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现青
- 作品数:85 被引量:658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f波特点与血栓栓塞危险性的关系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ECG f波特点与血栓栓塞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NVAF患者69例,根据是否合并血栓栓塞事件,将患者分为栓塞事件组(23例)和无栓塞事件组(46例)。描记ECG V1导联,测量f波的振幅、f波时限和f-f间期,并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相关分析及logistis回归分析。结果栓塞事件组患者f波振幅较无栓塞事件组低(0.076±0.018)mV vs(0.092±0.03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间期较无栓塞事件组短(0.115±0.009)s vs (0.126±0.01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波时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f波振幅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P〈0.05),而与左心房、LVEF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波振幅减低是老年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CG f波特点有助于评估老年NVAF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
- 陈岩张嘉莹张静王现青周晗付海霞赵永辉沈玉祥
-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栓栓塞超声心动描记术
- 雷诺嗪对兔心房肌细胞快钠电流的影响及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雷诺嗪对兔心房肌细胞快钠电流的影响及其是否存在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嵌记录方法,了解雷诺嗪对兔单个心房肌细胞快钠电流的作用,及在不同刺激频率(1 Hz、3.3 Hz、5 Hz)时对快钠电流的影响。结果30μmmol/L雷诺嗪对兔心房肌细胞快钠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25.6±1.8)μmmol/L,并且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其作用加强,存在使用依赖性。结论雷诺嗪对兔心房肌细胞快钠电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存在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
- 王现青张嘉莹严干新张存泰高传玉崔长琮
- 关键词:雷诺嗪快钠电流
- 中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成功介入治疗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 探讨中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46例成功行PCI的中高危NSTE-ACS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PCI后即刻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共122例)和对照组(PCI后即刻静脉应用生理盐水,共124例)。主要有效性终点为术后30 d复合终点(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次要有效性终点为术后7 d和6个月复合终点的发生率。安全性终点为术后3 d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主要有效性终点的发生率为0.9%(1/117),对照组为3.3%(4/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0)。术后7 d两组之间复合终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 (1/122) 比 3.2% (4/124), P=0.38]。术后6个月,替罗非班组的复合终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 (1/117)比5.9% (7/118),P=0.07]。替罗非班组术后6个月无复合终点发生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9.2%比94.2%, log-rank检验P=0.03)。术后3 d,未发生GUSTO中重度出血和重度血小板减少。 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轻微出血[13.1% (16/122)比 7.3% (9/124),P=0.13] 和轻度血小板减少[0.8% (1/122)比0.8% (1/124), P=1.00]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中高危NSTE-ACS患者,成功PCI后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6个月的无事件生存率,且不增加出血。
- 张优高传玉朱中玉刘洪智王宪沛杨宏辉李牧蔚王现青齐大屯胡大一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冠状动脉疾病
- 局部射血分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 2000年
- 目的 评估局部射血分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5 6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8例 )和非冠心病组 (18例 )两组 ;门控心血池显像获得局部射血分数 (REF)。结果 REF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7%、83%、92 %和 75 % ,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和非心肌梗死冠心病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有明显差异。结论 (1)REF对CHD尤其是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单纯用于诊断以及疗效观察时 ,可替代冠脉造影。 (2 )REF结果阳性时 ,应注意与心肌病鉴别 ;阴性结果时 ,应结合其它资料做出冠心病排除的结论。
- 楚英杰牛振民王现青
- 关键词:冠心病
- 左心耳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研究和展望被引量:11
- 2021年
-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较非房颤患者明显增高,而其血栓主要来源于左心耳(LAA)。长期以来,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原则主要依据CHA2DS2-VASc评分,但是对于中低危患者存在局限性。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学者们发现左心耳形态结构特征和功能参数与血栓形成有关,可潜在地用于预测房颤卒中的发生。故本文拟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 马春鸽王现青姚焰
