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性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性(BPV)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及其对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共80例。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SD)代表BPV值。采用CT血管造影(CTA)和/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诊断患者颅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BPV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24 h BPV预测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的价值。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4 h、昼间的BPV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呈正相关(P<0.05)。24 h收缩压SD对颅内外动脉狭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95%CI(0.595,0.829),P=0.004];24 h舒张压SD对颅内外动脉狭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0[95%CI(0.568,0.812),P=0.009]。结论 24 h、昼间的BPV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呈正相关,24 h BPV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程敏 王梦琳 徐燕关键词:高血压 血压波动性 靶器官损害 肉毒毒素治疗儿童慢性偏头痛1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2024年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被列为世界十大致残疾病之一。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是偏头痛的一种亚型,其临床特点为每月至少有15个头痛日,至少持续3个月,因头痛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A型肉毒毒素(onabotulinum toxin A,BoNT-A)注射是治疗成人CM的方法之一[1],而对于儿童CM,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预防性治疗药物仅有托吡酯,而托吡酯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2]。对于不能耐受口服药物的儿童CM病人,目前治疗手段有限。虽然BoNT-A在成人CM治疗中已获指南推荐,但在儿童CM治疗中报道尚少[2~4]。 程敏 丛璐 彭莉 董伟伟 刘尊敬 马莹 郭淮莲关键词:慢性偏头痛 A型肉毒毒素 托吡酯 口服药物 特发性震颤患者^(131)I-间碘苄胍的心肌摄取率变化 2015年 目的观察特发性震颤(ET)患者131I-间碘苄胍(MIBG)的心肌摄取率的变化。方法收集ET患者11例(ET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9例,并行131I-MIBG心肌显像检查,比较两组注射131I-MIBG后15 min、4 h和24h的131I-MIBG心肌摄取率。结果 ET组注射131I-MIBG后15 min、4 h和24 h131I-MIBG心肌摄取率分别为2.34±0.34、2.46±0.51、2.28±0.58,对照组分别为2.39±0.28、2.62±0.48和2.53±0.40。ET组各时间点131I-MIBG心肌摄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T患者131I-MIBG的心肌摄取率未发生明显变化。 程敏 郭淮莲 杨团峰 王丽 李原 王茜关键词:特发性震颤 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无名质核的MRI测量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正常认识功能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和痴呆患者进行MRI检测,比较三者无名质核厚度的差异。方法对正常认知功能老龄者(11例)、MCI(13例)及痴呆患者(15例),分别应用MMSE和MoCA量表进行评分,应用快速回波序列进行MR扫描,在平行于脑干长轴经白质前联合的冠状斜切面上测量无名质核的厚度。结果正常认知功能老龄对照组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78.6±6.7)岁,无名质核厚度平均(0.27±0.06)cm;MCI组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72.8±7.8)岁,无名质核厚度平均(0.23±0.04)cm;痴呆组男14例,女1例,平均年龄(78.5±5.8)岁,无名质核厚度平均(0.12±0.03)cm。3组无名质核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痴呆组较正常对照组及MCI组缩小(P<0.01),MCI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痴呆及MCI者无名质核较正常认知功能老龄者均存在明显萎缩,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无名质核的萎缩可能进一步加重。 李文娟 范洋溢 张万蕾 程敏 高旭光关键词:痴呆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核磁共振成像 散发成年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散发成年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患者的临床表型、影像特点及皮肤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7例经NOTCH2NLC基因检测确诊的成年型NIID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皮肤病理特点。结果该组患者起病年龄33~73岁,平均(54.43±15.47)岁。主要临床表现除认知功能障碍、发作性脑病等核心症状外,前期发生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比较突出。7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颅脑磁共振成像显示弥散加权成像皮髓质交界区呈异常高信号。7例患者均被发现NOTCH2NLC基因非编码区中存在GGC异常重复扩增,重复扩增次数为93~177次。