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玲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紧急宫颈环扎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6年
-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主要有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后者包括紧急宫颈环扎术。目前更多研究集中在宫颈功能不全及其预防性应用方面。在妊娠期间发现的宫颈扩张和/或胎囊脱出情形下的紧急宫颈环扎术,由于临床情形更加复杂,在手术指征和临床效果等研究报道还多有不一致,而且,基本上排除宫缩存在。
- 王海玲杨孜
- 关键词:紧急宫颈环扎术宫颈功能不全宫缩抑制剂宫颈扩张胎囊分娩孕周
- 长链游离脂肪酸对滋养细胞线粒体三羟基酰基辅酶A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长链游离脂肪酸对胎盘滋养细胞线粒体β氧化循环长链三羟基酰基辅酶A脱氢酶(LCHA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影响,以及对甲基化修饰的时间效应.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人绒毛滋养细胞及HTR-8/SVneo永久性人滋养细胞,研究组采用长链游离脂肪酸孵育滋养细胞(LC-FFA组),并以短链游离脂肪酸(SC-FFA组)和中链游离脂肪酸(MC-FFA组)作为不同链长游离脂肪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无脂肪酸(F-FFA组).分别在孵育24、48及72 h收集细胞并提取DNA.在LCHAD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 000 bp区域内序列预测CpG岛位置,设计甲基化检测位点和引物.采用Sequenom MassArray甲基化DNA定量分析平台检测不同组CpG岛各CpG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后进行各甲基化位点和CpG岛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LCHAD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 000bp区域内的17个CpG位点中获得11个位点(65%)的甲基化程度,8个为单独位点,3个为复合位点(-984、-960、-899、-853、-811、-796、-774、-727、-615、-595、-579).在不同研究组中每个位点的甲基化变化程度各不同,其中-899位点变化最明显.(2)LCHAD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变化分析:①长、中链游离脂肪酸对LCHAD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影响伴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升高趋势:LC-FFA组孵育72 h(0.55±0.08)比孵育48 h(0.35±0.12)及24 h(0.31±0.04)均明显升高(P<0.05),48 h虽比24 h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FFA组孵育72 h(0.44±0.05)比孵育24 h(0.31±0.04)明显升高(P<0.05).②不同链长游离脂肪酸在不同作用时间影响LCHAD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比较:LC-FFA组孵育72 h的甲基化程度比MC-FFA、SC-FFA组及F-FFA组的72、48及24 h均明显升高(P<0.05).(3)作用72 h游离脂肪酸对LCHAD基因启动子区11个CpG位点甲基化程度影响比较:在LC-FFA组和MC-FFA组-899位点甲基化程
- 孟然杨孜王海玲王雁玲李凤秋韩怡炜
- 关键词:基因甲基化滋养层细胞
- 重度子痫前期病情发展与衍变396例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病情的发展与衍变,寻求减少疾病发生、延缓病情发展及避免严重并发症和不良结局的临床要点。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并终止妊娠、在出院时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的396例患者资料,按入院情况进行分组,包括入院时为单纯sPE不伴有严重并发症(I-sPE)组330例;sPE伴有严重并发症(C-sPE)组33例;轻度子痫前期(mild preeclampsia)后发展为sPE(M-sPE)组23例;入院时无子痫前期诊断但住院后发展成为sPE(N-sPE)组10例。分析指标包括一般临床资料、产前检查情况及病情衍变分析。结果 (1)M-sPE组规律产检率最高(87%),C-sPE组规律产检率最低(50%)。重症首诊患者中,C-sPE组比例(63.6%)高于I-sPE组(44.2%)(P<0.05)。(2)C-sPE组首发征象出现最早,入院孕周较晚;M-sPE组诊断sPE孕周较晚,分娩孕周均值大于34孕周,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3)N-sPE组10例均存在≥1个的预警信息;8例接受了常规性的规律产前检查;7例临床首发征象出现在入院前;入院至sPE诊断中位时间8.0(5.0,16.0)d;sPE诊断至分娩中位时间2.5(0.8,8.5)d。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可以经不同发病情形衍变而来,注重临床预警信息是早期识别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存在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尤其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应早期识别、注意防范重度子痫前期发生;产前检查和管理质量是影响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
