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卫华

作品数:73 被引量:1,277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经济管理
  • 11篇历史地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城市
  • 10篇旅游
  • 7篇中国城
  • 7篇区域经济
  • 6篇系统动力学
  • 6篇长三角
  • 6篇城市化
  • 5篇区域经济差异
  • 5篇经济差异
  • 5篇经济增长
  • 5篇灰色关联
  • 5篇城镇化
  • 4篇影响因素
  • 4篇中国城市化
  • 4篇人口
  • 4篇能源
  • 4篇情景
  • 4篇情景模拟
  • 3篇中国城镇化
  • 3篇中国区域经济

机构

  • 7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3篇南京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犹他大学
  • 2篇北京市城市规...
  • 2篇江苏油田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辽宁省基础教...
  • 1篇美国犹他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德州农工大学

作者

  • 72篇管卫华
  • 14篇张惠
  • 13篇赵媛
  • 11篇林振山
  • 9篇顾朝林
  • 9篇李在军
  • 6篇谢正磊
  • 6篇彭鑫
  • 4篇吴巍
  • 4篇陆玉麒
  • 3篇吴连霞
  • 3篇李丽
  • 3篇周春林
  • 3篇姚云霞
  • 3篇甄峰
  • 3篇魏也华
  • 2篇蒲英霞
  • 2篇鲍超
  • 2篇周生路
  • 2篇曹祺文

传媒

  • 9篇南京师大学报...
  • 5篇地理研究
  • 5篇经济地理
  • 5篇地理科学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中国软科学
  • 3篇江苏商论
  • 3篇地理与地理信...
  • 3篇城市与区域规...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旅游科学
  • 1篇商业研究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地理学与国土...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区域发展中的极核关系被引量:3
2002年
在区域空间结构发展模式中,极核式空间结构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视角,以天体、原子等自然观类比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极核关系,认为极与核无论从空间相对位置,还是从各自的功能特点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并在研究极核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极核关系形成的原因、演化规律及极核体系的形成。
赵媛管卫华
关键词:区域空间结构
中国省域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耦合特征及驱动因素
2024年
通过构建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经济韧性指数分析1991—2020年中国29个省域经济效率和经济韧性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耦合度和Tobit面板模型揭示二者的耦合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经济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经济韧性指数在2008年出现极低值,其余年份在0值上下小幅波动,二者的空间格局变化显著,中高值区均为先扩大后缩小,二者的协同发展状态有所减弱;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度始终处于拮抗时期且呈小幅下降趋势,表现为东部地区>全国>中、西部地区,东西差异特征逐渐明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水平、经济结构、信息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和劳动技能水平对经济效率和经济韧性的耦合度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效应,各因素作用方向和结果与地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有关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吴小妮管卫华张惠张惠
关键词:经济效率耦合度TOBIT模型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边际效益评价研究
2018年
本文基于边际效益原理,利用二次曲线拟合,对2003~2016年中国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所产生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综合效益变化总体上表现出相同的倒“U”形,2012年左右达到最大临界点;②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经济效益在2003~2012年呈递增趋势,社会效益在2003~2013年呈上升趋势,此后呈下降趋势;③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生态环境效益在2003~2005年和2003~2007年呈上升趋势,此后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并在2012年之后降为负值,表明城镇化有利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④21世纪10年代以后中国城镇化面临转型发展,传统依赖资源扩张发展模式面临“瓶颈”,需要通过资源的集约利用来提升城镇化效益,这既是城镇化进程发展的趋势,也是国家相关政策实施的结果。
管卫华乔文怡杨星顾朝林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环境效益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被引量:3
2016年
选取了1978年-2012年的中国城市化率和人均GDP指标,通过建立VAR模型、Johanson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函数等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一致结论: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具体表现为城市化指标每增加1%,经济增长指标增加7.35%;城市化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对于城市化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不能构成其主要原因.
彭鑫管卫华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增长VAR模型
基于空间句法的长沙市空间多中心性演化研究
2018年
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通过构建长沙市2000年和2016年两个时期的城区道路轴线图,对其空间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了形成这种空间形态的经济差异驱动因素。结果如下:①十几年间,城市中心一直集中于主城区,集成核的主干线依然延续历史发展脉络;②集成核内部轴线功能发生转移,在星沙和岳麓地区出现了局部集成核心,新的集成核代表了城市中心功能空间新的发展方向,表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主次多核的空间模式;③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政府经济实力和投资水平成为星沙区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引擎,消费水平在岳麓区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持续走高,使其表现出强大的空间集聚能力。
乔文怡管卫华王晓歌王馨顾朝林
关键词:空间句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我国未来15年石油供需预测与对策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在各种建设条件下构建了若干我国石油供需动力模型,在各种假设条件下对我国未来15年的石油供需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方案.
孙燕林振山管卫华
关键词:石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
本文采用了1978-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Mann-Kendall方法将中国城市化增长分成1978-1995年和1996-2011年两个阶段,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改革开放以来,以...
管卫华彭鑫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增长面板数据
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多目标决策——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52
2001年
以江苏省为实际背景 ,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法 ,对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能源结构优化模型进行研究 。
赵媛梁中袁林旺管卫华
关键词:能源结构协调发展多目标决策可持续发展
基于SSM的县域经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阜宁县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SSM方法对阜宁县2005~2009年间的39个产业部门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得出目前阜宁县仍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产业层次较低,但近年来阜宁县总的经济增长量在江苏省所占的比重较大,总体竞争力也较强.指出阜宁未来主导产业为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最后针对阜宁县产业结构的现状和优势产业部门,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的对策.
任秀燕管卫华
关键词:偏离-份额主导产业县域经济
山东省耕地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1
2013年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1999-2008年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通过Tobit模型分析影响耕地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山东省耕地利用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883,耕地生产效率较高;将山东省各地区耕地生产效率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地区耕地生产效率最优,分布范围较广,集中分布于山东省中部。第二类地区纯技术效率低下,分布较分散,主要包括济宁、德州、青岛和潍坊;第三类地区规模效率较低,分布于山东省东部沿海,主要包括滨州、东营、威海;有效灌溉面积、耕地复种指数、单位功耗率等因素对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具有不同方向和不同强度的影响,其中耕地复种指数对耕地生产效率的影响作用最大且显著,单位耕地功耗率与有效灌溉面积对耕地生产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二、三产业比重对耕地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是很大;耕地生产效率的提高应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既要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投入比列,又要改善耕地生产的外部环境。
李在军管卫华臧磊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TOBIT模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