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

作品数:20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衰竭
  • 9篇急性肝
  • 9篇急性肝衰
  • 9篇急性肝衰竭
  • 9篇肝衰
  • 9篇肝衰竭
  • 7篇HBV相关
  • 6篇慢加急性肝衰...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护理
  • 4篇功能衰竭
  • 4篇肝功
  • 4篇肝功能
  • 4篇肝功能衰竭
  • 4篇肝炎
  • 3篇血小板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预后
  • 3篇急性肝功能

机构

  • 17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卫生职业...

作者

  • 19篇王艳
  • 11篇甘建和
  • 7篇陈丽
  • 7篇徐英
  • 6篇黄小平
  • 5篇顾静
  • 5篇孙蔚
  • 2篇钱晨莹
  • 2篇赵志
  • 1篇赵卫峰
  • 1篇朱海超
  • 1篇沈佳庆
  • 1篇姚运海
  • 1篇潘青
  • 1篇徐杰
  • 1篇吴云辉
  • 1篇陆中华

传媒

  • 6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全科护理
  • 2篇中外女性健康...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健康之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ROSE技术的临床感染教学模式革新探索
2023年
目的明确微生物学快速现场评价(M-ROSE)技术在临床感染教学中的作用,探索改进感染教学方法。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进入该院感染病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128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临床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以M-ROSE技术为主导的临床感染带教方式。问卷调查2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并通过测试评估2组教学效果,具体分析观察组学生对基于M-ROSE技术临床感染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整体满意度达98.43%,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床旁实际操作、观察病原微生物与炎症细胞的镜下表现并结合临床分析3个环节的满意度均达95.00%以上。观察组学生考核成绩及带教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352、-9.456,P<0.05)。结论M-ROSE技术有助于更早监测到感染相关信息,为临床院内感染防控提供参考,同时基于M-ROSE技术的临床感染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诊疗思维、提高临床感染教学质量。
王艳徐英徐杰甘建和黄小平
关键词:教学模式
循证理念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循征理念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6例,依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分组,接受基础护理的33例患者作为参照组,接受循征理念的3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最后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中应用循征理念,效果理想,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王艳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凝血异常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传统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栓形成事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56例,分为发生血栓组(n=24)与未发生血栓组(n=32)。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后第1~7天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组内及组间不同时间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HBV-ACLF患者在入院时,发生血栓组年龄31.5(29.0~34.0)岁,较未发生血栓组年龄48.5(36.0~50.7)岁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7,P=0.008);在入院当天,MPV在发生血栓组与未发生血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后第2~7天,MPV值发生血栓组与未发生血栓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6、-2.742、-2.894、-4.174、-3.945、-4.716,P值均<0.01)。发生血栓组MPV的峰值为入院第5天,均值为(13.90±1.12)fl,高于正常值范围。所有纳入患者在入院时,PT均值为(28.8±7.2)s、APTT均值(50.5±8.7)s、INR均值(2.6±0.7),均高于正常值;Fb均值为(1.16±0.3)g/L、血小板计数均值为(107.7±26.5)×109/L,均低于正常值。而PT、APTT、Fbg、INR及血小板计数在发生血栓组与未发生血栓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更多是一种低平衡状态,是复杂与异质性的,需要个体化处理。HBV-ACLF患者中,易发生血栓事件者可能与血小板的功能有关,而与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常规指标关系不大。
徐英黄小平陈丽孙蔚王艳甘建和
关键词:平均血小板体积血栓形成
苏州市孕妇对保留脐带血认知度的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孕妇对保留脐带血的认知度及影响脐带血保留的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46例孕妇进行保留脐带血认知度问卷调查。[结果]对脐带血的认识,84.08%的调查对象"听过,但不是很了解";对脐带血临床应用的认识,70.63%的调查对象对脐带血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方面比较了解;43.27%的调查对象选择不为孩子保留脐带血,而主要原因是"储存费用太高,不能承受"。[结论]孕妇对脐带血了解程度偏低,对脐带血临床应用的认识仅局限于治疗血液肿瘤疾病方面,储存费用太高是影响脐带血保留的主要原因。
潘青王艳姜婕妤
关键词:脐带血认知度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γ-谷氨酰胺转移酶与前白蛋白的动态变化及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评分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γ-GT的水平及评估其对预后的指导意义。 方法检测89例肝功能衰竭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30名健康人外周血γ-GT的水平。研究肝功能衰竭存活亚组与死亡亚组患者入院时γ-GT水平和入院后动态变化的差异,研究肝功能衰竭患者入院后γ-GT上升亚组与γ-GT下降亚组存活率的差异,研究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γ-GT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odel for end stage live disease, MELD)评分及前白蛋白的相关性。 结果入院时,肝功能衰竭组、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γ-GT水平分别为(149.61±69.86)、(123.96±59.52)和(48.28±10.25) U/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150,P〈0.05)。肝功能衰竭存活亚组入院后1周γ-GT上升值明显高于肝功能衰竭死亡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27±10.34)比(29.47±5.05) U/L,t=5.40,P〈0.05]。入院后γ-GT上升亚组存活率明显高于γ-GT下降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19%(48/63)比23.08%(6/26),χ2=21.76,P〈0.05]。肝功能衰竭组患者γ-GT与前白蛋白呈正相关性,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709、-0.627,均P〈0.05)。 结论γ-GT的逐步升高是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之一。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γ-GT与前白蛋白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可共同反映肝细胞的再生。
