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军荣

作品数:30 被引量:6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社会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文学
  • 4篇艺术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文学
  • 3篇月牙儿
  • 3篇人性
  • 3篇社会
  • 3篇受戒
  • 3篇小说
  • 3篇老舍
  • 3篇《受戒》
  • 3篇《月牙儿》
  • 3篇悲剧
  • 2篇学术
  • 2篇学术研究
  • 2篇学者
  • 2篇艺术
  • 2篇人文
  • 2篇人文学
  • 2篇人文学术
  • 2篇人文学术研究
  • 2篇人文学者
  • 2篇人文研究

机构

  • 26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26篇缪军荣
  • 1篇马秋月

传媒

  • 8篇汉字文化
  • 5篇戏剧之家
  • 5篇神州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艺术百家
  • 1篇东南传播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8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1
  • 1篇1997
  • 2篇199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荒诞始于人性被引量:15
2019年
当荒诞不经的人生用黑色喜剧的色彩来晕染,一场有关人性与社会的浮世绘就此展开。六个独立的暴力复仇故事,夸张而直接的因果走向,配以怪异的幽默感,成就了对文明世界中蛮荒露骨的尖锐抨击。
张亚瑛缪军荣
关键词:荒诞人性社会讽刺
黑色冷喜剧——《荒蛮故事》被引量:8
2019年
《荒蛮故事》这部电影通过六个复仇的小故事向我们展现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非理性的东西,真实的反映了人性的本能,突出了人生本身就充满荒诞的问题。
丁镜缪军荣
关键词:荒诞复仇感性
《受戒》:用风情抒写人情被引量:15
2019年
汪曾祺师承沈从文,其作品在继承了京派文学追求真善美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与形式技巧,善用民间风俗抒写平凡人性。《受戒》作为他最具影响的小说之一,无论是艺术风格,还是主旨内涵都极具研究价值,本文将从内容人物、艺术特色、影响成就三个方面对《受戒》进行导读。
裴蕾缪军荣
关键词:汪曾祺受戒风俗
老舍《月牙儿》——悲剧中隐含希望
2019年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20世纪所存在三个最大的问题分别是“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1]。老舍《月牙儿》中对母女两代人命运的描写正是对当时社会底层穷苦人民,尤其是女性命运的最真实写照,她们在生活与尊严中苦苦挣扎,最终只能在黑暗中无尽地沉沦,或许是那个特殊的时代造成了女性的悲剧,但令人动容的却是小说在整个黑暗阴郁的基调中,埋下了一小颗希望的火种。
马沁缪军荣
关键词:月牙儿社会环境悲剧
浅析《沉香屑·第一炉香》葛薇龙的性格特征和心理表现被引量:6
2019年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写的是从上海到香港读书的女学生葛薇龙为了能在香港继续求学,向姑妈寻求物质帮助,一步步地被梁太太操控,彻底沦陷于物欲世界和悲凉命运的泥潭之中的故事。本文主要通过剖析葛薇龙性格特征,心理变化,表意识与潜意识痕迹来解读葛薇龙这一人物形象。
林湘莹缪军荣
关键词:性格特征
体验与人文学术研究
1995年
本文引证了陈寅恪、熊十力、海耶克、伽达默尔等中外学术大师的例子,考察和揭示了“体验”在人文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在意识层面激发心灵震颤、内化为一种“生命形式”;在潜意识层面引发视界融合;体验使人文学术研究个人化与心灵化、并具有将普遍性与特殊性贯通的特征。文章并阐发了“体验”在学者的人格培养、知识积累、思维训练、造就通才、选择学术课题等方面的特有意义。作者回顾分析了我国人文学术研究缺乏体验的原因及其弊端,并就如何使学者能从体验出发进行学术研究提出了三方面的构想。
缪军荣
关键词:人文学术研究人文研究人文学者社会意识形态朦胧诗话语权力
网络文学到影视文学的跨媒介传播--以《陈情令》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自1998年中国网络文学元年,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可谓蓬勃生长,蔚为大观。网络新媒介的变革给予网文创作更多的自由空间和多元化发展路线,从网络文学到影视文本的跨媒介传播已然常态。任何艺术文本都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从网络文学中汲取养分,丰富影视作品内容,是多元文化碰撞的一种结果。本文将立足于网剧《陈情令》,探究我国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跨媒介传播现象。
王志鹏胡玮缪军荣
关键词:网络文学影视文学改编
大苦难与真文学——读俄罗斯文学教授王智量的小说《饥饿的山村》被引量:1
2012年
《饥饿的山村》是第一部深刻而直接地描述"三年困难时期"人吃人悲剧的作品。苦难出文学,《饥饿的山村》的价值不仅在于对这一惨痛的历史事件作出文学的回应,帮助今天的人们反思历史,抵抗遗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苦难的描述,深刻表现了普通百姓那种出自生命本能的最强烈的欲望,揭示了这种欲望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更从"人吃人"这种极端状态下的违反常理、违反道德的反人性行为中,发现了大苦难中人性的深刻矛盾和中国百姓对于生命终极价值的理解。
缪军荣
关键词:生命价值
从女娲的美好到人性中的丑恶——基于《补天》的人物形象分析
2020年
女娲形象充满着语言和思想的张力,具有复杂意蕴。《补天》作为鲁迅《故事新编》中的第一篇,是他首次对传统文化中英雄形象进行重构的尝试。作品中的女娲形象,展现了可爱、善良、牺牲精神,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但是,与她创造出的人类形象相比,作品又鲜明揭示了那些残暴、贪婪与自私的“丑恶”人性。女娲的美好与人性中的丑恶,形成了鲜明对比,蕴含着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赞美与对丑恶品质的批判。《补天》呈现的矛盾人物形象,恰是鲁迅当时人生经历和心境的体现,折射了当时社会现实,反映了作家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细心剖示。
贺泽璇缪军荣
关键词:女娲人性
《道连·格雷的画像》:唯美主义道德观的美学实验被引量:4
2019年
《道连·格雷的画像》自出版起便受到了许多非议,受到最多的批评莫过于对其“不道德”的指责。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王尔德唯美主义道德观的评价已不再是“一边倒”式的批判态度了。我们发现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实践与道德的相互牵绊,也发现小说中机智的语言、塑造的人物、折射的思想等无不具有浓厚的道德意蕴。文章采用文本细读法与理论分析法,结合王尔德唯美主义理论与王尔德生平经历,对《道连·格雷的画像》进行文本细读,并结合小说中三位主要人物的美学实验,对王尔德唯美主义道德观做出具体阐释。
黄心怡缪军荣
关键词:《道连·格雷的画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