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印政

作品数:33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苦苣
  • 13篇苦苣苔科
  • 8篇异叶苣苔属
  • 7篇植物
  • 6篇英文
  • 6篇进化
  • 5篇系统学
  • 5篇尖舌
  • 4篇区系
  • 4篇系统发育
  • 3篇木本
  • 3篇木本植物
  • 3篇进化研究
  • 2篇对称性
  • 2篇植被
  • 2篇植物区
  • 2篇植物区系
  • 2篇物种
  • 2篇系统学意义
  • 2篇木本植物区系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植...
  • 8篇河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南省林业厅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3篇王印政
  • 6篇王遂义
  • 4篇李振宇
  • 3篇洪德元
  • 3篇潘开玉
  • 3篇杨秋生
  • 2篇顾志建
  • 2篇吴征镒
  • 2篇李军
  • 1篇王瑞
  • 1篇万方浩
  • 1篇林启冰
  • 1篇彭华
  • 1篇曹冠武
  • 1篇李安仁
  • 1篇杨亲二
  • 1篇齐耀东
  • 1篇李恒
  • 1篇田朝阳
  • 1篇傅德志

传媒

  • 11篇植物分类学报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Acta B...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果树科学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4
  • 4篇1992
  • 2篇1990
  • 1篇198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栽培大豆裂荚性状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
大豆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千年以前,人类祖先就开始驯化大豆.大豆被认为是从野生大豆驯化来的.在农作物的驯化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农艺性状,比如果实大小,植物株型,种子落粒性都逐渐发生了变化.大豆果实的裂荚抗性由于符合人类的...
董阳王印政
关键词:原位杂交
石蝴蝶属植物适应辐射的机制研究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遗传单元。在被子植物的进化历程中,重要创新性状的产生通常伴随着物种的适应性辐射和物种多样性的产生。因此,探究物种快速分化的分子进化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的热点问题。石蝴蝶属(Petrocosmea...
吕天锋袁泉董阳王印政
关键词:物种形成进化机制
苦苣苔科大叶石上莲CYC类基因RT-PCR表达模式研究(英文)被引量:5
2008年
CYC类基因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已经在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中展开,但是还缺乏对这些基因表达和功能的研究。因此,我们选择苦苣苔科大叶石上莲Oreocharis benthamii作为实验材料,分离出了CYC类基因的两个拷贝,经过分子系统学分析这两个基因分别属于苦苣苔科GCYC1和GCYC2两个分支,故命名为ObCYC1和ObCYC2。分区的RT-PCR实验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拥有不同的时间空间表达模式。ObCYC1与模式植物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中的CYC基因类似,集中在花冠背部区域表达,这与它们拥有保守的功能区TCP和R相一致。但是,ObCYC1与CYC表达模式仍有区别,即,和CYC相比ObCYC1在花冠背部区域的表达提前减弱。这可能和大叶石上莲花冠微弱的两侧对称性相关。另外,由于大叶石上莲的背部花瓣较两侧和腹部花瓣小,因此,在功能上ObCYC1可能起抑制背部花瓣生长作用而CYC基因则促进背部花瓣生长。与ObCYC1不同,ObCYC2的保守功能区有更多的氨基酸位点变化,而且在RT-PCR实验中也没有检测到它的表达。因此,需要开展更深入的实验研究分析ObCYC2的基本功能,这将有助于了解GCYC2类基因在苦苣苔科及其近缘科中的功能和进化途径。
杜志岩王印政
关键词:苦苣苔科
河南木本植物区系生态地理规律初探
1992年
本文选取河南木本植物区系中16个属的地理成分和包括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等在内的36个生态因子,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河南木本植物区系地域分布的生态地理规律,分析了各成分的地域分布关系及其与生态因子地域变化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低限生态因子和区域生态因子是河南木本植物地域分布范围的主要限制因素;在这些限制因素作用下,河南木本植物区系各地理成分表现出地带边缘性、地带间连续性及地区性三种地域分布格局。