皮肤活检可见汗腺导管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有酸性核内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为p62阳性;电镜下呈不具膜结构的细丝状物质。结论散发成年型NIID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皮肤病理检查和基因检测是明确诊断的必要手段。 丛璐 程敏 范洋溢 洪道俊 徐燕 刘尊敬关键词:消化道症状 糖耐量减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交感皮肤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和交感皮肤反应(SSR)的变化。方法:对25例IGT患者(IGT组)、32例2型糖尿病(DM)患者(DM组)及18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一侧肢体NCV检测和四肢SSR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GT组(除腓神经外)各根神经NCV均有不同程度减慢,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M组(除胫神经外)各根神经NC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减慢(P<0.05)。IGT组双下肢SSR起始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DM组四肢SSR起始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IGT组和DM组NCV异常率分别为5.56%、28.00%、65.63%,SSR异常率分别为33.33%、72.00%、93.75%,3组间NCV和SSR异常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在IGT和DM组中,SSR异常率均高于NCV异常率,且无症状者亦有一定的NCV和SSR异常率。结论:IGT患者存在临床或亚临床周围神经损害,以小纤维受累为主,大纤维受累较少且局限于感觉纤维;SSR对糖代谢紊乱相关的周围神经损害的早期诊断敏感性优于NCV,但其特异性较差。 张美娇 程敏 毛春燕 赵静 陈颖丽 唐春花 张秀英 郭淮莲 纪立农关键词:糖耐量减低 周围神经损害 神经传导速度 交感皮肤反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高分辨CT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高分辨率CT(HRCT)特点及与预后相关的早期指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1日_2016年5月30日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胸部HSCT并诊断为CMV肺炎的24例患者。根据患者诊断CMV肺炎后30 d的临床状况将疗效分为有效和无效。以初始影像的主要表现进行分组,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及初始影像表现与预后的关系。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评价。结果 24例CMV肺炎患者中,16例(66.7%)治疗有效,8例(33.3%)治疗无效。有效组和无效组间CMV肺炎发生时间、外周血CMV最高拷贝、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机械通气和影像学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是与CMV肺炎治疗反应唯一相关的因素(B=-3.818,P=0.004)。根据初始影像主要表现分为小叶中心结节组(14例)、磨玻璃影组(4例)以及实变组(6例)。3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92.9%(13/14)、50.0%(2/4)、16.7%(1/6)。初始表现以小叶中心结节为主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其他表现者,有效率分别为92.9%(13/14)、30.0%(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1,P=0.002)。结论 CMV肺炎的早期HRCT表现以小叶中心结节、实变、磨玻璃影为主,其中以小叶中心结节为主要表现者预后较好。 程敏 洪楠关键词:肺炎 病毒性 巨细胞病毒感染 血管生长素促血管生成机制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05年 血管生长素 (angiogenin ,ANG)是一种促使新血管生成的诱导剂 ,它属于核糖核酸酶超家族中的一员。ANG蛋白含 12 3个氨基酸 ,相对分子量为 14 .4kD ,在肿瘤细胞中首先发现 ,也存在于正常细胞中 ,可由多种细胞分泌 ,其核糖核酸酶活性较弱。研究证实 ,ANG可以在细胞间及细胞内发挥促血管生长作用。ANG与缺血性疾病、肿瘤、及其它疾病的关系已见不少报道。 程敏 郭淮莲关键词:血管生长素 促血管生成 核糖核酸酶 P0 243侧脑室注射重组Angiogenin对大鼠脑缺血的影响 张伟赫 程敏 唐文雄 唐春花 高旭光 郭淮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结核(TB)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其与普通人群肺TB影像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llo-HSCT后确诊肺TB的胸片、胸部CT影像学资料,并在同期确诊肺TB的非移植患者中,随机进行1∶5配对,共选取4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移植后肺TB在胸片上主要表现为实变和/或磨玻璃影(50%)、结节(33.3%)、纵隔淋巴结肿大(16.7%)。与非移植组比较,其磨玻璃影较多(33.3%vs 0%,P=0.002),病灶呈双侧分布者较多(66.7%vs 14.3%,P=0.016)。移植组首次胸部CT主要表现为实变和/或磨玻璃影(50%)、单发结节(25%)、弥漫"树芽征"(12.5%)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2.5%),最常见的伴随征象为支气管气相(62.5%)。与非移植组比较,其磨玻璃影(50%vs 10%,P=0.006)、支气管气相(62.5%vs 25%,P=0.014)及网格影(25%vs 2.5%,P=0.016)较多,支气管受累(12.5%vs 77.5%,P<0.001)、"树芽征"(37.5%vs 77.5%,P=0.023)及索条影(0%vs 40%,P=0.028)较少。病灶在各段的分布比例较非移植组高(50%vs 20%,P<0.001)。随访CT中,上述三种较少的征象均明显增多,与非移植组的统计学差异消失。结论 allo-HSCT后肺TB的早期影像学表现与普通人群比较,磨玻璃影更多,缺乏典型征象,病灶分布更广,随访胸部CT中支气管受累、"树芽征"等典型征象明显增多。 程敏 洪楠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