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修棉

作品数:146 被引量:831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3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5篇藏南
  • 18篇白垩世
  • 17篇大洋
  • 17篇岩石
  • 17篇特提斯
  • 17篇白垩纪
  • 16篇盆地
  • 15篇晚白垩世
  • 14篇图像
  • 13篇大洋红层
  • 13篇同位素
  • 13篇古海洋
  • 13篇红层
  • 12篇地球化
  • 12篇地球化学
  • 12篇地质
  • 12篇碎屑
  • 11篇薄片
  • 10篇显微图像
  • 9篇矿物

机构

  • 125篇南京大学
  • 4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9篇中国地质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合肥工业大学
  • 6篇河海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京工程学院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长安大学

作者

  • 146篇胡修棉
  • 33篇王成善
  • 19篇李祥辉
  • 18篇王建刚
  • 13篇顾庆
  • 11篇郝慧珍
  • 9篇安慰
  • 7篇顾雪祥
  • 7篇程文斌
  • 6篇黄志诚
  • 6篇董树义
  • 5篇陈曦
  • 5篇陈道蓄
  • 5篇黄永建
  • 5篇李娟
  • 4篇蒋智威
  • 4篇陈蕾
  • 4篇史宇坤
  • 4篇李有核
  • 4篇王秉乾

