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江

作品数:33 被引量:858H指数:16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6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城市
  • 10篇城市群
  • 6篇经济联系
  • 6篇客运
  • 6篇城市流
  • 3篇铁路
  • 3篇网络
  • 3篇旅游
  • 3篇旅游流
  • 3篇经济区
  • 3篇空间结构
  • 3篇空间经济
  • 3篇空间经济联系
  • 3篇城市流强度
  • 2篇生产性服务业
  • 2篇铁路客运
  • 2篇区位
  • 2篇中原城市
  • 2篇中原城市群
  • 2篇经济区位

机构

  • 27篇河南理工大学
  • 24篇河南大学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2篇王海江
  • 22篇苗长虹
  • 4篇茹乐峰
  • 3篇乔旭宁
  • 2篇郝成元
  • 2篇袁占良
  • 2篇刘春国
  • 1篇冯德显
  • 1篇郜智方
  • 1篇崔彩辉
  • 1篇关中美
  • 1篇吴绍洪
  • 1篇卢晓峰
  • 1篇牛海鹏
  • 1篇安春华
  • 1篇王录仓
  • 1篇陈盼盼
  • 1篇赵永江
  • 1篇陈志超
  • 1篇许传阳

传媒

  • 8篇经济地理
  • 5篇地理研究
  • 3篇地域研究与开...
  • 3篇人文地理
  • 2篇地理科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佳木斯教育学...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城市问题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城市群发育现状分析被引量:41
2006年
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城市群正在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文章在对城市群概念进行讨论的基础上,选取2002年各项经济指标,从总体经济实力、人均发展水平、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诸方面,对中国各大城市群的发育状况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强调国家应采取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多极联动”区域发展战略。
苗长虹王海江
关键词:城市群县域经济
基于O-D网络的全国中心城市铁路客运联系及其分布规律被引量:25
2014年
依据全国286个地级中心城市间完整的交互式"城市—车次—城市"铁路客运数据,采用基于O-D网络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全国中心城市铁路联系的空间集聚、任意两中心城市之间的铁路联系、细分车次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多角度解析全国中心城市铁路客运联系的空间格局,精确而清晰地刻画中心城市之间铁路客运联系的空间集聚、网络结构与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国铁路客运联系分布格局呈现向东倾斜的"开"字型结构,即由京沪—沪深线、京广—京哈线"两纵"与陇海—兰新线、沪昆线"两横"相互交汇而成全国铁路客运的骨架。全国铁路客运联系有三个核心集聚区,即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共同构成全国性铁路客运联系中心。当空间联系距离大于200km后,铁路客运联系呈现出较规则的三次曲线型距离衰减规律。全国中心城市之间的铁路客运联系近1/2是在空间联系距离500km的范围内实现的,动车组和高铁联系则有2/3比例在此空间距离内完成。随着空间联系距离的逐渐增加,全国铁路客运联系依次表现为城市群或经济区内、省域内、相邻省区、区域乃至大区域间等不同空间尺度的联系。研究显示,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之间直接的铁路客运联系相对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来说较弱,是交通运输布局方面的一个缺失。
王海江苗长虹
关键词:铁路客运
我国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外服务能力的空间格局——兼论与制造业分布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以城市流描述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和外向功能,以城市流强度来描述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大小,全面分析了我国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外服务能力的规模分布及格局变化。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能力的规模递增趋势明显,全国性中心城市集聚与省域中心城市集聚并存。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能力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各省区的省会及副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呈现明显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集聚与制造业腹地生产的区域性空间组合关系。北京生产性服务功能在不断加强的同时,其制造功能在逐步外迁,长三角、珠三角、山东、福建等省区的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能力与制造功能增长较快,湖北、湖南和江西等省区接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其生产性服务能力与制造功能也有相对较快的增长。
王海江苗长虹茹乐峰关中美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城市流
城市经济区位度与沿黄三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研究
本文以引力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城市"经济区位度"的概念,并以同处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但发育水平不同的山东半岛、中原、关中三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计算了三城市群所在省份诸城市的经济区位度和经济联系强度,揭示了城市群成长发育的经济联系...
