ,与 SBP、DBP呈正相关。结论 :内皮素通过收缩血管 ,升高血压 ,影响红细胞膜离子泵活性导致脑血流下降 。
何国厚王万铭刘久波严世荣
关键词:脑梗死内皮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