陈丽黄小平王艳徐英孙蔚朱海超甘建和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前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评价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医院住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联合应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随访6个月,实验组的日常生活管理、饮食管理、病情监测管理各维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总分评分分别为(20.34±4.12)分、(22.15±3.56)分、(15.12±2.11)分和(74.82±9.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6.24±3.25)分、(18.65±3.42)分、(13.41±1.54)分和(64.86±8.25)分(P<0.01);实验组的疲乏、活动、情感功能、焦虑各维度和生活质量总分评分分别为(29.26±3.24)分、(17.16±3.01)分、(43.62±5.24)分、(30.05±3.24)分和(164.29±12.3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6.61±3.36)分、(15.30±2.16)分、(40.96±5.36)分、(27.25±4.10)分、(152.32±13.45)分(P<0.05或P<0.01);实验组的并发症为15.91%,低于对照组的35.71%(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钱晨莹濮怡赵志王艳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
IL-32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IL-32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92例HBV-ACLF患者,根据确诊后3个月随访情况分为存活组(n=40)和死亡组(n=5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的血清IL-32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主要并发症、WBC、PLT、红细胞比积(HCT)、TBil、ALT、AST、Alb、SCr、PT、INR、HBV DNA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IL-32与其他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IL-32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AUC的比较采用正态性Z检验。结果2组间HCT、PLT、TBil、SCr、PT、INR、HBV DNA、IL-32、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L-32与TBil(r=0.952,P<0.001)、MELD评分(r=0.850,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IL-32(OR=1.137,95%CI:1.040~1.243,P=0.005)和MELD评分(OR=1.055,95%CI:1.001~1.109,P=0.025)是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IL-32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92,95%CI:0.981~1.000),优于IL-32(AUC=0.984)和MELD评分(AUC=0.8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65、3.182,P值均<0.05)。结论IL-32、MELD评分均能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两者联合则预测价值更高。
顾静王艳孙蔚赵卫峰甘建和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类
IL-6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IL-6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86例HBV-ACLF患者,根据随访90 d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50)和存活组(n=36)。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IL-6与其他变量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价IL-6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红细胞比积(Hct)(t=2.413)、PLT(t=6.584)、TBil(t=-8.070)、PT(U=77.500)、国际标准化比值(INR)(U=102.000)、HBV DNA(t=-2.767)、IL-6(t=-16.543)、MELD评分(t=-8.1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死亡组IL-6水平高于存活组[(27.13±12.18)pg/mL vs(9.72±5.56)pg/mL,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6与TBil、PT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9、0.681,P值均<0.001)。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OR=1.480,95%CI:1.196~1.833,P=0.007)、MELD评分(OR=1.128,95%CI:1.033~1.231,P<0.001)是HBV-ACLF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IL-6联合MELD评分模型的AUC(AUC=0.891,95%CI:0.778~0.999)高于IL-6(AUC=0.838,95%CI:0.687~0.989)、MELD评分(AUC=0.783,95%CI:0.634~0.933)。IL-6联合MELD评分模型对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IL-6(Z=-2.257,P=0.024)。结论IL-6联合MELD评分模型可作为评估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较好的预测模型。
王艳徐英孙蔚陈丽甘建和顾静
关键词:预后
两种护理延伸服务在血友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延伸服务在血友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选取88例血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微信平台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信平台进行延伸护理,可以提高血友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王艳
关键词:护理延伸服务血友病自我管理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
平均血小板体积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关系及其价值。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37例,HBV-ACLF患者44例,慢性乙型肝炎27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Bil、肌酐(Cr)、尿素氮(BUN)、Alb,血氨(NH3),血常规,MELD评分,凝血常规。根据预后的不同,HBV-ACLF分为好转组(19例)与未好转组(25例),随访时间3个月。4组间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2组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于预测变量的准确性。结果肝硬化组、HBV-ACLF组、慢性肝炎组及健康组的MPV、血小板计数、PT、INR、Alb、BUN、TBil、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031、75.837、59.894、56.033、22.760、83.353、70.299,P值均<0.001)。各组间MPV进一步两两比较,HBV-ACLF组MPV明显高于健康组及慢性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076、4.435,P校正值均<0.001);肝硬化组MPV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46,P校正值=0.049)。HBV-ACLF患者中好转组与未好转组MPV、年龄、PT、INR、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710、-2.726、-2.678、-2.322、-2.610,P值均<0.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PV(OR=1.175,95%CI:1.067~2.756,P=0.026)和MELD评分(OR=1.643,95%CI:1.021~2.644,P=0.041)是影响HBV-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PV、MELD及二者联合对HBV-ACLF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0.731、0.791,MPV联合MEL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分别为0.72、0.895。结论MPV是影响HBV-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MPV联合MELD评分预测HBV-ACLF预后比单独预测更有优势。
徐英黄小平陈丽顾静王艳甘建和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平均血小板体积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