- 陈扬杨孜宋颖李维王海玲
-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预警产前检查并发症
- 早发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及抗磷脂综合征对胎盘滋养细胞LCHAD基因甲基化的影响及其与基因mRNA表达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早发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及抗磷脂综合征(APS)对胎盘滋养细胞线粒体长链3.羟基酰基辅酶A脱氢酶(LCHAD)基因甲基化程度的影响及其与基因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前检查及住院治疗的病理妊娠孕妇的血清,其中早发重度子痫前期14例(子痫前期组)、HELLP综合征12例(HELLP组)及APS14例(APS组)为病理妊娠组,以正常妊娠的14例孕妇的血清为对照(对照组);原代绒毛滋养细胞来自于2014年3月至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自愿要求人工流产、胚胎正常、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妇女40例的绒毛组织。在体外培养原代绒毛滋养细胞和永久性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分别加入相同浓度(10%)的4组孕妇的血清,孵育24h后收集各组滋养细胞。(1)采用在线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MethPrimer软件)预测滋养细胞中LCHAD基因启动子区二核苷酸胞嘧啶(CpG)岛甲基化位点的数量及位置;(2)通过MassARRAY甲基化DNA定量分析平台检测4组滋养细胞中LCHAD基因启动子区各位点的甲基化程度;(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4组滋养细胞中LCHADmRNA的表达水平;(4)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4组滋养细胞中LCHAD基因启动子区各位点的甲基化程度与LCHAD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因原代滋养细胞和HTR.8/Svneo细胞两种细胞的实验结果完全一致,故将两种细胞合并用“滋养细胞”表述。(1)滋养细胞中LCHAD基因启动子区目标CpG岛(长度558bp)中,含有17个胞嘧啶鸟嘌呤(cG)位点,获得其中11个(11/17)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其位置分别为:-984、-960、-899、-853、-811、-796、-774、-727、-615、-595、-579位点,其中-899、-796及-774位点为复合位点(含有2个及以上CG序列),另外8个为单独位点(含有
- 孟然杨孜王海玲韩怡炜王雁玲于欢
- 关键词:HELLP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滋养层
- 抗磷脂综合征合并妊娠干预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合并妊娠不同干预时机对产科和围产结局的影响,探讨APS早期干预对于降低产科并发症和改善母儿结局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27例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合并单胎妊娠并分娩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围孕期和孕期针对APS不同的干预时机分为未干预组、孕前干预组、〈孕14周干预组及≥孕14周干预组,分析妊娠期APS干预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PS未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时期干预组(P〈0.008);孕早期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孕14周后干预组(P〈0.008)。APS未干预组和≥孕14周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血栓的发生率均高于孕前干预组和〈孕14周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病率在APS不同干预时机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孕〈14周干预与37周之后分娩呈正相关(OR=5.515,95%CI:1.876~16.215,P=0.027)。结论早期排查和干预APS有利于改善APS妊娠者的产科和围产结局。
