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舟
- 作品数:2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义释华容”故事的来历及其反映的心态——兼论《三国志演义》成书问题
- 2022年
- 在民间气息浓郁的宋元话本、戏曲中,仅有关羽力图擒获曹操而未能的故事,据此可以排除“义释华容”产生于宋元民间文人之手的说法。明初朱有燉《关云长义勇辞金》杂剧可能启发了《三国志演义》“义释华容”故事的虚构,为探明其成书年代提供了新材料。《三国志演义》作者违反理学盛行以来的伦理观念,以早期的伦理观念作为“《春秋》大义”,为“义释”行为确立道德合法性,反映出对艺术复杂性的迷恋及某种程度的叛逆思想。
- 王同舟
- 关键词:《三国志演义》成书过程创作心理
- 方苞的八股文理念与清前期批评语境
- 2024年
- 作为八股文大家,方苞一再表明自己自幼即不喜八股文,抨击八股文害教化、败人材,只是“牟荣利”“取名致官”的工具,主张士人抛弃八股,致力于经史古文。但方苞的生活经历表明,他不喜时文的说法不符合实情,他对八股文还存在着极深的迷恋,甚至将其视为不朽之盛事。明清之际出现激烈批判八股文并要求取消八股取士制度的舆论,随着时代的推移,制度改革的动力逐渐消退,继续维系八股取士制度成为清廷的选择。方苞并没有取消八股取士制度的思想,他对八股文的抨击实际上仅落实为抵制庸滥八股,反而有利于维系这一制度的持续运行。
- 王同舟陈文新
- 关键词:八股文清代科举八股取士
- 林之棠《中国文学史》的时代印迹
- 本文探讨林之棠所著出版于1934年的《中国文学史》,这是一部准备不充分,某种程度上可称为率尔操觚的著作。准备不足有学力方面的问题,主要还在于对于"文学史"意义的认识较为肤浅,对文学史写作的方法较为欠缺。影响所致,一部文学...
- 王同舟
- 论《儿女英雄传》的谱系归属
- 2013年
- 《儿女英雄传》虽然写到侠义故事,情节与才子佳人小说相似,但其精神实质与两类小说相反,由此否定了《儿女英雄传》属于侠义小说或才子佳人小说谱系的观点。从作家创作意图及写作中的身份意识出发,结合作者文康的生活经历及秉承的思想传统,认为《儿女英雄传》是作家站在儒家立场创作的教化型世情小说。为了回应对立的主题,这部作品强调在现存秩序或礼法规范的约束下争取幸福才是最具现实性的生活道路,并且对礼法的精神进行了新的解释,从而发展了教化型世情小说谱系。
- 王同舟
- 关键词:《儿女英雄传》谱系侠义小说才子佳人小说世情小说
- “庄生寓言于盗跖”
- 2006年
-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王瑶等学者所强调的,一种是董乃斌等学者所强调的。王瑶先生对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他从著述方式和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面描述了现代学者的成就。就研究对象的选择而言,"小说、戏曲等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研究的人很少",至现代,我们才有了第一本戏曲史专著即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第一本小说史专著即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就著述方式而言,"叙述和论证都比较条理化和逻辑化"(陈平原《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与王瑶先生的视角有所不同,董乃斌先生则较多强调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负面后果,他认为:20世纪的趋势是"西方纯文学观影响日大,文学的范围日益集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体,这种文学观对一般中国文学史著作的面貌有很明显的影响。但现已发现,要讲清楚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不能不顾及中国古人的文学观,不能不注重文学观念在历史中的变迁,不能简单地用今人文学观去裁剪史料(说严重些,是削足适履)。"(董乃斌《近世名家与古典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中的这种状况,无论是将其定性为"现代化",还是描述为"削足适履",所显示的是同一个事实:如何准确地辨别或呈现中国文学的历史面目,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古典小说名著的现代误读,由于它不仅在学界也在民间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后果,问题尤大。沿着上面的思路来看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研究状况,我们发现,层出不穷的现代误读亟待清理并需要从学理的层面加以批评和引导。我们的基本立场是:立足于"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反对简单地用"现代性"或现代价值尺度去裁断古人或古人的作品。本期发表的三篇短文,从不同层面讨论了对《三国演义》、《�
- 王同舟
- 关键词:《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误读
- 八股文的“有用”与“无用”——写在《明代八股文编年史》前面
- <正>"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明清两代的乡试、会试,最重要的测试内容,是要求士子依照严格的程式对儒家经典进行阐释。由此形成的考试专用文体,通称"制义",此外还有制艺、经义、时文、时艺等名称。至于"八股文"...
- 陈文新王同舟
- 文献传递
- 《儿女英雄传》中的八股句法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儿女英雄传》通过大量运用八股句法,特别是八股文的"股对",将八股文长于说理的特点移植到小说之中。这种运用集中于叙事者的直接议论、心理分析以及小说人物语言的议论部分,其效果是使小说主题呈现得更加明晰。作为明清士人自家本色在小说中的流露,八股句法的大量运用,反映着文康改造"平民的消闲文学"、拓展主题开掘艺术手段的努力。这种努力使《儿女英雄传》成为一部极具正统士大夫气质的教育小说,也表明中国传统小说在"小说界革命"兴起之前仍持续进行着艺术探索。
- 王同舟
- 关键词:《儿女英雄传》文康八股文教育小说
- 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的体例探索被引量:1
- 2007年
- 陈文新教授主编的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表现出诸多方面的新变。在体例方面,该编年史的时间段设计以年为基本单位,年上设“阶段”,“阶段”上设“时代”;每一“阶段”与“时代”之前,分别设“引言”与“绪论”,以重点揭示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时代特征。这一体例的设计,强化了编年体文学史的表现力。
- 王同舟
- 关键词:文学史编年体
- 渊源·风会·正变
——晚清小说研究
- 本文旨在探讨晚清小说的整体面貌和它的小说史地位问题。 晚清小说或者按照晚清作家、批评家自己的说法——“新小说”,作品数量惊人,类型众多,作家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也各有不同,在总体面貌的把握上存...
- 王同舟
- 关键词:晚清小说非个人化
- 论宋元小说的类型意识
- 2013年
- 本文着重探讨宋元时代如何区分小说的下属类型,并连带探讨这种区分中表现出来的对于小说文体自身的类型意识。宋元时代大体根据是否具有叙事性,是否以语言为媒介两条标准来划定"说话"的范围。这种划类的方法,表明当时对小说叙事性特征有了认识上的提高。文章继之探讨了宋元"讲史"类型小说的规范问题,着重说明它与别一类型"小说"在虚构问题上并无严格差别。在宋元之际出现了以具体类型之一的"小说"概念来涵盖小说文体的趋势,这种趋势意味着对小说文体虚构性认识上的进展。
- 王同舟
- 关键词:宋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