-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耳卒中
- 儿童起搏器患者起搏部位不同心功能的临床观察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右室心内膜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儿童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5年1月39例植入心脏人工永久起搏器的儿童患者,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为心尖部起搏(RVA组)(18例)和右室间隔部(RVS)组(21例)。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18月电极参数(感知、阈值、阻抗)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18月心脏彩超,脑钠肽(BNP)数据,分析不同的起搏部位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18月电极参数,两组间数据无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NP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患者心尖部和室间隔起搏各项参数均较好。随访中未出现心脏功能降低。
- 王顺保宋卫锋张嘉莹王现青
- 关键词:儿童右室心尖部心功能脑钠肽
- 23例心肌淀粉样变性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临床早期识别与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的方法与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特点,分析研究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23例(100%)患者均有心功能不全表现,17例(73.9%)表现为限制性充盈障碍(E/A>1.5和DT<140 ms);蛋白尿15例(65.2%);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回声增强、呈颗粒闪光点回声("闪耀症")22例(95.7%);心脏M超检查左心室增厚("质"),23例(100%)均有不同程度室间隔增厚(>12 mm),20例(86.9%)左心室后壁增厚(>12 mm),而心电图肢体导联呈低电压("电")21例(91.3%)("质/电"矛盾现象);住院期间死亡13例(56.5%),随访死亡6例(26.1%),从诊断至死亡时间1~19个月。结论:心力衰竭+心室壁"质/电"矛盾现象+心肌间"闪耀症"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敏感性高,可作为临床早期识别与诊断的方法和依据。
- 高瑛子高传玉刘煜昊李牧蔚王现青牛振民
- 关键词:心肌淀粉样变性
-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永久希氏束起搏的临床研究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与评价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希氏束起搏植入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华中阜外医院拟在三维标测系统下行永久希氏束起搏的患者30例,平均年龄59.2岁,其中男性17例。对希氏束起搏手术相关研究指标进行分析,包括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导线参数,术前、术后QRS波宽度等。结果根据希氏束导线的植入部位,将患者分为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20例(仅夺获希氏束)和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10例(夺获希氏束和希氏旁心室组织)。采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平均为113 min。术中X线曝光时间: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为(6.20±4.02)min,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为(5.30±4.59)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其中有4例患者为完全零射线手术。术中测试参数: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阻抗平均为(666.50±81.00)Ω,感知平均为(3.30±0.63)mV,阈值平均为(1.80±0.50)V;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阻抗平均为(598.00±112.33)Ω,感知平均为(7.40±0.99)mV,阈值平均(1.21±0.41)V,两组在阻抗、感知、阈值方面比较P值分别为0.065、<0.050、0.003,提示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和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在感知、阈值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具有更低的感知以及更高的阈值。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希氏束导线的参数相对稳定。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希氏束起搏植入可实现几乎"零X线曝光量",植入参数理想,效果稳定,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 马继芳臧小彪付海霞宋卫锋陈珂王现青赵永辉
- 关键词:心动过缓标测起搏器
- 环肺静脉消融策略在房颤治疗中地位的思考
- 2007年
-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对患者危害极大。由于对它发病机制的认识不同导致了临床上不同的治疗方法。肺静脉及环肺静脉开口的肺静脉前庭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共识。本文通过对房颤机制认识的回顾及治疗方法进展,来探讨环肺静脉消融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为将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 王现青张存泰张莉
- 关键词:心房纤颤肺静脉肺静脉前庭
- 自主神经系统在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肺癌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均为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交感神经向肾上腺素能受体发出信号,调节肿瘤微环境的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避等病理过程促进肿瘤进展,副交感神经通过局部胆碱能回路和全身性抗炎通路同样会对肿瘤产生影响,但最终的效应并不相同。临床上检测自主神经功能是肺癌相关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阐明自主神经系统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了解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癌症治疗思路。
- 蔡锶敏王现青郑黎晖姚焰
- 关键词:肺癌自主神经系统心率变异性癌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