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亚会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2篇HMGB1
  • 1篇调控区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恶性肿瘤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性
  • 1篇髓细胞
  • 1篇髓细胞白血病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治疗
  • 1篇转染
  • 1篇稳定转染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瘤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性

机构

  • 3篇新乡医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胡亚会
  • 2篇张晨光
  • 1篇杨璐
  • 1篇牛志国
  • 1篇王凡平
  • 1篇翟晶晶
  • 1篇胡丽华
  • 1篇尹明梅
  • 1篇凌明智
  • 1篇王明永
  • 1篇王辉
  • 1篇田文倩
  • 1篇薛宁
  • 1篇谭耀鹏
  • 1篇邢骏
  • 1篇于凤婷
  • 1篇刘萌萌
  • 1篇时慧森
  • 1篇孔海瑞
  • 1篇陈仪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HMGB1——血液恶性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被引量:7
2014年
HMGB1是一种广泛的DNA结合蛋白,参与维持基因稳定、调节DNA转录和修复。在损伤、感染、化疗等因素作用下,HMGB1还可作为DAMP与RAGE、TLR、CXCL12等PRR受体结合,通过活化CDC42、MyD88/TRAF6、NF-κB、MAPK和抗细胞凋亡蛋白c-IAP等多种途径,介导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生长转移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参与T细胞依赖的免疫应答,发挥免疫效应。有研究表明,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治疗过程中HMGB1可过表达,促进恶性细胞增殖,进而降低疗效;HMGB1与Beclin1、ERK、JNK等蛋白相互作用促进血液恶性肿瘤细胞自噬(外源性HMGB1则直接诱导自噬),参与化疗、放疗抵抗。因此,通过抑制HMGB1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增加血液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是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新策略。本文就HMGB1的基本特征和HMGB1与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胡亚会杨璐张晨光
关键词:HMGB1血液恶性肿瘤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性及Erg11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的耐药性,阐明耐氟康唑白色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突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医院患者送检各类标本分离的287株假丝酵母菌属,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M27-A3推荐的微量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从177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中筛选出7株对氟康唑耐药株,对氟康唑靶酶基因Erg11进行PCR扩增、测序,与Genbank上标准序列(X13296)比对分析。结果在7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株和1株敏感株中共发现25个点突变,其中15个同义突变,10个错义突变,10个错义突变分别为V51G、Y53H、C75W、Y79D、V94G、D116E、K119N、K128T、D153E、E266D,其中V51G、Y53H、C75W、Y79D、V94G是新发现的。结论成功分析了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性及Erg11基因突变。
王明永翟晶晶左萌洁薛宁刘萌萌凌明智高继娟邢骏田文倩胡亚会于凤婷谭耀鹏王凡平
关键词:白色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ERG11基因突变
HMGB1调控区Jurkat稳定细胞株的构建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构建不同长度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基因调控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稳定表达的Jurkat细胞株,为研究HMGB1基因在白血病发病机制建立基础。方法:以Jurkat细胞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3'端固定的8个不同长度的HMGB1调控基因(-83 bp~+83 bp、-383 bp~+83 bp、-504 bp~+83 bp、-688 bp~+83 bp、-975 bp~+83 bp、-1 163 bp~+83 bp、-1 327 bp~+83 bp、-1 520 bp~+83 bp),均将其连入pMD18-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DH5a。对氨苄青霉素筛选的阳性克隆进行扩增、质粒抽提,应用KpnⅠ/HindⅢ、BamHⅠ/HindⅢ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获得序列正确的阳性克隆,然后再经酶切连入pGL3-neo-luc质粒,成功构建HMGB1基因调控序列报告基因pGL3-HMGB1-luc(按由短至长顺序依次命名为1~8号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不同长度的pGL3-HMGB1-luc质粒和pGL3-neo-luc质粒分别转染至Jurkat细胞,48小时后加入终浓度600μg/ml的G418进行药物加压筛选,20天后得到有效转染pGL3-HMGB1-luc及pGL3-neo-luc载体的Jurkat细胞株(按有无HMGB1调控基因及其由短至长顺序,依次命名为NEO细胞和1~8号细胞)。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验证构建的Jurkat稳定细胞株(Jurkat-HMGB1)。结果:HMGB1调控基因成功插入到pGL3-neo-luc的XhoⅠ和HindⅢ位点之间构建出3号质粒;HMGB1调控序列1016 bp定向克隆至3号质粒的KpnⅠ和XhoⅠ位点之间,成功构建出8号质粒;将166、466、771、1 058、1 246、1 410 bp长度的HMGB1调控基因定向克隆至3号质粒的KpnⅠ和HindⅢ位点之间,分别构建出1号、2号、4号、5号、6号、7号质粒。8个质粒均经KpnⅠ/HindⅢ、BamHⅠ/HindⅢ双酶切,电泳显示条带与扩增的HMGB1调控序列长度一致。HMGB1-T载体的DNA测序结果与NCBI提供序列完全匹配。成功构建了不同长度的3'端固定的pGL3-HMGB1-luc报告基因。pGL3-neo-luc和pGL3-HMGB1-luc稳定转染至Jurkat细胞后,成功构建了NEO细胞和稳定细胞株HJ1~8,其荧
张晨光王辉牛志国时慧森尹明梅王雪平胡亚会郑融融孔海瑞陈仪胡丽华
关键词:JURKAT细胞报告基因稳定转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