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湘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解剖学
  • 7篇教学
  • 3篇人体解剖学
  • 2篇上腔静脉
  • 2篇头臂
  • 2篇头臂静脉
  • 2篇解剖学观察
  • 2篇静脉
  • 2篇教学创新
  • 1篇道炎症
  • 1篇递质
  • 1篇学法
  • 1篇血管
  • 1篇炎症
  • 1篇粘膜
  • 1篇职高
  • 1篇人体解剖学教...
  • 1篇入路
  • 1篇三叉神经
  • 1篇神经递质

机构

  • 14篇永州职业技术...

作者

  • 14篇王湘军
  • 4篇何祖江
  • 2篇夏佳华
  • 1篇罗建远
  • 1篇郑河源
  • 1篇陈诚
  • 1篇李培
  • 1篇黄明辉
  • 1篇王朝生
  • 1篇刘庆国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世界今日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科技信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体解剖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被引量:17
2016年
人体解剖学教学是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所有医学教育学科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有关医学生的要求也日益增高,这导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讲授知识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而学生接收的知识量亦随之增加。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式存在着缺陷,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日益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人体解剖学教学方式必然需要改革。本文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结合微课教学、PBL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探讨人体解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措施,使医学生在初次进入医学院就能轻松、认真、严谨地学好人体解剖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后期医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何祖江王湘军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
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法在护理、助产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法在护理、助产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护理、助产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护理、助产专业高职专科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9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名,对照组学生采用LBL教学,观察组学生采用PBL结合LBL教学,对比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学生相比,观察组学生的理解分析性题得分、综合应用性题得分、总分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学生使用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交流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助产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何祖江王湘军
关键词:PBLLBL结合教学人体解剖学教学
眶颧颞下入路小脑幕前切迹解剖学研究
2016年
目的探析眶颧颞下入路小脑幕前切迹解剖学。方法抽选使用福尔马林进行浸泡固定的10例头颅湿性标本,分为2组,分别实施传统颞下入路与眶颧颞下入路,对比2组标本的小脑幕前的暴露情况。结果以基底动脉分叉为视野顶点,眶颧颞下入路的视野增加(29.4±7.1)°,传统颞下入路(17.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神经—颈内动脉复合体为视野顶点,眶颧颞下入路的视野增加(20.4±3.4)°,传统颞下入路(1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大脑后动脉视野顶点状态下,传统颞下入路分别为(9.0±3.2)°,眶颧颞下入路分别为(16.5±4.1)°,眶颧颞下入路的视野增加显著高于传统颞下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颧颞下入路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能够明显增加视野,减轻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手术的进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何祖江王湘军
关键词:解剖学
实行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的实践
2014年
在传统的医学院校授课理念中,解剖学仅为入学后一个学期的课程,常为"人体解剖学"教材,需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完整本书所有的内容,而书内基本都为理论知识,严重缺乏临床实践内容,又由于时间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同学对解剖学的学习达不到该有的要求,只是勉强达到考试合格水平,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临床实践能力更不能达标,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各科专业知识中,解剖知识利用差,严重影响各学科的理解掌握。对于常年来的该种现象,其解决方法一直是我们所热衷讨论的话题,如何能够打破这一现象备受关注,我院在长期研究后,实行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的实践,改变了医学教育中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对课程设置和内容结构作了大幅度调整,又与"小系解、大局解"不尽相同,结果所得效果非常可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很好的应用与临床实践中,而且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证明了我们实践的成功性。
王湘军
关键词:临床解剖学
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解剖学观察
2006年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解剖学特征. 方法对81具南方人尸体的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长度、直径夹角等情况进行解剖学观察。 结果81具南方人尸体的上腔静脉总长度为(60.84±12.14)mm,心包外段长度为(42.29±8.76)mm,外径为(17.51±2.99)mm;心包内段长度为(18.43±6.22)mm。外径为(19.21±3.15)mm。左、右头臂静脉长度为(66.89±10.01)mm,和(40.15±8.45)mm,外径分别为(12.61±2.56)mm和(12.17±2.56)mm和(12.17±2.82)mm。左头臂静脉与上腔静脉之间的夹角为128°25′13″±24°25′13″。 结论通过对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解剖学观察。认为心脏插管时,经右侧头臂静脉人右心较为短捷。
王湘军
关键词:上腔静脉头臂静脉解剖学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氯乙烯在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制作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 充分显示头颈部动、静脉血管,并增强其柔韧性和实用性。方法 从双侧颈总动脉、颈内静脉插管,逐一结扎椎动脉及肉眼可见的细小动、静脉,同时用棉花加压填塞椎管断端,再灌注不同颜色的填充剂。结果 经此法制作的标本,动、静脉干铸型饱满,末梢细微,色泽艳丽,特别是静脉铸型更加完美。结论 采用此法行头颈部血管铸型,不但使头颈部动、静脉成型精细美观、柔韧性好、支撑力强,而且大大地提高了人体解剖学教学标本的利用率和临床指导的实用率。
夏佳华王湘军
关键词:头颈部血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氯乙烯铸型标本
吸烟气道炎症气道粘膜的免疫组化研究
郑河源李春龙朱小英王湘军王朝生罗建远
该组对肺泡炎症因子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另外还特别根据“健康”吸烟组与健康不吸烟组的局部支气管粘膜进行病理切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了解其组织化学染色特征与正常健康人的差异,从而总结出“健康”吸烟者支气管粘膜局部炎症存在的免疫...
关键词:
关键词:吸烟免疫组化
高职高专外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05年
临床见习是学生接触患者、了解社会、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时期.2000年以来,我们以外科临床教学见习为平台,探索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观的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刘庆国王湘军黄明辉陈诚
关键词:外科见习教学模式
论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创新
2013年
人体解剖学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抽象、繁杂,因而在教与学的两个方面都需要认真的对待和研究。本文浅述了从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求知欲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三个方面入手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创新。
王湘军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创新
福尔马林固定尸体后刺激性气味消除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消除福尔马林固定尸体后刺激性气味。方法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1年~1年半的尸体标本,采用高悬瓶灌注或大号注射器直接注射氨水混合液。结果灌注后,标本色泽良好,消除了福尔马林刺激性气味,并可闻到芳香性气味。结论采用此法处理尸体后,福尔马林被中和,减少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操作室不再充满呛人的刺激性气味,代替的是清淡芳香性气息。
夏佳华王湘军
关键词:福尔马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