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天

作品数:18 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晚二叠世
  • 6篇煤层气
  • 6篇二叠世
  • 5篇煤岩
  • 5篇古地理
  • 4篇岩系
  • 4篇含煤
  • 4篇含煤岩系
  • 3篇通量
  • 3篇聚煤
  • 3篇勘探
  • 3篇沉积通量
  • 2篇低煤阶
  • 2篇地层
  • 2篇地质
  • 2篇煤层
  • 2篇煤炭
  • 2篇煤炭资源
  • 2篇聚煤规律
  • 2篇乐平统

机构

  • 18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贵州省煤田地...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天津市地质调...

作者

  • 18篇王学天
  • 13篇邵龙义
  • 6篇鲁静
  • 5篇侯海海
  • 3篇唐跃
  • 2篇高迪
  • 2篇王帅
  • 2篇刘双
  • 1篇刘钦甫
  • 1篇郭立君
  • 1篇胡修棉
  • 1篇邱海峻
  • 1篇易同生
  • 1篇罗晓玲
  • 1篇李雅楠
  • 1篇张家强
  • 1篇程爱国
  • 1篇刘炳强

传媒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中国矿业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矿业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东晚二叠世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对煤储层的影响
滇东地区宣威—富源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宣威组,赋存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其地质资源量约为784× 108 m3,含气量一般为5~ 25m3/t.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以陆相为主,东部边缘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
王学天侯海海刘双王巨民邵龙义
关键词:沉积环境煤储层煤层气
深时源—汇系统古地理重建
源—汇系统分析作为一种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该方法是为了理解沉积物由物源区到沉积区所经历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和收支平衡,以及气候变化、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所形成的沉积记录。源—汇系统...
邵龙义王学天
关键词:沉积通量
文献传递
我国低煤阶煤层气成因类型及成藏模式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基于国内外低煤阶煤层气的富集特点和成藏理论的追踪,对我国低煤阶煤层气的成因类型和成藏模式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低煤阶煤层气藏成因类型有热成因、生物成因和混合成因;煤储层特征包括埋藏浅、含气量低、厚度大、渗透率高且易改造及与其它油气共生等特点;前人从岩性、构造条件及煤储层所处位置、水文地质条件等对低煤阶煤层气的成藏模式进行了划分。基于以上研究,认为应以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和探讨以有利成煤相带为煤层气富集的物质基础、以构造体为煤层气运移压差和以水动力条件为气源补给和封盖的条件的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模式。以东北依兰盆地为例,结合我国低煤阶煤层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我国低煤阶煤层气的成藏富集模式,即原生成因和次生成因叠合下的斜坡区成煤优势相带高富水区的煤层气富集模式。
侯海海邵龙义唐跃王帅王学天刘双
关键词: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模式
厚煤层成因机制——天文周期控制的多期次泥炭沼泽叠加模式被引量:5
2022年
蕴含丰富地质信息的厚煤层是重要的地质碳库及地质信息库,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华北、西北、东北、华南等聚煤区都发育有厚煤层。传统煤田地质学认为,厚煤层是泥炭沼泽潜水面上升速度与植物遗体聚集速度长期处于均衡补偿状态下的连续聚集产物。但现今发育的泥炭沼泽单层最大厚度仅为20 m,考虑泥炭到烟煤成煤过程受到高达约6∶1的压实比例,均衡补偿成因解释厚煤层的形成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基于煤岩学、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不同盆地厚煤层中反映气候变化的天文周期信息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厚煤层中煤岩显微组分以及灰分在垂向上的周期性变化和沉积间断面的存在,是多期次泥炭沼泽叠加形成厚煤层的重要依据。泥炭沼泽多期次叠加及厚煤层中煤岩显微组分的周期性变化均受当时的气候环境演化影响,而气候环境的演化又受控于天文周期。综合已有的厚煤层成因观点和实例研究,提出受天文周期控制的多期次泥炭沼泽叠加成煤理论和模型,用于解释厚煤层的成因机制。
邵龙义党星宇高祥宇王东东温和王学天高迪鲁静
关键词:厚煤层天文周期煤岩显微组分
再论中国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被引量:32
2017年
