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凌玲

作品数:30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癫痫
  • 8篇电图
  • 8篇脑电
  • 8篇脑电图
  • 5篇脑炎
  • 4篇预后
  • 4篇难治
  • 4篇惊厥
  • 4篇CREUTZ...
  • 3篇阳性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综合征
  • 3篇癫痫患者
  • 3篇误诊
  • 3篇误诊原因
  • 3篇难治性癫痫
  • 3篇脑电图特征
  • 3篇惊厥发作
  • 3篇磁共振

机构

  • 30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0篇王凌玲
  • 10篇葛剑青
  • 10篇狄晴
  • 10篇余年
  • 7篇江炜炜
  • 5篇王小姗
  • 5篇徐俊
  • 5篇陈俊
  • 4篇时建铨
  • 4篇陈瑶
  • 4篇仲玲玲
  • 4篇张燕芳
  • 4篇沈伟
  • 3篇余传勇
  • 3篇石静萍
  • 3篇刘文
  • 3篇苏凌璎
  • 2篇孙丰
  • 2篇张颖冬
  • 2篇许利刚

传媒

  • 6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癫痫与神经电...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0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和传统抗癫痫药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评价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评价新型和传统抗癫痫药(AEDs)单药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143例新诊断癫痫患者,分为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托吡酯(TPM)和拉莫三嗪(LTG)治疗组,其中CBZ用于癫痫部分性发作,VPA用于癫痫全面性发作,而TPM和LTG用于各种类型癫痫发作,至少观察1年。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比较治疗后癫痫初次发作时间、治疗失败时间,同时比较各组患者达"6月、1年无发作"比例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4组AEDs单药治疗后至癫痫初次发作时间、治疗失败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BZ、VPA、TPM和LTG组"6月无发作"率分别为80%、78%、87.9%、63.3%(均P>0.05);"1年无发作"率分别为70%、66%、66.7%、50%(均P>0.05)。TPM组不良反应率为63.3%,高于CBZ组(20%)、VPA组(24%)(均P<0.01),而LTG组不良反应率为16.7%,与CBZ、VPA组相当(均P>0.05)。结论从疗效和安全性综合考虑,新型AEDs治疗癫痫并不优于传统AEDs,其中TPM轻、中度不良反应还明显高于传统AEDs。
晏玉奎狄晴余年蒋颖王凌玲葛剑青
关键词:抗癫痫药预后
吡仑帕奈致癫痫患者精神行为异常1例报告
2024年
本文通过对1例癫痫患者服用吡仑帕奈治疗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导致自杀未遂的案例进行报道,以引起医护人员对该药相关精神行为异常方面不良反应的重视。患者女性,24岁,诊断为“局灶性癫痫”,病程19年,曾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因妇科检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调整抗癫痫发作药物为“吡仑帕奈片”治疗,2周后患者出现剧烈背痛、烦躁不安及入睡困难等,2个月后出现显著纳差、情绪低落及悲观消极,随后患者服用过量药物自杀,因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停用该药后患者未再出现类似精神行为异常反应。结合既往文献报道,服用吡仑帕奈后可引起患者精神行为异常,严重者可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这可能与癫痫疾病本身及共患病无明显相关性,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倩倩王倩倩王凌玲王凌玲余年
关键词:自杀精神行为异常
PU-392 Creutzfeldt-Jakob病误诊原因分析
时建铨徐俊王凌玲沈伟陈俊江炜炜陈瑶仲玲玲
脑磁图引导下伽玛刀治疗难治性癫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脑磁图引导下伽玛刀治疗难治性癫(RE)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0例RE患者,调查其临床资料,用脑磁图结合脑电图进行致灶定位后行伽玛刀治疗。术后观察癫发作状况,随访2~4年。按Engel癫外科疗效评定标准,达到Ⅰ级和Ⅱ级的患者为治疗有效组,Ⅳ级的患者为治疗无效组,Ⅲ级不纳入以上两组。比较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伽玛刀治疗RE效果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在随访期末达Engel疗效标准Ⅰ级19例(47.5%)、Ⅱ级7例(17.5%)、Ⅲ级5例(12.5%)、Ⅳ级9例(22.5%),治疗有效率为65.0%。其中1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短暂脑水肿所致的头痛。治疗无效组患者癫发作的频率和智能障碍的比率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颞叶癫的比率显著低于治疗有效组(P〈0.05~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E患者伴智能障碍是伽玛刀治疗效果差的影响因素(OR=1.16,95%C:I 0.49~1.89,P=0.025),而颞叶癫是其治疗效果好的影响因素(OR=0.74,95%CI:0.21~2.55,P=0.021)。结论脑磁图引导下伽玛刀治疗RE有明显效果;伴智能障碍是伽玛刀治疗RE效果差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颞叶癫是治疗效果好的预测因素。
杨露狄晴佘永传吴婷江炜炜王凌玲
关键词:脑磁图伽玛刀疗效影响因素
Raeder综合征Ⅱ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2年
