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竫华
- 作品数:61 被引量:257H指数:8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山东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以巩膜炎为首发表现的复发性多软骨炎一例被引量:4
- 2007年
- 姚琳白海青王竫华
- 关键词:复发性多软骨炎首发表现巩膜炎多系统疾病糖胺多糖眼部症状
- 改进的酶消化法培养新生大鼠Müller细胞被引量:26
- 2005年
- 目的通过改进的酶消化法,简化Muller细胞的培养和纯化过程。方法采用将眼球培养前处理和机械吹打、贴壁后反复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培养新生大鼠Muller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光电镜观察。结果培养的Muller细胞光镜下胞体较大,胞浆丰富,电镜下细胞器丰富,可见糖原和直径为10nm的微丝,免疫组织化学示95%以上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阳性,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结论改进的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Muller细胞培养方法。
- 李树宁王竫华白海青王大博
- 关键词:MÜLLER细胞视网膜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诱导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作用。方法:取15只生后2—3天Wistar大鼠视网膜组织进行细胞培养,通过Thy —1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视网膜神经...
- 王大博宋爱萍王竫华
- 文献传递
- 热休克蛋白70在视网膜神经元和Müller细胞中的诱导及其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评价大鼠视网膜神经元 (RNs)和 Müller细胞中热休克蛋白 (HSP) 70的诱导表达 ,及其对低糖和谷氨酸损伤的视网膜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大鼠 RNs和 Müller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分别经过热休克处理 (42℃下 1h)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 HSP70表达的时间经过 ;并对 RNs进行低糖(0 .5 6 mmol/ L葡萄糖 ,作用 6 h)和谷氨酸 (10 0 μmol/ L,作用 6 h)兴奋毒性损伤 ,四唑盐 (MTT)比色法评价细胞存活能力 ,同时用 HSP70抗体阻断其表达。 结果 热休克后大鼠 RNs和 Müller细胞中 HSP70高效表达 ;经热休克预处理 ,RNs在低糖和谷氨酸盐损伤后的细胞活力明显提高 ,该现象可被 HSP70抗体阻断。 结论 热休克能够诱导 RNs和 Müller细胞高效表达 HSP70 ,从而增强 RNs对低糖和谷氨酸兴奋毒性损伤的耐受能力。
- 白海青王竫华王大博李树宁张蕊石
-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元HSP70细胞兴奋毒性
- 银杏叶制剂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I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银杏叶制剂干预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银杏叶制剂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不加压眼为自身对照,列为A组,加压眼列为B组)和缺血再灌注+银杏叶制剂治疗组(加压眼列为C组)。前房灌注加压左眼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按不同再灌注时间又分为2h、6h、8h、12h、24h、48h组,各组随机分配4只大鼠,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快速取视网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视网膜组织ICAM-1阳性细胞数。结果:ICAM-1阳性细胞在A组可见一定的表达数量;B组ICAM-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至再灌注48h达高峰,自6h开始同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增量不明显,与A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B组增量少,自6h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可能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 张军富王竫华王大博武海军康菊
- 关键词:银杏叶制剂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细胞间黏附分子-1
- 多糖生物膜的眼内生物相容性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多糖生物膜 (polysaccharide biom embrane,PSBM)在眼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方法 将 PSBM植片植入兔眼前房内 ,设对照组。术后观察眼压和 PSBM植片形态变化 ;于植入后 15、2 5、5 5 d摘除眼球观察角膜内皮活性、晶状体上皮、虹膜局部及视网膜的形态变化 ;对晶状体上皮、视网膜的乳酸脱氢酶 (L DH)、琥珀酸脱氢酶 (SDH)、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 (AL P)进行酶组织化学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PSBM植片在眼内可完全降解吸收 ;角膜内皮活性、晶状体上皮、视网膜的组织学形态无显著变化 ,植入 PSBM处的虹膜局部可见纤维增殖 ;各组实验眼与对照眼间的晶状体上皮和视网膜的 L DH、SDH、ACP、AL P活性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PSBM植入眼内可完全降解吸收 ,是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医用生物材料 ,有望在眼科得到开发应用。
- 王晓莉李树宁王竫华刘万顺韩宝芹
-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角巩膜缘酶活性酶组织化学
- 丝裂霉素C抗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 C (m itomycin C,MMC )在青光眼滤过术中单纯巩膜瓣上应用与巩膜瓣上下联合应用对术后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在兔眼实验性小梁切除术中 ,一组用浸泡有 0 .4 g· L- 1 MMC的海绵片 ,置于巩膜瓣上 5 m in,另一组用浓度相同的 MMC置于巩膜瓣上 3min、巩膜瓣下 2 m in。生理盐水做对照。采用 HE染色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染色 ,观察术后 1、4、7、14及 2 8d滤过泡区的组织学改变及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 应用 MMC组 PCNA阳性成纤维细胞在术后第 4天开始增多 ,但细胞数目远较对照组少。随时间延长 ,细胞数目增加不明显 ,14 d后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瓣上组与瓣上下组间 PCNA阳性细胞数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而且 2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趋势相同。结论 MMC瓣上与瓣上下联合应用的抗纤维增殖效果相同。
- 王大博纪淑兴王竫华
- 关键词:丝裂霉素C增殖细胞核抗原滤过术青光眼
- 人眼视盘、视杯和视网膜中央血管的发育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15 2只胚胎和 2 0只生后眼球在光镜下行连续组织切片观察 ,测量中央切片的视盘、视杯横径及视杯深度。结果可见视盘、视杯均随胎龄增长 ,逐渐增大、加深。 4~ 5个月时 ,视盘、视杯结构已较清晰 ,同时视网膜中央血管开始出现并清晰。视杯直径、视杯深度与视盘大小呈正相关 (r=0 .745 ,0 .439,P<0 .0 0 1)。认为视盘、视杯发育随胎龄增加呈指数增加 。
- 刘桂香王竫华
- 关键词:视盘视杯胚胎发育
- 自动静态视野随诊检查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青光眼与疑似青光眼患者自动静态视野随诊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4年 8月至 2 0 0 0年 6月 ,使用Octopus 1 2 3全自动静态视野计连续检测次数≥ 2次的青光眼患者 (82只眼 )和疑似青光眼患者 (80只眼 )的视野检测资料 ,根据检测次数分为A、B、C组 ,比较各组患者视野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反应率 (FP)、假阴性反应率 (FN)及可靠性因子 (RF)。结果依据瑞士Interzeag公司提供的参考标准 ,疑似青光眼患者组 197份视野检测结果中 ,不可靠视野检测结果 10份 (5 1% ) ;青光眼患者 2 15份视野检测结果中 ,不可靠视野检测结果 39份 (18 1% )。青光眼患者各组的假阴性反应率远高于疑似青光眼患者 (P <0 0 1)。结论 多数疑似青光眼患者自动静态视野随诊检查结果可靠 ,少数不可靠的视野检测结果属偶然现象 ;假阴性反应结果与青光眼患者视野状态有关。
- 吴劲松王大博王竫华
- 关键词:视野检查法青光眼视力
- 血管新生性青光眼的组织学研究
- 1992年
- 对26只血管新生性青光眼的眼球标本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其共同特点是:虹膜前表面有纤维血管膜覆盖,前房角关闭,视网膜、视神经萎缩,生理凹陷扩大加深。其中16/26例虹膜的纤维血管膜有内皮细胞被覆,7/16只标本在内皮细胞下有均质的、且PAS 染色呈阳性的薄膜形成。
- 王竫华石珍荣
- 关键词:虹膜内皮细胞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