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天 作品数:19 被引量:141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 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脐尿管癌12例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2007年 背景与目的:脐尿管癌是来源于脐尿管残存组织的少见的恶性上皮肿瘤,由于发生部位特殊,早期诊治比较困难。本研究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治方法和远期疗效。方法:同顾性分析12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和随访结果,其中粘液腺癌10例,腺癌2例.结果:3例(均为临床Ⅲ期)膀胱全切患者术后1—3年内死于肿瘤。2例(Ⅱ期1例,Ⅲ期1例)膀胱部分切除者术后分别在术后3个月、5个月局部复发.并于1年内死亡。6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中1例(Ⅳ期)术后7个月因肺转移死亡,2例(Ⅲ期)术后1年3个月及1年9个月死亡,1例(Ⅱ期)术后5年无瘤生存,2例(Ⅲ期)分别为术后6个月和1年,仍在随访中。结论:脐尿管癌发病位置隐匿.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治疗方法主要是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本病的预后很差,临床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 陈奇 孙凯 王元天 陈向锋 薛蔚 黄旭元 黄翼然关键词:脐尿管癌 预后 输尿管结石术前综合评价对碎石方式选择的作用 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术前的综合评价在确定和指导碎石方式的选择、提高碎石效率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45例患者分为随机组(178例)和综合评价组(467例)。术前进行综合评价,按结石部位分为输尿管上段、中段和下段,按结石大小分为≤7mm、8~10mm、>10mm,按结石密度分为高密度、中密度、疏松结石,按结石数量分为单发、多发。在碎石方法的选择上遵循下段、≤7mm、疏松结石和单发结石优先考虑采用气压弹道碎石;中密度、中段、8~10mm、多发结石优先考虑采用双频激光碎石;上段、>10mm、高密度、多发结石优先考虑采用钬激光碎石的原则。结果:随机组采用气压弹道碎石52例,双频激光碎石85例,钬激光碎石41例。综合评价组采用气压弹道碎石107例,双频激光碎石148例,钬激光碎石212例。两组碎石成功率分别为88.2%和93%,结石排净率分别为84%和89.3%。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7天和5天。平均住院费用综合评价组比随机组下降5%~8%。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并指导选择合理的碎石方式,可以使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和住院时间均达到最佳,使住院费用明显降低。 郑贯忠 王元天 曹志彬 张士文 杨伟忠 袁铮豪 何立峰 黄翼然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综合评价 气压弹道碎石 双频激光碎石 钬激光碎石 前列腺癌根治术1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总结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经验和教训,对手术疗效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1993年1月至2005年3月共开展前列腺癌根治手术132例,按照手术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2000年前,34例)和近期组(2001年后,98例),分别统计围手术期各指标情况,对近期组中63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对78例患者的阴茎勃起功能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其中19例行阴茎夜间生物电阻抗体积测定(NEVA)检查。结果近期组和早期组相比,与手术技术相关的指标逐渐优化。随访的病例中无死于前列腺癌者;以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0.4μg/L为标准,有9例生化复发。50例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排尿,压力性尿失禁8例,完全性尿失禁5例。4例出现膀胱颈部尿道狭窄。56例保留双侧神经患者中,33例(58.9%)恢复勃起功能;22例保留单侧神经患者中,7例(31.8%)恢复勃起功能;19例行NEVA检查者中,动脉供血不足者14例,4例恢复勃起功能;静脉漏者5例,均未恢复勃起功能。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效果较好。熟悉前列腺解剖,保护血管神经束以及良好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黄翼然 王元天 薛蔚 刘东明 周立新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切除术 阴茎勃起 疗效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IL-17的表达及与TNF-α、IL-8、IL-6、IL-10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通过测定并对比不同类型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液(EPS)中IL-17、TNF-α、IL-8、IL-6、IL-10的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了解IL-17在CP中的作用及与其他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通过尿常规、EPS常规检查、两杯法尿液细菌培养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NIH-CPSI),将110例CP患者按NIH前列腺炎诊断标准进行分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EPS中的IL-17、TNF-α、IL-8、IL-6、IL-10含量。用SPSS for Windows 12.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Ⅱ型、Ⅲ-a型和Ⅲ-b型CP患者EPS中IL-17水平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型和Ⅲ-a型IL-17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与Ⅲ-b型IL-17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L-17水平与NIH-CPSI评分呈正相关(r=0.462,P<0.05)。IL-17与IL-10存在正相关(r=0.289,P<0.05)。IL-17与IL-6存在正相关(r=0.26,P<0.05)。