苗长虹王海江
关键词: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
文献传递
旅游线路的空间集聚与中国旅游地理分区方案被引量:7
2020年
基于旅游线路大数据,通过近域O-D联系空间分析方法,精确模拟并深入解析全国旅游流空间集聚与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国旅游地理分区方案,并精细刻画不同出游类型的空间结构图谱。研究认为,旅游流的空间集中程度远高于一般意义上的人口和经济集聚,是一种首位型经济活动类型,服从"二八定律"。中国旅游流总体上呈现"大分散、小聚集,既分散又集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全国尺度上旅游流呈分散化均衡布局,说明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抵减了东西之间的区域发展差异。省域尺度旅游线路区域性集聚特征明显,少数热门景区游客集聚过度。东北资源枯竭型地区旅游业方面活力相对不足,中部地区的"黄泛区"出现旅游业"局部塌陷"问题。研究显示,旅游线路空间分布格局清晰地指示了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空间范围。依据旅游线路的空间集聚、旅游接待量、空间相似性、文化习俗同质性等原则,初步划分了东北林海雪原旅游区、京津冀历史文化旅游区、塞外草原风情旅游区等14个全国旅游地理分区。研究也显示,不同旅游出行方式的空间集聚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王海江苏景轩李欣欣苗长虹李晓玉
关键词:旅游流首位度二八定律
城市间经济联系定量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联系更加密切与复杂。地理学对于区域特性和差异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而对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实证研究还相对薄弱。在国际全球化和国内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景下,区域之间的...
王海江
关键词:经济联系城市群城市经济空间结构产业结构
文献传递
中国中心城市的外向功能联系与时空格局被引量:9
2013年
基于城市流的中心城市外向功能联系研究视角,依据全国287个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及其时空的变化,探讨区域空间结构模式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认为,中心城市外向功能联系构成区域空间结构形成演化的主要动力。我国区域空间结构从西部到中东部、从中部及东北到东部沿海地区,总体上呈现出低水平均衡分布、单核心极化—扩散、多核心极化—扩散、高水平均衡4个演化阶段。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区域差异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的外向功能较强,城市群的集聚程度和对外服务能力呈现出规模递增趋势。
王海江苗长虹刘春国茹乐峰
关键词:区域空间结构城市流城市群
我国客运交通联系的距离衰减规律被引量:18
2008年
交通运输体现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是研究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省域公路客运、全国铁路和全国航空客运班期与距离关系的实证研究,深入探讨我国客运交通联系的距离衰减规律特征,得到三种客运方式的适宜营运距离、最佳营运里程和平均营运里程以及距离衰减规律的曲线估计模型,并对距离衰减规律的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评述。
王海江苗长虹
关键词:客运
中国中心城市铁路客运的空间联系及其结构图谱被引量:32
2015年
基于全国286个地级城市交互式的"城市—车次—城市"铁路客运联系数据,运用基于O-D网络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普快、快速、特快、动车和高铁等细分车次类型的角度全面解构全国铁路客运联系的空间格局与结构特征。研究认为,全国中心城市铁路空间联系分布格局体呈现向东倾斜的"开"字型结构,即由京沪—沪深线(沿海轴)、京广—京哈线两纵轴与陇海—兰新线、沪昆线两横轴相互交汇形成全国铁路客运的骨架。全国铁路客运联系服从类似城市体系的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属于自然状态下集中型的空间最优分布。中国铁路客运联系总体上依托大的交通轴线以近域核心城市间的联系为主,动车组及高铁联系则集中表现为东部三大经济区间的联系。
王海江苗长虹
关键词:铁路客运空间结构
公路客流视域下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集聚、层级体系与演化模式
2023年
借助公路客流大数据,研究中国公路客运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布格局与集聚机理,以系统解析区域城市网络“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层级体系与演化模式。研究显示,中国公路客运交通网络总体上呈现出区域性中心集聚分布格局,公路客运联系的距离衰减和地理邻近分布特征很好体现了地理学的空间相关性,公路客运联系的区域性空间集聚和层级叠套现象则是地理学空间异质性分布规律的表征。对中国公路客运交通网络进行省域尺度社区探测,出现类似省级行政区划的社区划分,更大区域尺度的社区探测则出现类似全国七大地理分区的空间划分,反映出公路客运交通联系的集聚特性是以各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性空间集聚分布。随着区域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中国城市网络由西向东明显呈现出单中心到多中心、弱层级到多层级、少节点到多节点的渐进式空间演化过程。西北、东北、湖北、山西、江西、广西和云南等社区为“单中心、弱层级、少节点”的网络体系,广东、成渝和山东社区呈现“双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结构,沪苏皖社区则发育出最为成熟的“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城市网络体系。研究以空间换时间,将区域系统的城市网络演化过程划分为节点城市发育、地方中心增长、省域中心形成、区域中心集聚、国家中心出现等阶段,演进方向指向了“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网络型一体化空间格局。研究为揭示都市圈和城市群网络型一体化发展机制、层级体系及其演化模式等方面提供研究参考。
王海江朱佳鸿张硕姜陆毅苗长虹苏景轩
关键词:交通网络城市网络层级体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