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士华

作品数:243 被引量:2,018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3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9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7篇天文地球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6篇有机氯
  • 84篇有机氯农药
  • 67篇污染
  • 50篇多环芳烃
  • 36篇沉积物
  • 34篇土壤
  • 20篇重金
  • 20篇重金属
  • 18篇气溶胶
  • 14篇水体
  • 14篇表层沉积物
  • 13篇湿沉降
  • 13篇干湿沉降
  • 12篇地下河
  • 12篇岩溶
  • 12篇湖泊
  • 11篇地球化
  • 11篇地球化学
  • 11篇污染物
  • 9篇生态风险

机构

  • 198篇中国地质大学
  • 54篇中国科学院
  • 2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桂林工学院
  • 6篇广西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6篇湖北理工学院
  • 5篇武汉科技大学
  • 4篇四川省地质调...
  • 4篇海南省地质调...
  • 3篇黄石理工学院
  • 3篇深圳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武汉工程大学
  • 3篇澳门大学
  • 3篇广东省南海市...
  • 2篇江汉大学
  • 2篇湖北大学

作者

  • 243篇祁士华
  • 35篇邢新丽
  • 30篇张干
  • 30篇苏秋克
  • 24篇龚香宜
  • 22篇张原
  • 22篇李军
  • 19篇吴辰熙
  • 18篇吕春玲
  • 17篇张家泉
  • 16篇胡英
  • 15篇刘国卿
  • 15篇郑煌
  • 14篇王英辉
  • 13篇张俊鹏
  • 13篇盛国英
  • 12篇孔少飞
  • 12篇杨丹
  • 12篇祁士华
  • 12篇王伟