结论 CP患者EPS中IL-17表达变化提示它参与了前列腺的炎症反应。IL-17不仅是评价CP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也是潜在的治疗CP新的突破口。 曹志彬 王元天 薛蔚 郑贯忠 黄旭元 黄翼然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症与前列腺癌关联性研究进展 2012年 炎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来自病理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均提示前列腺炎症与前列腺癌的发病和进展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对前列腺炎一癌关联的深入理解将为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将就前列腺炎症与前列腺癌关联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卢永宁 王元天 薛蔚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炎 补充性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钬激光碎石术后残余结石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补充性体外冲击碎石(ESWL)术治疗钬激光碎石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对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发生结石漂移或术后存在≥6 mm残余结石的86例患者进行了补充性ESWL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 78例(90.6%)患者ESWL后B超下观察碎石成功,2个月后B超和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证实无残余结石;8例(9.4%)患者仍存在≤5 mm残余结石。结论补充性ESWL术是治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出现残余结石和结石漂移的主要选择之一,可明显提高结石排尽率。 杨伟忠 曹志彬 袁铮豪 夏琴琴 殷毅 郑贯忠 王元天关键词:钬激光碎石术 残余结石 膀胱肿瘤细胞体外药敏试验及对膀胱灌注治疗的个体化指导意义 临床资料与方法病人资料实验组病人共87例,于2005年7月-2006年10月在仁济医院泌尿科因膀胱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标本,手术方法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与膀胱部分切除,所有标本均行病理检查及膀胱肿瘤药物敏感实验,并按照其结... 王元天 刘俊 陈海戈 陈勇辉 陈奇 黄翼然文献传递 膀胱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及癌旁组织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膀胱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织及其癌旁黏膜组织的差异蛋白质表达谱。方法:对15例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黏膜组织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两者总蛋白质后,经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1)比较分析15例膀胱癌及正常配对组织的2-DE图谱,得到差异蛋白质点54个;2)对54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肽质量指纹图分析,鉴定出一些与癌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及信号转导等有关的膀胱癌相关蛋白。结论:成功鉴定45个膀胱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织相关蛋白,为进一步筛选用于膀胱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奠定基础。 孙凯 陈奇 邹永浩 陈勇辉 陈海戈 王元天 叶惟靖 黄翼然关键词:尿道肿瘤 蛋白质组学 光谱法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不同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比较浅表性膀胱癌术后不同剂量卡介苗(BCG)膀胱灌注的疗效。方法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机接受120mg、60mg和30mg三种不同剂量的BCG膀胱灌注,随访6-24个月,选取临床和随访资料完整病例241例,评判灌注后不良反应发生和肿瘤复发的情况。结果60mg剂量组膀胱灌注毒副反应较120mg剂量组轻(P<0.05),较30mg剂量组肿瘤复发率低(P<0.05)。结论与120mg和30mg相比,BCG灌注剂量为60mg时副反应更轻,肿瘤复发率更低。 郑贯忠 曹志彬 王元天 黄翼然关键词:膀胱癌 卡介苗 膀胱灌注 移行细胞癌 Α-受体阻滞剂加生物反馈疗法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附42例报告)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Α-受体阻滞剂加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治疗Ⅲ B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P/ CPPS)的疗效。方法对42例符合NIH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Α-受体阻滞剂加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治疗,总疗程为60D,分别在治疗结束后7D和30D进行复诊和电话随访,评价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疼痛症状评分(PS)、排尿症状评分(USS)、生活质量评分(QLS)、尿流率(FC)变化等指标。结果治疗前患者疼痛症状评分(PS) 为17.0±1.7。USS为7.0±1.5。QLS为8.0±1.4。治疗结束时PS为7.0+2.1。USS为3.0±1.3。QLS为4.0±1.5。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1月时PS为9.0±1.7。USS为4.0±1.2。QLS 5.0±1.3。治疗前最大尿流率(MFR)为18.5±3.8,平均尿流率(AFR)为10.4±2.3。治疗后MFR为22.2±4.0,AFR为12.8±2.5。结论Α-受体阻滞剂加生物反馈疗法对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具有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排尿、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对尿流率下降的患者,可明显增加尿流率指标。 薛蔚 王元天 陈奇 黄翼然关键词:Α-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