Raeder综合征为交感神经第三级神经元受损的疾病,与Homer征类似,表现为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以及结膜充血和流泪等,但无面部汗腺分泌功能异常。该病由Raeder于1918年和1924年报道。根据其病因、临床表现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Ⅰ、Ⅱ型。国外对Raeder综合征报道和总结颇多,但国内迄今仅报道数例。我们现报道Raeder综合征Ⅱ型1例,并结合文献讨论临床诊疗特点。
王凌玲徐俊何伟陈俊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HORNER综合征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另一脑电图特征:额颞区9~12Hz节律活动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特征性脑电图改变,以提高临床对此疾病诊断。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临床、影像及视频...
王凌玲王小姗葛剑青郁媛文余传勇吴迪刘华曲苗爱亮
文献传递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脑电图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特征性脑电图(EEG)改变,以提高临床对此疾病诊断。方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临床、影像及视频EEG资料。结果本组4例患者3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2岁、19岁、50岁、19岁。4例患者在疾病高峰期均出现特征性9~12 Hz节律活动。例1患者视频EEG示右侧额极、前颞δ刷,10s后逐渐演变为9~10 Hz节律活动,其中夹杂小尖波,60s后又演变为δ刷。例2患者视频EEG示左侧额极、颞区起源14 Hz低幅快波2s后演变为9~12 Hz节律活动,并持续55s,最后演变为θ和δ慢波持续10s后结束。例3患者右侧颞区10~11 Hz节律活动,持续6s。以上3例患者当出现9~12 Hz节律活动时无客观临床症状。例4患者复发后视频EEG示左侧额区起始15 Hz快节律,5s后演变为9~12 Hz节律,同时伴有右侧嘴角抽搐,持续40s左右。本文推测抗NMDAR脑炎患者额颞区9~12 Hz节律活动很可能是临床下发作的一种模式或发作期的一种模式。结论本文发现除δ刷外,额颞区9~12 Hz节律也是抗NMDAR脑炎患者EEG特征。临床中若具有脑炎症状的患者EEG出现额颞区9~12 Hz节律活动,提示抗NMDAR脑炎可能。
王凌玲王小姗葛剑青郁媛文余传勇吴迪刘华曲苗爱亮
关键词:脑电图
不同撤药速度对癫痫患者复发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撤药速度对癫痫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达≥2年无发作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撤药速度分为正常(撤药期6个月左右)和缓慢组(撤药期>6个月)。随访至癫痫复发或至少随访2年。结果共收集76例撤药癫痫患者(正常组47例,缓慢组29例),平均随访(2.0±1.5)年。随访终点累计复发率为53.9%;两组患者撤药后3、6、12、24个月癫痫复发率分别为12.8%vs.6.9%(P=0.41)、29.8%vs.13.8%(P=0.11)、42.6%vs.41.4%(P=0.92)、50.0%vs.55.2%(P=0.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两组患者撤药至复发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掊2=0.019,P=0.889)。结论对达≥2年无发作癫痫患者,与6个月撤药相比,撤药时间大于6个月对复发无明显影响。
王凌玲苏凌璎狄晴张燕芳余年
关键词:癫痫抗癫痫药复发
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磁共振表现被引量:24
2004年
目的 探讨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ACMP)的临床与磁共振 (MRI)表现。方法 对 2 2例DEACMP患者的临床、头颅MRI、磁共振氢波谱 (1H MRS)、弥散张量成像 (DT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2 2例均有智能障碍 ,9例大小便失禁 ,8例精神症状 ,7例肌张力障碍 ,6例球麻痹 ,4例癫疒间 发作。脑电图异常 2 0例 ,表现弥漫性慢波。 2 2例MRI病灶均位于大脑皮质下、侧脑室旁白质或 /和基底节区 ,7例1H MRS中病灶区胆碱 (Cho)峰明显升高 ,N 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峰或NAA/Cho峰降低 ,乳酸 (Lac)峰无改变。 2例DTI中均示两侧半卵圆中心及额枕放射冠白质纤维各向异性Fa值普遍降低 ,纤维束减少、变细、模糊。结论 DEACMP早期进行MRI及功能MRI检查有利于病情分析和预后判断。
王凌玲石静萍刘文肖朝勇徐肖
关键词:CO中毒迟发性脑病磁共振脑电图脑脊液
垂体后叶素致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致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8例由垂体后叶素治疗引起的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在停用垂体后叶素后4~12d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以肌张力增高(8例)、运动迟缓(6例)、肢体抖动(3例)等锥体外系症状和情感言行不协调(6例)为主要表现;8例脑电图检查,4例广泛轻-中度异常,1例广泛重度异常,均以各导联慢波为主;8例血钠检查5例轻度降低;8例头颅MRI检查,均表现为豆状核、尾状核头部对称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中合并丘脑、中脑异常信号各1例。结论应用垂体后叶素引发的迟发性脑病临床表现以锥体外系症状和大脑功能障碍为主,影像学以豆状核、尾状核头部对称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为特征。推测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豆纹动脉痉挛和低钠血症所致的迟发性神经元坏死。
陈惠玲陆杰石静萍王凌玲张颖冬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迟发性脑病影像学低钠血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