- 宋文惠杨孜郭宏霞王海玲
-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干预
- 子痫前期复发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复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并分娩的有过子痫前期病史的临床观察病例资料82例,按照此次妊娠有无子痫前期复发分为复发子痫前期组(RPE组)37例和未复发子痫前期组45例(NRPE组),与同期无子痫前期病史此次妊娠初发子痫前期的病例90例(PPE组)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结局差异。结果 RPE组合并内科疾病者比例、合并慢性高血压者比例均明显高于NRPE组及PPE组(P<0.001、<0.001);RPE组子痫前期诊断孕周和妊娠分娩孕周均明显早于PPE组(P=0.009、0.037);RPE组轻度子痫前期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PPE组,早发型子痫前期者所占比例、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PPE组(P=0.015、0.004、<0.001);RPE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PPE组,小于孕龄儿比例、活产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比例明显高于PPE组(P=0.048、0.034、0.015)。结论复发子痫前期较初发子痫前期有更严重的临床结局,母体存在更多的潜在病理状况。应注重复发子痫前期的防范,最大限度减少疾病复发,改善临床结局。
- 李维杨孜王海玲韩怡炜
- 关键词:子痫前期复发
- 子痫前期复发影响因素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复发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并结束妊娠的有过子痫前期病史的82例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此次妊娠有无子痫前期复发分为复发子痫前期组(RPE组)和未复发子痫前期组(NRPE组),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子痫前期总体发病率为6.6%(1182/17939),82例有子痫前期病史者,再次妊娠子痫前期复发率为45.1%(37/82)。分析子痫前期复发影响因素:母体基础状况:有子痫前期病史的82例中,43.9%(36/82)合并内科疾病,其中以合并慢性高血压者最多,为34.1%(28/82)。RPE组合并内科疾病者(67.6%,25/37)、合并慢性高血压者(54.1%,20/37)均明显高于NRPE组[24.4%(11/45)、17.8%(8/45)],P〈0.001、P=0.001。前次妊娠子痫前期发病情况:RPE组前次妊娠最高收缩压[180.0(160.0~200.0)mmHg]和最高舒张压[110.0(100.0~129.0)mmHg]均明显高于NRPE组[166.0(150.0~180.0)mmHg、100.0(98.5~120.0)mmHg],P=0.009、0.004。RPE组前次最高收缩压为140~159mmHg者所占比例(13.5%,5/37)低于NRPE组(35.0%,14/40)(P=0.029),前次最高收缩压≥160mmHg者所占比例(86.4%,32/37)、前次最高舒张压≥110mmHg者所占比例(59.5%,22/37)、前次为重度高血压者所占比例(73.0%,27/37)均明显高于NRPE组[62.5%(25/40)、32.5%(13/40)、42.5%(17/40)],P=0.016、0.018、0.007。产前检查情况:RPE组中规律产前检查者所占比例(64.9%,24/37)、三级医院规律产前检查者所占比例(40.5%,15/37)均明显低于NRPE组[86.7%(39/45)、86.7%(39/45)],P=0.020、P〈0.001,注册时为高血压前期者所占比例(81.8%,9/11)明显高于NRPE组(29.7%,11/37),P=0.00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慢性高血压(调整OR=7.00,95%CI 2.27,21.52)、不规律产前检查(调整OR=4.19,95%CI 1.14,15.42)是子痫前期复发的独�
- 李维杨孜王海玲韩怡炜
- 关键词:子痫前期复发影响因素产前检查
- 治疗性子宫颈环扎术用于短子宫颈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治疗性子宫颈环扎术在预防妊娠中期短子宫颈综合征孕妇早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妊娠中期B超发现子宫颈长度≤2.5 cm、内外口均闭合的短子宫颈综合征的单胎妊娠孕妇44例;其中接受治疗性子宫颈环扎术的孕妇30例(环扎组),未行治疗性子宫颈环扎术的孕妇14例(未环扎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保胎天数、分娩孕周、不同孕周的累积分娩率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早期(即出生7 