传媒

  • 16篇地质学报
  • 10篇科学通报
  • 10篇中国科学数据...
  • 9篇沉积学报
  • 6篇地质论评
  • 6篇中国科学:地...
  • 5篇高校地质学报
  • 5篇地学前缘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岩石学报
  • 4篇矿物岩石地球...
  • 4篇2012年全...
  • 3篇自然杂志
  • 3篇成都理工学院...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矿物岩石
  • 2篇矿物学报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7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22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10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藏南床得剖面古地磁结果对印度-亚洲碰撞方式的约束被引量:4
2017年
特提斯喜马拉雅位于大印度最北端,其构造演化是理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地限定特提斯喜马拉雅中生代以来的古地理位置及其漂移历史,本文对藏南江孜床得剖面侏罗系下热组、维美组和白垩系床得组开展了古地磁研究.古地磁样品取自39个采样点,其中下热组5个,岩性为青灰色安山岩;维美组25个,岩性为粉砂岩和砂岩;床得组9个,岩性为灰岩.对118个古地磁柱状样品进行的逐步热退磁和交变退磁结果显示,下热组和维美组样品未能分离出稳定的特征剩磁;床得组样品分离出了稳定的特征剩磁(Ch RM),且具有正反极性,并通过了倒转检验.结合沉积学和岩石磁学结果,床得组样品的特征剩磁很可能为原生剩磁,其年龄为86.3~74.0 Ma.床得组样品特征剩磁的平均方向为Ds=152.0°,Is=?52.9°,?=18.0,?95=5.9°.该数据表明,特提斯喜马拉雅江孜地区在晚白垩世(80.1±6.2 Ma)所处的古纬度为南纬33.1°±5.6°,与印度板块北缘同时代所处的古纬度一致(参考点28.0°N,88.5°E),说明二者至少在晚白垩世之前从运动学意义上仍然是一个块体,缺乏大洋分隔的证据.这为理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方式提供了新的古地磁约束.
张波兴李永祥胡修棉
关键词: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晚白垩世古地理古地磁
定量表征河流砂颗粒的形状——在西藏帕隆藏布的尝试
2023年
河流搬运体系中,颗粒的形状属性可以反映其来源、搬运、沉积的过程。长期以来沉积学界缺乏相对统一的定量的、多维的颗粒形状参数。本研究以西藏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为例,运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等计算机辅助技术,对8个天然河流砂样品中的2276个颗粒开展碎屑成分鉴定和形状参数量化等工作。重点评估了11个颗粒形状参数,通过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提取并定义了3个形状信号,包括圆形度因子、规则度因子和平滑度因子。这些参数可用于表征颗粒宏观形状上接近圆形的程度、中观尺度上轮廓规则的程度及轮廓平滑的程度。挖掘天然河流砂的重要形状特征后,进一步探索了这些形状参数与颗粒成分、粒度的关系。本研究成果为解释河流系统中颗粒的形状信号、理解颗粒自身微观属性和外部物理过程等提供重要借鉴。
张艺秋胡修棉董小龙赖文
关键词:帕隆藏布沉积学
东特提斯洋的消亡过程:印度与亚洲大陆边缘的地质记录
<正>东特提斯洋是中生代新特提斯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南北宽达几千公里的大洋,其地质记录就保留在我国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地区。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东特提斯洋的消亡是由于印度大陆向北漂移并与亚洲大陆碰撞而引起的。然而,...
胡修棉
文献传递
米仓山南缘基底断裂带上两段有限应变和形成条件被引量:8
2000年
采用有限应变测量方法对上两断裂带变形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 ,在断裂带变形特征、变形条件、变形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认识 ,提供了大量的定量参数 ,大大深化了前人对该区的认识。
胡修棉吴德超
关键词:断裂带有限应变测量
深海相中的砂质碎屑流沉积——以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侏罗-白垩系为例被引量:38
2000年
阐述了砂质碎屑流沉积特征、研究现状及其与其他深海碎屑沉积的区别 ,认为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上侏罗统 -下白垩统深海沉积背景下的块状砂岩具有砂质碎屑流沉积性质 ,指出深海相中的块状砂岩可以预测。
李祥辉王成善胡修棉
关键词:砂质碎屑流砂岩侏罗统深海相
一种沙粒显微图像的多目标自动鉴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粒显微图像的多目标自动鉴别方法,其步骤是:1)制备沙粒显微图像,使用中值滤波预处理;给沙粒样本图像添加对应标签,制备沙粒单元库;2)使用区域生长算法分割沙粒显微图像,去除杂质并提取多目标单元;3)计算沙...
王秉乾郝慧珍顾庆胡修棉
藏南早白垩世火山岩屑砂岩对印度大陆北缘火山事件的约束被引量:7
2007年
藏南古错地区早白垩世以出现一套火山岩屑砂岩为特征。通过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物源区综合分析表明,砂岩中的火山岩岩屑来源于同期的印度大陆北缘的板内火山作用。侏罗纪晚期,砂岩物源来自于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早白垩世Barremian期砂岩物源来自于被动大陆边缘和火山弧的双重供应,随地层变新火山物质的输入逐渐增加,至Albian早期达到顶峰。随后,火山物质输入终止,砂岩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套黑色页岩。古错砂岩物源区的变化反映了印度大陆北缘在早白垩世存在一次强烈的板内火山作用,可能与印度大陆与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的裂解有关。
陈蕾胡修棉黄志诚
关键词:早白垩世火山事件
藏南定日地区白垩纪-古近纪沉积盆地演化: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周缘前陆盆地
胡修棉HughD.Sinclair王建刚姜禾禾吴福元
文献传递
白垩纪世界与大洋红层被引量:96
2005年
白垩纪代表着地质历史中的一种极端的温室气候,已被国际地球科学界视为研究地球系统科学的典型范例。文中在评述白垩纪沉积作用、古气候、古海洋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基础上,重点介绍推动白垩纪研究核心问题之一的黑色页岩和大洋缺氧事件以及由中国学者提出的白垩纪大洋红层和富氧作用。大洋缺氧事件与大洋红层的研究因其与碳氧循环、古气候和古海洋变化的紧密关系,已经成为国际白垩纪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继续引领着白垩纪古海洋、古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
王成善胡修棉
关键词: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黑色页岩大洋红层古气候古海洋
福建福鼎南溪地区沉积地层的新认识
福建福鼎南溪地区位于闽浙东南沿海交界处,是闽浙东南沿海唯一可以确认的出露晚古生代地层的地区。因其地处闽浙广阔的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为四周被断层包围的断块盆地,称为“构造天窗”。由于该区对研究闽浙东部大片中生代火山岩之下的...
黄志诚胡修棉王建刚
关键词:沉积地层大地构造属性
文献传递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