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洪

作品数:48 被引量:199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2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动脉
  • 11篇血管
  • 10篇脑梗
  • 10篇脑梗死
  • 10篇梗死
  • 9篇护理
  • 8篇溶栓
  • 8篇脑血
  • 8篇脑血管
  • 8篇急性
  • 7篇介入
  • 5篇动脉瘤
  • 5篇动脉溶栓
  • 5篇出血
  • 4篇血管介入
  • 4篇缺血
  • 4篇脑炎
  • 4篇颈内
  • 4篇颈内动脉
  • 4篇护理体会

机构

  • 19篇解放军第32...
  • 18篇解放军324...
  • 7篇成都军区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7...

作者

  • 44篇田洪
  • 35篇刘磊
  • 16篇张玉波
  • 15篇臧巧利
  • 14篇周虎传
  • 11篇宋川
  • 9篇郝磊
  • 8篇张玉波
  • 8篇宋川
  • 5篇张云泉
  • 4篇牟长河
  • 3篇沃西文
  • 3篇欧小凤
  • 2篇郭松
  • 2篇张娜
  • 1篇刘春光
  • 1篇周威
  • 1篇赵士福
  • 1篇冉秀莉
  • 1篇董岸莺

传媒

  • 15篇西南国防医药
  • 4篇西南军医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成都医学院学...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缺血与脑血管形成被引量:2
2013年
人体的血管形成有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动脉生成(arteriogenesis)3个相互联系的过程。血管发生指经血管母细胞分化成的内皮细胞,经原位增殖、联合形成初始血管网的过程。血管生成指在已存的血管处被激活的内皮细胞经迁移、增殖形成初始的毛细血管,后通过分芽、分支和套叠,再扩展延伸而成新的毛细血管网。动脉生成是指在血流作用下原有的侧支动脉被重塑为功能性供血型动脉的过程,包括血管平滑肌的增生、迁移、分化及再塑,即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张玉波田洪刘磊
关键词:脑缺血血管发生血管生成动脉生成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发病后6-48 h入院的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65)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次,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B组(n=65)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和肌力测评,并观察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出血性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基线水平均明显改善(P<0.01),而A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肌力恢复均显著优于B组(P<0.01);A组发生1例出血性转化,4例血尿;B组发生1例血尿,两组均无消化道出血,两组在出血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发病后6~48 h就医的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田洪郝磊张玉波周虎传刘磊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溶栓疗效
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rt-PA和尿激酶对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溶栓,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63例脑梗死均为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动脉溶栓后,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临床显效率和脑水肿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rt-PA组颅内出血发生率11.1%明显小于尿激酶组39.4%(P<0.05)。结论 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优于尿激酶,临床疗效及再通率与尿激酶相似。
田洪张玉波牟长河刘磊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
边缘性脑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边缘性脑炎(1imbicencephaliti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行为改变以及记忆缺损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少见神经系统病变,有研究者把它分为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paraneoplasticlimbicencephalitics,PLE)和非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non-paraneoplasticlimbicencephalitics,NPLE),但笔者认为LE首先应是自身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的脑炎,从1960年LE的发现至今,人们对LE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就LE的上述各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玉波田洪刘磊
关键词:边缘性脑炎神经系统病变抗原抗体反应副肿瘤性
非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误诊为脑梗死1例报告被引量:2
2012年
病例男,2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吐词不清、近记忆减退、反应迟钝。于2011年2月16日在当地某医院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后,诊断"脑梗死",予抗血小板聚积、改善循环、神经营养等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出院后仍予"阿斯匹灵、银杏叶片"口服。但患者吐词不清逐渐加重,并出现右上肢无力,远端明显,手不能握筷。
张玉波田洪宋川周威刘春光刘磊
关键词:边缘性脑炎脑梗死误诊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抗抑郁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抗抑郁治疗,包括早期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17)、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定,比较入院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评分变化,评估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AMD评分、FMA评分、B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NF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能够缓解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能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日常生活能力。
吴丽华王怡雯郝磊田洪张玉波周虎传刘磊
关键词:心理干预基底节脑出血抗抑郁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效果与残存正向血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动脉溶栓治疗的4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残存正向血流分为A、B组,A组23例,有正向血流或(和)侧支循环,B组17例,无正向血流和侧支循环,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14 d NIHSS评分和出血性转化情况。结果 A组拥有残存正向血流或(和)侧支循环,21例(91.3%)完全或部分再通,发生非症状性出血性转化1例,溶栓前NIHSS评分12.69±3.88,溶栓后14 d NIHSS评分6.05±3.25;B组无残存正向血流和侧支循环,15例(88.2%)完全或部分再通,发生1例非症状性出血性转化,1例症状性出血性转化(溶栓后7 h发生大量脑出血死亡),溶栓前NIHSS评分13.51±4.19,溶栓后14 d NIHSS评分8.68±5.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14 d后显效率为68.1%,有效率为86.3%,而B组的显效率为43.8%,有效率为56.3%,提示A组临床效果较B组好。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的效果不仅与时间窗密切相关,还与残存正向血流有关;残存正向血流多的患者动脉溶栓后临床效果好,出血风险低。
田洪郝磊宋川张玉波周虎传刘磊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溶栓时间窗疗效侧支循环
高压氧抑制沙土鼠iNOS表达改善缺血性脑细胞凋亡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皮层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及其对脑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30min再灌流模型。用电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脑皮层一氧化氮生成、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缺血再灌流期沙土鼠脑皮层中NO的含量显著增加,3 型 NOS均有表达,缺血再灌流第 2 天,iNOS的表达最为明显,同时NO的生成达到高峰。缺血再灌流第1、2、3天,沙土鼠脑皮层均可见凋亡细胞,以第 2、3 天更为明显。高压氧暴露能明显抑制 iNOS表达,减少NO生成,减轻神经细胞凋亡。结论 高压氧能抑制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流期脑皮层 NO生成,减轻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刘磊赵士福宋川袁媛田洪
关键词:高压氧一氧化氮凋亡脑缺血
1例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及DSA分析
2016年
病例男,57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半月”就诊。患者半月前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约十几分钟自行缓解,外院CT血管成像(CTA)示“双侧颈内动脉近分叉处软斑形成伴局部管腔狭窄.
牟长河张玉波田洪周虎传刘磊
关键词:颈内动脉造影
普通自膨式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瘤1例
2011年
病例男,52岁,因"反复发作性言语不清伴右侧上下肢体麻木无力2个月余"入院。症状持续约10余分钟自行消失,不伴有呕吐、头痛、肢体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部无异常体征,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血、尿、粪常规均示正常,血糖、血脂。
田洪范汝雄刘磊
关键词:自膨式支架颈内动脉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