d内)新生儿存活率,以评估治疗性子宫颈环扎术对短子宫颈综合征的单胎妊娠孕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环扎组与未环扎组孕妇的保胎天数[分别为103(84-141)、105(83-114)d]、分娩孕周[分别为38.0(35.5-39.4)、38.5(37.3-39.5)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别为3 120(2 750-3 400)、3 130(2 760-3 545)g]及早期新生儿存活率[分别为100%(30/30)、13/14],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孕妇孕≥28周的累积分娩率均为100%,≥32周、≥34周及≥37周的累积分娩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仅子宫颈缩短、内外口均闭合的短子宫颈综合征的单胎妊娠孕妇,治疗性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并不优于保守治疗;对这类孕妇可不必急于行治疗性子宫颈环扎术,动态监测、查找病因并及时个体化处理更重要。
- 王海玲杨孜申叶王伽略
- 关键词:宫颈功能不全妊娠中期
- 抗磷脂综合征合并妊娠不同干预时机及干预方法抗早产效果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不同干预时机及干预方法在抗磷脂综合征(APS)合并妊娠者存在先兆早产或宫颈功能受到影响病例抗早产的效果。方法分析2006—2014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27例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合并单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抗APS干预时机分为未干预、孕前干预、<孕14周干预及≥孕14周干预的4组,对其中59例存在先兆早产征象或宫颈功能受影响者将抗早产方法分为单纯抑制宫缩(A组)、抗APS+抑制宫缩(B组)以及抗APS+抑制宫缩+宫颈环扎术(C组)3种。分析早产风险因素以及不同干预时机下不同抗早产干预方法的孕周终止情况。结果早产发生率35.4%。59例有先兆早产征象或宫颈功能受影响,但早产风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分娩孕周在B组和C组明显大于A组(P<0.001)。C组平均分娩孕周大于B组(P=0.028)。抗APS联合抗早产干预组平均分娩孕周明显大于无抗APS的单纯抑制宫缩A组(P<0.001)。孕前干预与孕<14周干预与APS先兆早产中34周之后和37周之后分娩呈正相关。结论 APS存在早产风险,孕前或孕14周前开始干预并联合抗早产治疗可以明显延长先兆早产病例的妊娠时间,增加34周后分娩率和足月产率。
- 宋文惠杨孜郭宏霞王海玲
-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早产干预宫颈环扎术
- 治疗性宫颈环扎术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治疗性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治疗性宫颈环扎术与未接受治疗性环扎的宫颈功能不全的单胎妊娠患者132例,按孕期超声或体格检查发现的宫颈长度及宫颈内外口扩张程度进行分组。宫颈长≤2.5 cm伴宫颈内口呈V形或U形扩张,宫颈外口闭合者58例接受环扎(A组),未接受环扎23例(a组);宫颈内外口均开大,同时伴或不伴胎囊突出者39例接受环扎(B组),未接受环扎12例(b组)。B组再按宫颈外口开大程度分:B1组为1 cm≤宫颈外口开大≤3 cm(27例),B2组为3 cm<宫颈外口开大≤5 cm(9例),B3组为宫颈外口开大>5 cm(3例)。分析比较临床效果及与环扎效果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分娩孕周、妊娠延长天数、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早期新生儿存活率均大于a组(P<0.05);34周后及37周以后的分娩率明显增加(P<0.05)。B组妊娠延长天数、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28周、>32周、>34周的分娩率均明显大于b组(P<0.05);B组>37周的分娩率大于b组(22.5%vs.0)。宫颈外口开大程度与环扎效果分析显示:环扎治疗B1组的妊娠延长天数及分娩孕周大于B2组,>28周、>32周及>34周的分娩率明显增加(P<0.05)。环扎A组保胎天数、分娩孕周、34周以后及37周后分娩率均大于环扎B1组及B2组(P<0.05)。B3组3例中仅有1例早期新生儿存活。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胎囊突出情况、未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与术后保胎天数呈负相关(β分别为-20.869、-17.431、-14.963)。不同环扎孕周对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早期新生儿存活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宫颈环扎术是妊娠期宫颈明显变化的宫颈功能不全抗早产的有效补救方法;宫内感染、未足月胎膜早破以及胎囊突出情况是环扎效果的影响因素,而宫颈外口开大>5 cm的环扎效果受多因素影响;�
- 王海玲杨孜申叶王霞
- 关键词:宫颈功能不全宫缩抑制剂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