传媒

  • 28篇环境科学
  • 24篇中国环境科学
  • 17篇环境科学与技...
  • 13篇安全与环境工...
  • 11篇环境化学
  • 11篇地质科技情报
  • 8篇环境科学研究
  • 8篇地球科学(中...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5篇地球化学
  • 4篇环境污染与防...
  • 4篇中国环境监测
  • 3篇地质科学
  • 3篇湖泊科学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中国岩溶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地球科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作物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13篇2013
  • 16篇2012
  • 15篇2011
  • 14篇2010
  • 18篇2009
  • 15篇2008
  • 23篇2007
  • 22篇2006
  • 17篇2005
  • 9篇2004
2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绵阳市代表性点位土壤多环芳烃剖面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挑选绵阳市有代表性的点位土壤柱,应用GC-MS分析土壤柱垂直剖面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水平,得出其垂直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20cm深度中的PAHs含量最高,40cm以下则含量锐减。由于表层(0~5cm)土壤与大气之间的土气交换频繁,PAHs含量相对较低,而5~20cm处土壤受到表层土壤的遮盖,PAHs富集较高,含量达到整个土壤柱最高值。多环芳烃总体垂直剖面分布特征表现出随深度增加含量减少的趋势。PAHs总含量以江油市点位(330.24ng/g)最高,其次是三台县点位(299.89ng/g),最低是游仙区点位(112.74ng/g)。研究区主要污染物为Nap、Phe和Chr/y。其中不同的土质、种植物都能影响PAHs的富集和迁移速率,导致含量在不同深度上产生变化。此外,参照有关环境质量标准,发现PAHs总量上江油市点位与三台县点位属于轻微污染、游仙区点位则属于无污染。
许峰祁士华高媛邢新丽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
典型工业过程一次颗粒物实时排放特征
2022年
工业过程是我国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满足当前高精度排放清单的构建,亟需对其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和排放因子开展实测。基于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对水泥生产、医药制造、玻璃制造、纺织(燃煤锅炉)和钢铁烧结5类典型工业过程颗粒物进行测试,获得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亚微米颗粒物(PM_(1.0))和黑碳(BC)的实时排放量,对PM_(1.0)/PM_(2.5),PM_(2.5)/PM_(10)和BC/PM_(2.5)(质量浓度比)的日变化进行分析,更新各类一次颗粒物的排放因子。上述5类典型工业过程的PM_(2.5)和BC平均日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1.60±1.13),(5.08±3.29),(0.14±0.12),(0.87±0.42)和(0.79±0.30) mg/m^(3),以及(24.03±16.40),(40.38±20.47),(2.59±1.64),(11.44±10.02)和(5.98±4.33)μg/m^(3),具有明显的日变化,高值时段分别为低值时段的1.16~2.53倍和1.57~2.40倍。这可能与不同时间段内燃料添加改变燃烧状态和污染控制设备效率波动有关,因此高时间分辨率污染物排放清单的构建需考虑这些日变化特征。水泥生产行业的BC/PM_(2.5)为清单编制技术手册中推荐值(0.002)的7.5倍,钢铁烧结行业为推荐值(0.001)的8.6倍,且其BC排放因子分别为0.11和0.02 mg/kg,远低于技术手册中的230和2.52 mg/kg,若以技术手册中推荐的BC排放系数建立排放清单会高估BC的排放量。制药、玻璃制造、纺织(燃煤锅炉)的BC/PM_(2.5)分别为(0.009 5±0.005 0),(0.030 3±0.026 9)和(0.010 2±0.008 0),BC排放因子分别为0.43,0.29和0.68 mg/kg,技术手册中并未给出BC参考排放系数。研究数据可为更新清单编制技术手册和建立BC排放清单提供实测数据支撑。
葛宏飞孔少飞刘晋宏冯韵凯覃思祁士华
关键词:排放因子黑碳
气象因子对洪湖有机氯农药大气沉降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对洪湖进行了为期一年(2005年2月-2006年2月)的大气沉降采样,采用被动大气采样方法对大气沉降中的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得到该年通过大气沉降向洪湖输入有机氯农药9.77 kg,其中大气颗粒态沉降量为2.74 kg,湿沉降量为7.03kg。大气沉降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沉降量最大。将所获气象数据和各季度有机氯农药大气沉降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气象因子对湿沉降的相关性较大气颗粒态沉降的明显,其中降雨量、平均温度、平均风速与湿沉降量的相关系数最高;②风速、温度、日照对有机氯农药在气相溶解态和大气颗粒态分配影响强烈,而温度是决定有机氯农药在大气中以何种形式沉降的主要因素;③由于降雨的前锋时段具备有效的强沉降能力,使得连续性降雨频次对大气沉降影响强烈。
杨丹祁士华吴辰熙张原张凯田芳高媛许峰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气象因子沉降通量HCHSDDTS
舟山青浜岛水体及海产品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和富集特征被引量:15
2015年
在舟山青浜岛采集了14个生物样品及对应点位的3个海水样品,利用气相色谱(GC-ECD)测定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浓度,分析不同点位水体及水产品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与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舟山青浜岛HCHs和DDTs检出率高达100%.海产品中HCHs含量范围0.09~11.51 ng·g-1,平均值为2.02 ng·g-1,DDTs含量范围0.02~56.15 ng·g-1,平均值为12.36 ng·g-1;海水样品中HCHs含量范围0.07~0.20 ng·L-1,平均值为0.13 ng·L-1,DDTs含量范围0.23~0.41ng·L-1,平均值为0.34 ng·L-1.整体而言,研究区样品中DDTs残留高于HCHs残留.与国内外其他研究区域相比,青浜岛水生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处于较低水平.对照相应标准可以看出,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国家相应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3-2012、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通过比值法来源分析得知,青浜岛海域HCHs和DDTs主要为外源输入.OCPs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显示,海洋上升流及其锋面的变化是影响OCPs分布的主要因素.水体中OCPs分布与青浜岛的特殊地形有关,且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水体OCPs的贡献方式之一.健康风险评价表明,该区域居民通过食用海产品OCPs平均日摄入量远低于FAO/WHO限定的每日可摄入量(ADI),说明该地区居民食用海产品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
