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平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阴道
  • 1篇镇痛
  • 1篇肾异位
  • 1篇始基子宫
  • 1篇凝血
  • 1篇皮内注射
  • 1篇缺如
  • 1篇子宫
  • 1篇无阴道
  • 1篇先天
  • 1篇先天性
  • 1篇先天性无阴道
  • 1篇弥漫

机构

  • 4篇肇庆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王平
  • 2篇黎培石
  • 1篇叶荷英
  • 1篇陈婉

传媒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广东医学
  • 1篇肇庆医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2001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情况。方法:收集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的新生儿脐血48例(研究组)和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孕妇足月分娩的新生儿脐因32例(对照组)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脐血48例,其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9例,阳性率为18.87%,而对照组32例脐血,乙肝表面抗原无一例阳性,阳性率为0。结论:乙肝病毒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如何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黎培石王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先天性无阴道伴始基子宫、一侧附件缺如、双肾异位1例
1998年
先天性无阴道伴始基子宫、一侧附件缺如、双肾异位1例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肇庆526020)王平1病历摘要21岁,未婚。因无月经来潮,反复下腹胀痛,于1996年11月12日入院。两年来,无诱因反复出现下腹部不规则胀痛,疼痛可忍受,不伴发热、呕...
王平
关键词:先天性无阴道始基子宫附件缺如
产科DIC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发病特点和诱因,防治和减少DIC的发生。方法对1993~2003年诊治的产科DIC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DIC的发生率为024%,9107%的产科DIC发生在产后24h内,56例患者4例死亡,死亡率为714%,围产儿总数50例,死亡8例,14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率为25%。引起产科DIC的原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重症感染、分娩巴氏水肿胎儿、胎盘早剥、重症肝炎等,而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胎盘因素。结论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是产科DIC的最常见病因,其次是妊高征。产妇分娩巴氏水肿胎也是好发DIC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高危因素。发病的高危人群有多胎、多产、多次人流或引产、前次剖宫产及妊高征、分娩巴氏水肿胎儿的孕产妇。因此,做好孕期保健、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巴氏水肿胎儿出生率是预防产科DIC的重要措施。抢救治疗原则是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王平
关键词: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皮内注射用于分娩镇痛60例临床观察
2002年
目的 探讨皮内注射无菌注射用水(以下简称水针)在分娩中的镇痛作用及对产程和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活跃期皮内注射水针(观察组)和同期注射地西泮(药物组)的初产妇各60例与同期未使用镇痛镇静方法的初产妇60例作对照,比较各组对分娩镇痛、产程和母婴预后方面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x2=19.42,P<0.01)。观察组和药物组均可加速宫口扩张,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观察组和药物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水针具有分娩镇痛作用,并可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因属非药物镇痛,对母婴无不利影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故易于被产妇接受,适于在基层推广应用。
王平叶荷英黎培石陈婉
关键词:皮内注射分娩镇痛产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