王印政孙战胜
关键词:植物区系木本植物生态地理
植物引种驯化的区系学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以植物区系学的种系分布区理论为依据,阐述了植物种系自然分布区的适应意义、系统演化及其与引种驯化的关系。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种系分布区貌与引种驯化的关系,探讨引种驯化可行性的分布区貌分析途径,提出引种驯化的区系学原则。
王印政王遂义曹冠武李军师永泉汪万森
关键词:植物引种驯化种系分布区
孔药花属(鸭跖草科)的核型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首次对鸭跖草科孔药花属Porandra Hong进行染色体研究。孔药花P.ramosa Hong和攀缘孔药花P.scandens Hong在染色体的大小、数目和形态上都十分相似,核型公式为2n=36=4m+26sm+6st(2sat),核型类型属于3B。染色体证据支持孔药花属与穿鞘花属Amischotolype和Coleotrype属相近的观点。
杨亲二王印政张大明洪德元
关键词:染色体组型鸭跖草科
外来入侵植物一年蓬在中国的时空扩散动态及其潜在分布区预测被引量:19
2010年
系统理解外来入侵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散模式对预防和控制其传入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在我国具有较强威胁性的入侵植物一年蓬(Erigeron annuus)为对象,以标本和文献数据为基础,通过入侵历史重建和适生区分析,探明了其最早传入的时间及其随后在我国的扩散路线,并预测了其潜在的扩散趋势。一年蓬原产北美洲,1886年传入上海,经过大约50年的停滞期,逐步由东部沿海向内陆扩散蔓延,截止2000年已扩散到了21个省市和自治区。适生区预测显示,一年蓬在我国的适生区仍大于其实际分布区,因此,本研究预测一年蓬还将会继续扩散。易被入侵地区包括除青海、西藏、内蒙古、广东、广西和黑龙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陕西、辽宁中西部和吉林西部不仅属于最适适生区,而且邻近已入侵地区,因此应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一年蓬侵入和扩散。
王瑞王印政万方浩
关键词:分布区外来入侵植物一年蓬
河南森林主要建群种区系特性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河南位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过渡地带,有着温带、亚热带多种多样的森林植被类型。这些森林植被的建群种在区系组成上以中国—日本及中国特有分布为主,兼具多种成分;在区系发生上有古老和多方联系性。以伏牛山—淮河一线为界,本区南北森林植被在区系组成和发生途径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及过渡性。
王遂义王印政王中有李宛涛
关键词:植被建群种区系
澜沧荛花(瑞香科)的花部形态发生yh及其系统学意义(英文)被引量:1
2002年
通过扫描电镜对澜沧荛花Wikstroemiadelavayi花部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旨在为该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花部发育形态学资料。澜沧荛花花部的发生和早期发育呈远轴面向近轴面的顺序 ,但这一式样由于近轴面的器官在早期发育之后生长加速发生了转变。因此 ,花开放时所表现的所谓辐射对称 ,显然是由同一轮器官的异率生长所导致的次生现象。花盘发生于花萼筒基部的远轴面上 ,与花萼、雄蕊的发生间隔时间较长。花盘原基在下轮雄蕊着生处凹陷或间断 ,与之相对应 ,花盘裂片与下轮雄蕊呈互生。由此 ,花盘显然不是花托的一部分 ,也不是象花萼、雄蕊和心皮一样的独立结构 ,将其解释为雄蕊群的一部分更合理。花盘的发生和早期发育及其着生位置同其他花部器官的发生和发育式样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对进一步阐明瑞香属Daphne和荛花属Wikstroemia的系统发育关系具有一定意义。根据对雌蕊群的发生和发育过程观察 ,该种的子房是由一个近轴面的可育心皮和一个远轴面的不育心皮融合而成的单室子房 ,为假单心皮雌蕊。尽管荛花属和瑞香属均属于单室子房 ,但澜沧荛花的子房维管束中的腹束排列于中轴位置 ,而目前资料显示瑞香属植物的腹束接近于侧膜位置 。
齐耀东王印政
关键词:瑞香科系统学
贵州异叶苣苔属一新种被引量:3
1997年
毕节异叶苣苔 新种 图1 Whytockia bijieensis Y. Z. Wang et Z. Y. Li, sp. nov. Affinis W. chiritiflorae(Oliv. )W. W. Smith, a qua foliis angustioribus et lon-gioribus, sepalis basi tantum connatis, capsula irregulariter et imperfecte dehiscente, parteinferiore cupuliformi persistente differt.
王印政李振宇
关键词:异叶苣苔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