张泽洲邢新丽顾延生桂福坤祁士华祁士华黄焕芳黄焕芳
关键词:水产品有机氯农药
福建省泉州湾有机氯农药的干湿沉降
吴辰熙祁士华苏秋克吕春玲王伟
洪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及组成被引量:36
2009年
利用GC-ECD测定了洪湖表层(0~2cm)、次表层(2~10cm)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组成及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HCHs在表层、次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分别为2.05~19.0ng/g和0.66~11.3ng/g,DDTs在表层、次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分别为2.39~25.8ng/g和1.22~27.5ng/g.次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低于表层沉积物,可能是因为有部分已发生迁移或转化.HCHs和DDTs呈现出在河流入湖口处含量较高,近长江处含量降低的趋势,其污染来源主要是河流输入及洪湖市的工农业排污.组分特征表明沉积物中的HCHs主要来源于林丹的使用,而DDTs则主要来源于环境早期残留.
龚香宜祁士华吕春玲胡立嵩苏秋克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沉积物
珠江广州河段重金属元素的高分辨沉积记录被引量:10
2000年
通过对珠江广州河段沉积柱样的重金属元素及总有机碳(TOC)沉积通量研究,揭示了该段河床近百年来、特别是近30年来重金属污染物的沉积特征与变化.研究认为,污染物的沉积通量较沉积物含量更能记录污染历史变化;珠江广州河段重金属污染物可分为3组6个沉积历史阶段,其与本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历程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闵育顺祁士华张干
关键词:珠江广州河段重金属污染物
洪湖湿地鹭科鸟类组织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GC-ECD)测定了洪湖鹭科鸟类(包括白鹭、池鹭)的胸脯肌肉、肝脏组织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结果显示,鹭科鸟体内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六氯代苯、艾氏剂、七氯、环氧七氯等大部分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白鹭肌肉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1.3—89.4 ng.g-1和162—2149 ng.g-1(以脂重计,下同),平均值分别为37.3 ng.g-1和943 ng.g-1;肝脏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73—30.6 ng.g-1和280—957 ng.g-1,平均值分别为14.6 ng.g-1和566 ng.g-1.池鹭肌肉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61—25.8 ng.g-1和68.4—261 ng.g-1,平均值分别为11.5 ng.g-1和189 ng.g-1;肝脏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63—18.9 ng.g-1和147—1305 ng.g-1,平均值分别为13.1 ng.g-1和553 ng.g-1.统计分析显示,HCHs和DDTs在洪湖鹭科鸟组织中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析结果表明,洪湖湿地系统可作为有机氯污染的潜在源区,而候鸟可成为有机污染物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的传输介质.洪湖地区鹭鸟体内有机氯污染与全球其它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有机氯农药尚未对本区鸟类产生威胁.
陈静袁林喜祁士华柯艳萍胡英张小辉于佳
关键词:鹭科鸟类有机氯农药
气溶胶与降尘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研究被引量:23
2001年
通过广东省茂名市区四个不同功能点大气气溶胶和降尘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研究发现 :1、气溶胶中优控多环芳烃大大高于降尘中的含量 ,为降尘的 5.97~ 1 9.3倍 ;以石化厂区为例 ,非优控多环芳烃在气溶胶中的相对含量更高 ,为降尘的 2 4 .7倍。2、气溶胶中优控多环芳烃和非优控多环芳烃的分布为随分子量增加而含量增高的趋势 ,但降尘中优控多环芳烃的高含量相对集中于萤蒽至苯并 (b)萤蒽之间。3、不同功能区由于排放源的差别所表现出的气溶胶和降尘中优控多环芳烃总量及总量比值、部分强致癌和致癌物含量及含量比值均存在差异。4、对气溶胶和降尘中多环芳烃研究可以对降尘中非优控多环芳烃降解和溶解量进行估算。以石化厂区为例 ,降尘中非优控多环芳烃比原始含量已减少76%。
祁士华傅家谟盛国英闵育顺吴家众刘普新梁朝
关键词:气溶胶降尘多环芳烃大气污染
广西大石围巨型漏斗土壤中多环芳烃与环境因素被引量:10
2012年
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巨型岩溶漏斗(天坑)为研究对象,采集大石围漏斗不同部位的表层土壤,采用气象仪器观测大石围漏斗的环境因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地表(正地形)土壤中ΣPAHs浓度范围为75.20~373.79 ng·g-1,平均值120.70 ng·g-1;地下(负地形)土壤,绝壁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9.88~330.79 ng·g-1,平均值131.86 ng·g-1;底部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27.48~661.62 ng·g-1,平均值395.22 ng·g-1;地下河(洞穴)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 132.11~1 749.95 ng·g-1,平均值为1 412.39 ng·g-1;土壤中PAHs以4~6环为主.比值法推断大石围漏斗土壤PAHs的来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源,主要污染途径为大气传输沉降.总体上,大石围漏斗土壤中PAHs浓度的空间分布随温差和相对湿度的升高呈现地面-绝壁-底部-地下河(洞穴)逐渐增加,PAHs显示"冷陷阱效应"的垂向富集与分异作用.影响PAHs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湿度、风向和风速,在漏斗局部显示多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环境因子夏季影响大于冬季.监测发现,2007年比2006年大石围漏斗底部土壤中PAHs的浓度增加了3.5倍.因此,本研究提出巨型岩溶漏斗PAHs的富集和分异作用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孔祥胜祁士华蒋忠诚黄保健
关键词:多环芳烃环境因素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