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静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7篇病理
  • 5篇前列腺
  • 5篇免疫
  • 5篇病理特点
  • 4篇组织化学
  • 4篇临床病理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上皮
  • 3篇尿路上皮
  • 3篇前列腺肿瘤
  • 3篇细胞
  • 3篇腺肿瘤
  • 3篇临床病理特点
  • 3篇抗原
  • 3篇膀胱
  • 2篇增殖
  • 2篇增殖细胞
  • 2篇增殖细胞核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王静华
  • 12篇何群
  • 9篇李峻
  • 8篇杨新宇
  • 6篇苏晋伟
  • 4篇刘漓波
  • 4篇沈棋
  • 4篇那彦群
  • 4篇李文
  • 3篇金杰
  • 3篇夏同礼
  • 2篇胡帅
  • 1篇席晨光
  • 1篇郭应禄
  • 1篇李志艳
  • 1篇曾荔
  • 1篇刘平
  • 1篇张军
  • 1篇李贵忠
  • 1篇袁亦铭

传媒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与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目前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病理特点及其与前列腺癌临床诊治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1999年1月至2005年8月间所有术前未诊断前列腺癌的全部前列腺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并对其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进行评价。结果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1999年1月至2005年8月间1483例前列腺标本中共检出前列腺偶发癌53例,其发病率为3.6%;病理分级为 Gleason 评分2(1+1)到9(4+5);体积为0.18mm^3到1440.00mm^3。其中体积小于0.5cm^3的无意义癌47例(占88.7%);体积大于0.5cm^3的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6例(占11.3%)。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仅见于 TURP 标本中。TURP 标本中20%的偶发癌为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偶发癌主要分布于前列腺移行区及中央区,其病理分级为 Gleason 评分3+4(2例),4+2(1例)及4+5(3例),肿瘤呈弥漫性分布,术前临床特点均为触诊和/或影象学检查(-),血 PSA 升高,穿刺(-)。结论现阶段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为3.6%,比20世纪80年代略有下降。前列腺偶发癌中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占11.3%。导致这些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术前未被临床诊断的原因与肿瘤的病理特征有关。
杨新宇夏同礼何群李文王静华苏晋伟李峻那彦群
关键词:发病率前列腺肿瘤
N-乙酰基转移酶10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检测N-乙酰基转移酶10(NAT10)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100例CCRCC临床病理标本进行NAT10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结果100例CCRCC患者中,NAT10的表达率为100%,染色强度高于肿瘤旁正常组织,其着色部位为细胞核及胞浆,并在核仁区有特异着色。结论NAT10在CCRCC中高表达,并在核仁区有特异着色,NAT10有望成为临床辅助CCRCC诊断及核仁的新标记物。
沈棋胡帅李峻王静华刘漓波何群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基于前列腺健康指数建立的预测前列腺癌列线图模型的验证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对基于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建立的预测前列腺癌(PCa)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评价该模型预测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疑似前列腺癌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人群(年龄34~90岁)的术前血清和基本资料,筛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大于4 ng/ml的人群共391例,其中235例的tPSA在传统灰区4~10 ng/ml,156例tPSA〉10 ng/ml。对所有血清统一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 (p2PSA)检测,并经计算得到PHI。以前列腺活检病理结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对该人群使用来自上海地区建立的基于PHI、患者年龄和前列腺体积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该模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91例研究对象中,175例(44.8%)最终诊断为前列腺癌。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在此人群中预测前列腺癌的效能高于临床常用的传统指标tPSA (AUC:0.786比0.578, P〈0.000 1)和f/t(AUC:0.786比0.672,P=0.000 2)。对于tPSA灰区(4~10 ng/ml)的人群,该模型的预测价值也高于tPSA (AUC: 0.720比0.513,P=0.000 3)和f/t(AUC:0.720比0.626,P=0.042 5)。 结论基于PHI建立的前列腺癌预测模型经验证具有较好的前列腺癌辅助诊断的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536-540)
孙奎霞闫存玲李志艳刘平张伟何群宋毅王静华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抗原蛋白质前体ROC曲线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膀胱癌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膀胱癌病例尿液脱落细胞学方法检测癌细胞的准确率,为膀胱癌的诊断推广无创伤性检测方法。方法留取患者新鲜尿液100毫升,2100转/MIN低速离心6分钟,弃去上清,取尿液沉渣涂片、固定、HE染色,光镜下诊断。随机选取...
王静华
文献传递
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发生率及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分析因膀胱癌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例中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共865例膀胱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cystoprostatectomy,RCP)标本,所有病例术前均未发现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结果:865例病例中,有235例(27.2%)发现前列腺偶发癌(incidental prostate cancer,IPCa),大部分肿瘤(228/235,97.0%)局限于前列腺内(分期在pT2以内),7例(3.0%)分期为pT3。Gleason score评分84例<6分(35.7%),77例为6分(32.8%),64例为7分(27.2%),10例>7分(4.3%)。结论:本研究RCP术IPCa发生率为27.2%,大部分前列腺偶发癌病例局限于前列腺内且Gleason score评分≤7分,临床病理诊断时充分取材可以提高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
沈棋胡帅李峻王静华何群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膀胱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肿瘤分级膀胱癌
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例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病理特征包括:HE染色形态学特点研究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结果:病例1.患者27岁,男性。以后尿道"肿物"就诊。后尿道"...
杨新宇苏晋伟王静华李峻何群金杰
文献传递
P53蛋白、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异常表达与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预后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率较高,对复发病例的早期发现是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寿命、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被广泛认同的预示尿路上皮癌复发的肿瘤特征性因素并不能充分反应肿瘤的复发倾向。为此,我们在众多分子指标中筛选出P53蛋白(P53)、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Rb)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作为预后指标,对大样本量的尿路上皮癌的复发进行相关性研究。
杨新宇李峻夏同礼何群李文苏晋伟王静华那彦群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P53蛋白癌复发
1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讨论。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平均(31.3±9.3)岁。12例为体检偶然发现,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血尿和腰腹部疼痛。肿瘤直径1.5~15 cm,平均5.4 cm,3例诊断时已发生转移。10例标本大体呈实性,切面灰白多见,其次为杂色、灰褐,5例切面伴囊性变,5例可见出血及坏死区域。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由嗜酸性细胞或透明细胞构成的乳头状、巢状及腺泡状结构,肿瘤细胞界限清楚,核仁较明显,间质主要为纤细的纤维血管间隔,4例可以见到砂砾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TFE3、PAX-8及CD10,不同程度表达AE1/AE3、Vimentin、HMB45及AMACR/P504S,CAIX、CK7、CD117均阴性表达。所有病例TFE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存在TFE3信号分离。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类型,女性高发于男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TFE3荧光原位杂交来确诊。
沈棋胡帅李峻王静华刘漓波何群
关键词: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
肾脏大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观察
目的:通过对肾脏大型肿瘤的病理结果分析了解肾脏大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所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手术切除的肾脏肿瘤标本,在病理大体测量时最长径大于9cm的标本4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
何群杨新宇李文苏晋伟王静华李峻
文献传递
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在泌尿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
E12用于前列腺腺体的基底细胞染色,其染色阴性则支持前列腺癌的诊断,在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方面有效率接近100%。P504S用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病变的特异性不强。与嗜酸细胞腺瘤最难鉴别的肾脏肿瘤之一是分化很好的以颗...
苏晋伟杨新宇王静华李峻何群金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