过去30年间,在层序地层学及旋回地层学等沉积学理论引入中国后,中国学者在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继提出幕式聚煤作用、海侵过程成煤作用、海侵事件成煤作用以及超厚煤层的多阶段泥炭地叠加成因模式等基于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可容空间概念的聚煤模式,并将可进行区域对比的等时性地层单元(层序)与传统岩相古地理研究相结合,重建中国各聚煤期等时性岩相古地理,进行富煤带及聚煤中心迁移规律分析。随着煤层气及煤系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煤相及沉积有机相研究作为煤及泥质岩生烃潜力评价的重要方法重新受到关注。"含煤系统"概念将含煤盆地中各种地质信息进行融合与集成,包括古泥炭堆积的原始特征、含煤岩系的地层格架及煤层丰度、煤中硫含量与分布特征、煤变质程度或煤阶等。近年来,煤层作为"深时"古气候信息的载体,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煤中丝质体含量可用来研究古泥炭地火灾事件及大气氧含量变化,米兰科维奇旋回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深时"时间尺度度量方法,可用来研究古泥炭地的碳聚集速率及其所反映的净初级生产力与大气CO2变化趋势。未来含煤岩系沉积学将会进一步加强研究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样式、层序地层格架下的优质煤炭资源与煤系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预测模式,以及煤层在地球长、短周期气候变化旋回中的地质意义。
邵龙义王学天鲁静王东东侯海海
关键词:含煤岩系煤炭资源沉积学
滇东晚二叠世聚煤期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本文利用野外露头、钻孔岩心及测井等资料对滇东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岩相古地理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区内含煤岩系包括龙潭组(宣威组下段和中段)和长兴组(宣威组上段),岩性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及煤层...
王学天邵龙义侯海海王巨民李振
关键词: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聚煤作用
文献传递
滇东北镇威煤田煤层气选区评价研究
滇东北镇雄-威信煤田具有丰富的煤炭及煤层气资源,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本文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从煤层气的资源、生储、保存和开发环境等方面着手,进行煤层气选区评价研究.研究区煤田构造较简单,含煤地层主要为上二叠统海陆过渡...
王学天邵龙义侯海海王巨民李振
关键词:煤层气资源勘探地质构造含气量
文献传递
DDE框架下的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及煤田地质学知识创新被引量:3
2020年
“深时数字地球”(DDE)大科学计划旨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重建地球生命、地理、物质和气候的演化历史,全面认识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煤炭资源的DDE知识体系及数据平台建设,可为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时代下煤炭资源的科学评价、绿色勘查、煤系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及煤田地质学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基于我国历次煤炭资源评价工作,结合DDE平台知识体系建设思想,提出DDE框架下的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知识体系,对DDE框架下煤田地质学研究中的科学问题进行总结。煤炭资源DDE知识体系及数据库建设,有助于煤炭资源多参数评价方法体系的建立,以及煤炭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全面认识。此外,DDE提供的煤炭资源数据平台,为我们更深入地挖掘含煤盆地地质演化信息和以及深时古气候信息,提供了便捷有效的途径。
邵龙义王学天高祥宇程爱国
关键词:煤地质学知识体系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源-汇系统分析
王学天邵龙义闫志明侯海海王巨民李振
乐平统含煤岩系旋回地层的天文周期驱动:以黔西北毕节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22年
为了系统地研究黔西北毕节地区乐平统含煤岩系中存在的沉积旋回及其天文周期驱动,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对该地区4个钻孔剖面的自然伽马(GR)测井数据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与天文检验。旋回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乐平统含煤岩系记录了405 kyr长偏心率、125 kyr和95 kyr短偏心率、40.6 kyr和33 kyr地轴斜率周期信息,并且可识别出17个由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驱动形成的旋回;天文检验结果显示,乐平统含煤岩系受到天文周期驱动的可能性大于99%。根据识别出的沉积旋回并结合前人在西南地区的层序划分结果,在研究区乐平统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和17个四级层序,同时在经过调谐后得到的时间标尺上加以精确的年龄约束,建立了乐平统的天文年代标尺。对层序地层格架和年代标尺的综合分析表明,乐平统的沉积时限在6.47~7.16 Myr之间,并且底部存在0.69 Myr的穿时现象,3个三级层序的沉积时限分别是2.34 Myr、1.98 Myr、2.84 Myr。最后分析和总结了各三级层序的沉积速率变化规律,乐平统平均沉积速率在2.91~4.11 cm/kyr之间,CSⅠ的沉积速率整体呈现出“慢—快”或“快—慢—快”的变化趋势,CSⅡ沉积速率变化规律不明显,CSⅢ整体呈现出“快—慢—快—慢—快”的变化趋势。本研究所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可为毕节地区乐平统煤系高精度的地层对比提供参考,同时所建立的天文年代标尺可为研究乐平世古气候、古环境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演化提供高分辨率的年代地层框架。
高祥宇邵龙义王学天华芳辉鲁静
关键词:乐平统旋回地层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