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飞
- 作品数:28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红楼梦》邦索尔译本回目之美感再现被引量:8
- 2011年
- 翻译学与美学的结合为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回目从功能上讲是全书的一个楔子,从语言上讲是全书美感的缩影。邦索尔神父作为全译《红楼梦》一书的第一人,在回目上再现了原文巧夺天工的语言美、物我两忘的意境美、活灵活现的形象美和自成一家的风格美,潜移默化中为后来者指明了翻译方向,为中华璀璨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屈纯王鹏飞
- 关键词:《红楼梦》回目语言美形象美风格美
- 4.6 V钴酸锂的体相以及界面结构改性研究
- 钴酸锂(LiCoO2)自90年代初被成功商用化以来,与很多昙花一现的材料不同,30年来它一直都在储能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得益于钴酸锂极高的压实密度(~4.1g cm-3)和简单的制备方法。随着3C(Computer、...
- 王鹏飞
- 关键词:正极材料掺杂改性
- 论霍克思、闵福德英译本《石头记》中秦可卿形象的消解
- 2018年
-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她的命运却与整个贾家的兴衰紧密关联。曹雪芹塑造这一人物,对揭示整个文本主旨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在读者眼中,秦氏正邪两赋,是一个"谜"。然而当《红楼梦》踏上跨语际之旅,以异国文字呈现给读者时,由于不同语言载体以及异质文化的差异性,秦可卿这一形象在霍、闵英译本中并没有很好地得以再现。译本不仅削弱了秦可卿的人物形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秦氏在整个文本中的重要作用。
- 王鹏飞刘淳
- 关键词:秦可卿石头记消解
- 西方文学审美传统与汉学家美魏茶对诸葛亮形象的悲剧解读
- 2023年
- 诸葛亮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名人,已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在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忠君效主”“匡扶汉室”“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艺术形象更是深入人心。然而,当中国的史籍以及文学作品被译介到海外后,西方学者基于异质文化背景及西方文学审美传统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在汉学家美魏茶的笔下,诸葛亮成为了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物。本文分析了美魏茶对诸葛亮的悲剧形象建构,并从西方文学的审美传统探索了其原因。
- 王鹏飞周徐
- 关键词:悲剧形象
- 一种还原性化合物改性正极材料的方法及高性能锂电池
- 本发明为一种还原性化合物改性正极材料的方法及高性能锂电池,提供一种还原性化合物对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提出在保护气氛中,将还原性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获得用于改性正极材料的前驱体溶液,将正极材料按加入前驱体溶液中,振荡混合反...
- 肖丹王鹏飞孟岩王玉珏
- 承袭与超越的佳作——《红楼梦》王际真译本复译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在《红楼梦》浩瀚译著中,王际真也是一位翻译了两次该巨著的译者之一。两译本既有承袭的地方,也有微调的词语,更有大刀阔斧改动的情节与段落。复译在旧译的基础上为欧美读者再次展现出《红楼梦》的独特魅力。
- 王鹏飞屈纯
- 关键词:《红楼梦》复译
- 谁解一声两歌——《红楼梦》人物对话中双关语英译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根据《红楼梦》人物对话中双关语的特点将其分为四类,选择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比较分析《红楼梦》四个主要英译本对这些双关语的处理,探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谁更好地传达出了原文"一声两歌"的精髓,并试图找出针对各个不同类型的双关语的最佳翻译方法。
- 王鹏飞曾洁
- 关键词:《红楼梦》双关语英译
- 水仙花与华裔美国文学的滥觞
- 2018年
- 华裔美国文学长期游离于美国主流文学之外,曾一度被认为仅仅是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延续。随着侨居海外华裔族群的增多,美籍华裔作家对美国社会的融入与认同随之增强。他们的笔触逐步反映了华人在美国社会的生存现状,从早期的乡愁、种族歧视到身份与文化的认同的主体变迁,再到现今完全美国化的书写和叙事。华裔美国文学已逐渐步入美国文学的主流,成为美国文学大家族不可分割的一员。
- 王鹏飞
- 关键词:水仙花华裔族群华裔美国
- 沉默的双重象征:种族主义与女性主义——析华裔美国作家汤婷婷之《中国佬》被引量:9
- 2003年
- 《中国佬》是华裔第二代女作家汤婷婷的代表作,无论在通俗文学市场还是在严肃的学术研究中都令人瞩目。汤婷婷在讲述一批中国早期移民在美国艰辛的生存故事的同时,将笔下主人公沉默无语的描写贯穿全书的始终。作者通过这批中国早期移民尴尬的生存经历,着重揭示了沉默在该书中所蕴含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象征意义。
- 王鹏飞
- 关键词:《中国佬》华裔沉默种族歧视
- 从多重时空观看《大师与玛格丽特》的结构诗学意义——试论人类的精神探索
- 2017年
-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是俄罗斯20世纪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他的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通过怪诞的手法、非现实的人物,成功地将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对现实的深沉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善与恶、现实与理想的哲学探索。本文以小说的多重时空观入手,把魔鬼般的神奇世界、历史上的耶路撒冷和莫斯科存在的现实世界结合在一起,然后从作品中挖掘存在的协奏曲与变奏曲的结构诗学意义,在此试图揭示出作者所要体现的灵魂拯救和精神探索。
- 王鹏飞
- 关键词: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结构诗学时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