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祺 作品数:14 被引量:50 H指数:4 供职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常见营养评价系统应用效果简析 李云龙 王士祺辩证思维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8 2010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水平在近几十年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SAP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这类患者的病情复杂,需要运用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救治。从多种治疗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合理的治疗很难准确把握,需要我们用哲学的思维来看待胰腺炎的诊治,辩证地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水平。 冯全新 王士祺 李树钧 冯向英 李芝帆 赵青川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辩证 递进式策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后感染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递进式策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治疗的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后感染的患者资料,其中传统治疗方法38例,递进式策略治疗方法5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住院天数、病死率情况.结果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递进式策略治疗方法病死率(4/56 vs 8/38,P=0.047)、并发症(6/56 vs 12/38,P=0.029)均低于传统治疗组,新发糖尿病(10/56 vs 6/38,P=0.048)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后感染递进式策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 杭振宁 冯向英 王士祺 李树钧 王常青 李芝帆 吕艳香 赵青川 冯全新关键词:胰腺炎 腹膜后感染 手术后并发症 胆总管下段损伤的处理——国内文献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胆总管下段损伤不同处理方式之间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胆总管、损伤、治疗”为主题词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网。纳入国内处理胆总管下段损伤的相关报道,收集其中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病人的死亡率和多次手术率。结果共24篇报道151例病人纳入本研究。不同治疗方法的死亡率如下:腹腔引流术为50.0%,保守治疗为25.0%,余处理方式如损伤修补术联合管引流术、T管引流术、Oddi括约肌成形术、十二指肠旷置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胆胰分流术等治疗方法未发生死亡病例。不同术式再手术率如下:腹腔引流术为92.9%,修补术联合T管引流术为2.0%,十二指肠旷置术为100.0%,胆胰分流术为11.8%。术中明确诊断并给予处理的病人死亡率为零,术后诊断的病人死亡率为37.5%。结论处理胆总管损伤时采用损伤修补术联合T管引流术、Oddi括约肌成形术成功率较高。单纯腹腔引流术以及保守治疗效果最差。术中及时发现并处理胆总管损伤对改善病人预后至关重要。 王士祺 张溪 朱财林 刘宏斌 赵青川关键词:胆总管 手术中并发症 治疗学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评价腹腔镜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病人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3月西京消化病医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及开腹胃癌根治术的2966例病人的资料。并发症按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病人按1∶1比例行倾向评分匹配后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共有2966例病人纳入研究,其中腹腔镜组687例,开腹组2279例。匹配后共1354例病人纳入研究(两组各677例),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7.0%比24.2%,P=0.001),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比6.1%,P=0.818)。按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TNM分期、体质量指数、分化程度、胃切除范围、肿瘤长径、手术时间、送检淋巴结数目分别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在大多数层内也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为术后并发症减少的保护性因素,年龄≥60岁、ASA分级Ⅲ级、术中出血≥200 ml为胃癌根治术后总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T分期为T 2~T 4a期、术中出血≥200 ml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出血量少,安全可行且具有微创优势。 陈杰 李政焰 季刚 王士祺 王娟 赵青川关键词:胃癌 胃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胃癌全胃和近端胃切除术后结果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全胃和近端胃切除术后胃癌患者的返流症状、体力状况、并发症和体重的变化,为选择合理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胃癌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西京医院行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的胃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术后生存患者分别采用(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Q)问卷评价返流症状,采用(Zubrod-ECOG-WHOPerformance Status,ZPSQ)问卷评价体力状况,同时收集术后1年并发症和体重的变化,综合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全胃组317例,生存138例(62.4%),死亡83例(37.6%),失访96例(30.3%);近端胃组113例,生存63例(76.8%),死亡19例(23.2%),失访31例(27.4%);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全胃组在肿瘤的TNM分期、病理分期、死亡率和死亡原因有显著差于近端胃组,P<0.05。发生返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全胃组20例(14.5%),近端胃组26例(41.3%),P<0.01;体力状况ZPSQ≤1分,全胃组118例(85.5%),近端胃组46例(73%),P=0.034;术后伴有并发症,全胃组31例(22.5%),近端胃组38例(60.3%),P<0.01;两组体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482;结论:位于胃上1/3的早期胃癌,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比近端胃切除术更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车强 王士祺 王文 赵青川关键词:近端胃切除术 腹腔镜外科手术 上腹联合侧腹入路胰腺坏死感染组织清除术治疗后腹膜感染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上腹和侧腹联合入路手术方式与常规上腹入路的胰腺坏死感染组织清除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腹膜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既往无基础脏器功能障碍的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上腹和侧腹联合入路,40例行传统上腹入路。比较两组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后并发症、新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比较结果显示,传统上腹部入路组与上腹联合侧腹入路组患者术后局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腹联合侧腹入路组术后器官功能衰竭发病率(3/36 vs 11/40,P=0.031)、再次手术干预率(10/36 vs 22/40,P=0.016)和病死率(4/36 vs 12/40,P=0.044)均低于传统上腹部入路组。结论上腹联合侧腹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是胰腺炎引起的后腹膜感染有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再次手术干预率及病死率。 冯全新 王士祺 李树钧 冯向英 张许杰 王常青 李芝帆 吕艳香 赵青川关键词:胰腺坏死感染 急性胰腺炎不良预后的风险评估肥胖,脂肪肝与感染 研究背景及目的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预后的判断仍是临床工作中的棘手问题。SAP预后的评估多使用各种评分系统而实现。尽管评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SAP... 王士祺关键词:肥胖 脂肪肝 急性胰腺炎 文献传递 急性腹腔感染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及炎症因子作用时间“窗”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腹腔感染大鼠早期葡萄糖代谢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B组,腹腔脂多糖(LPS)注射组;C组,CLP加LPS注射组;D组,对照组。A,B,C组均为急性腹腔感染模型。检测各组血浆中不同时间点葡萄糖、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HOMA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以此评价胰岛素抵抗(IR)程度。结果大鼠急性腹腔感染组(A、B、C组)早期血浆中葡萄糖水平及IRI升高,6 h达峰值。IRI变化与TNF-α,IL-6水平的对数值之间呈正相关(r=0.609和0.755)。接受LPS注射者(B、C组)IL-6升高较未接受LPS注射组(A组)升高明显。IL-6较TNF-α维持时间延长。结论急性腹腔感染早期可出现IR;TNF-α和IL-6与IR的程度呈正相关,不同感染模型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存在差异,其作用时间"窗"不同。 王士祺 包国强 何显力 鲁建国 高德明关键词:胰岛素抵抗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重症急性胰腺炎上腹联合侧腹切口术后的综合护理探讨 目的观察上腹联合侧腹壁切口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pancreatitis,SAP)术后综合护理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接受上腹和侧腹联合切口手术的46例SAP患者进行回... 冯向英 李树钧 王士祺 冯全新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