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秋实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疗效
  • 1篇地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压
  • 1篇易激综合征
  • 1篇止逆阀
  • 1篇术后
  • 1篇衰竭
  • 1篇尼卡地平
  • 1篇匹维溴铵
  • 1篇肿瘤
  • 1篇紫外
  • 1篇综合征
  • 1篇综合征患者
  • 1篇硝普钠
  • 1篇新蝶呤

机构

  • 6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程秋实
  • 2篇张鸣鸣
  • 2篇贺彩霞
  • 1篇周长宏
  • 1篇贺彩霞
  • 1篇黎霞
  • 1篇刘格
  • 1篇赵东明
  • 1篇王伟民
  • 1篇赵东明
  • 1篇王梅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择患者并进行分组,其中便秘型IBS (C-IBS)治疗组28例,C-IBS对照组28例;腹泻型IBS(D-IBS)治疗组57例,D-IBS对照组57例。C-IBS治疗组患者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C-IBS对照组单纯应用莫沙必利治疗。D-IBS治疗组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应用匹维溴铵进行治疗,D-IBS对照组单纯应用匹维溴铵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疗效。结果 C-IBS治疗组有效率高于C-IBS对照组(P<0.05);D-IBS治疗组有效率高于D-IBS对照组(P<0.05)。结论 IBS患者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胃肠动力药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胃肠动力药。
张鸣鸣王华程秋实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莫沙必利匹维溴铵
尼卡地平对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盐酸尼卡地平对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20例颅内肿瘤术后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硝普钠治疗,B组患者采用3μg·kg-1·min-1盐酸尼卡地平治疗,C组患者采用6μg·kg-1·min-1盐酸尼卡地平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并对血压降至正常值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2.5%,B组患者为82.5%,C组患者为97.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给药后5min和1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患者,C组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时间均小于A组和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B组为10.0%,C组为1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卡地平治疗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降压迅速,安全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东明刘格程秋实贺彩霞王伟民
关键词:尼卡地平硝普钠颅脑肿瘤高血压
一种医学环境灭菌装置
本发明涉及室内灭菌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医学环境灭菌装置,包括四口连通阀,所述四口连通阀的两个出气端分别连通有紫外灭菌装置和灭菌充氧装置,所述四口连通阀两个进气端分别连通于内循环式空调出风口和换气式设备出风口,所述四...
程秋实张鸣鸣黎霞贾海霞刘志启范娟
文献传递
新蝶呤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2015年
新蝶呤是单核-巨噬细胞活化时释放的一种炎性标志物,是单核-巨噬细胞活性增强的特异性标志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各个阶段,而新蝶呤能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本文对新蝶呤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进行阐述。
赵东明程秋实贺彩霞
关键词:新蝶呤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
慢性心力衰竭中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探讨其在CHF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无心脏器质性疾病的患者(25例)为对照组,将CHF患者(83例)分为左心力衰竭竭组(31例)、右...
程秋实王梅吕田
文献传递
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欧兰同)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青岛市市立医院干部保健科收治的VD住院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治疗,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及21 d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4]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评定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及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H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对照组MMSE评分为(18.13±2.66)分、HDS评分为(18.31±3.75)分,均低于治疗组的(19.65±3.45)分、(20.94±3.79)分(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8%,高于对照组的67.6%(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与对照组的1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VD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智力,控制和减轻痴呆程度,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程秋实贺彩霞周长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